拋開“路線之爭”不說,其實鯨靈集團的路線選擇還讓我們看到了這場社交電商的競爭里,“出局”和“出道”其實都在一線之間。
就拿甩甩寶寶為例,原本前期鯨靈集團對其的政策扶持和投入,讓這家自2018年6月上線后的平臺,成為了行業(yè)內(nèi)成長最快的小程序社交電商。這樣的高起點,本來拿得“一手好牌”,卻因為平臺缺少了有效的管控手段,讓甩甩寶寶深陷傳銷丑聞,生生打出了“一把爛牌”。
一般來說,傳銷行為有三個主要特征:第一,交納或變相交納入門費,即交錢加入后,可獲得計提報酬和發(fā)展下線的“資格”;第二,直接或間接發(fā)展下線,即拉人加入,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第三,上線從直接或間接發(fā)展的下線的銷售業(yè)績中計提報酬,或以直接或間接發(fā)展的人員數(shù)量計提報酬或者返利。
所以只要具備“交入門費”“拉人頭”和“組成層級團隊計酬”三點,就可以認定涉嫌傳銷。
那么,甩甩寶寶的“傳銷”傳聞到底屬不屬實?就在前不久,《投資者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一則新聞《野蠻生長的甩甩寶寶:“掌柜”拉人頭被封號5級分銷多層抽傭》,并在文中提出“甩甩寶寶在運營模式上的手法與花生日記高度趨同:‘拉人頭發(fā)展下線、多級分銷層層抽傭”。
在“拉人頭”方面,通過《投資者網(wǎng)》體驗甩甩寶寶小程序后發(fā)現(xiàn),通過邀請10名好友成為粉絲,升級為甩甩寶寶掌柜后,掃描甩甩寶寶官方提供的二維碼,加入甩甩寶寶官方導師訓練營、官方掌柜成長等微信群發(fā)現(xiàn),甩甩寶寶除了硬性要求掌柜每日更新3條以上“朋友圈”、曬出每日增加粉絲情況,并禁止群內(nèi)成員互加好友外,還會定期舉辦線下“吸粉”活動,掌柜完成指標便能獲取收益分紅。
就在5月17日~5月19日,甩甩寶寶舉辦了一場全民地推活動,活動海報顯示,掌柜每新增100名粉絲,當日便能瓜分10?000元獎金。
更加“實錘”的證明是,甩甩寶寶的模式也與花生日記類似,是拉新返利,多級分銷。根據(jù)《投資者網(wǎng)》的一份甩甩寶寶制度講解音頻顯示,除了掌柜,甩甩寶寶的晉升角色還有青銅、白銀、黃金和鉆石,晉升級數(shù)共計5級。
其中,由掌柜升級為青銅要求直推10個掌柜,團隊銷售額達到5?000元,收益來自“自購+一級傭金+平臺分紅+整個團隊傭金的5.2%”。成為白銀推廣商要求一級粉絲達到500人,團隊銷售額10萬元,收益來自“自購+一級傭金+平臺分紅+整個團隊傭金的10%”。黃金推廣商要求培養(yǎng)5個白銀推廣商,線下月銷售額100萬元以上,收益為“自購+一級傭金+平臺分紅+整個團隊傭金的6.91%”。不過,對于鉆石晉升條件,音頻文件未做介紹。
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guī)定(二)》第七十八條中明確規(guī)定,涉嫌組織、領導三十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分銷活動,即可定性為傳銷,并且應“對組織者、領導者,應予立案追訴”。所以由此可見,甩甩寶寶的運營或許就像反傳銷專家李旭所認為的一樣:存在灰色空間,汲取了傳銷的特點,這些級別就形成了傳銷金字塔的層級關系。
這也讓人懷疑,此次鯨靈集團在這個時間點,重啟好衣庫2.0,或許只是因為甩甩寶寶深陷傳銷丑聞下的無奈之選。
不過,從甩甩寶寶的這種模式,必然會讓我們聯(lián)想到此前出事的另一個“選手”—花生日記。
2019年3月14日,花生日記因為涉嫌傳銷受到了廣州市工商局行政處罰,罰款15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7?306萬元。可以說,這是社交電商歷史中最大的一筆罰單。
而花生日記的這次受到處罰,則是因為收取會員費用,涉嫌傳銷。
這邊是甩甩寶寶深陷“傳銷”傳聞,另一邊的好衣庫也并不“太平”。此前,好衣庫針對某友商平臺,直接在官方平臺上聲明:凡友商平臺的用戶,來到好衣庫就可以等級翻倍……這樣“吃相”堪憂的赤裸操作,無疑又在快速發(fā)展的行業(yè)中平添更多亂象。
以上的這些案例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思考:一路風波和爭議不斷的社交電商,為什么總有選手觸到“紅線”?
針對甩甩寶寶和花生日記的案例分析來看,這是因為社交電商在享受社交分發(fā)帶來爆發(fā)增長的同時,非常容易碰到涉嫌傳銷的灰色地帶。
未來,在社交電商從藍海變成紅海的過程中,只有擁有堅實護城河的平臺才能守“城”成功,占領高地!—業(yè)內(nèi)人士
因為拉人頭可以給電商平臺帶來用戶的爆發(fā)性增長,所以對于分銷商們來說,如果通過拉人頭獲得的收入遠遠超過銷售商品的所得,毫無疑問,在利益的驅(qū)使下,整個電商平臺終將走向萬劫不復的境地。
不過,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社交電商野蠻生長背后的“紅與黑”,更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
當下的社交電商已是“萬億元”規(guī)模,涉及數(shù)億人購物消費的大市場,多重因素倒逼行業(yè)進行深度改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那些為了上位不顧手段和風險的“玩家”,將率先被出局,那些拉人頭、多級會員等手段也將逐步退出市場。
花生日記被罰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同樣的,不管是好衣庫無底線拉競爭對手愛庫存的人,開啟瘋狂“搶人”的不正當競爭模式,還是甩甩寶寶的傳銷傳聞,都需要企業(yè)進行反思和升級。
社交電商作為當下最熱的創(chuàng)業(yè)風口,未來的主流必然是更青睞“健康”玩家,并且健康模式的社交電商依舊是資本市場的寵兒。而良性競爭環(huán)境的構建,將避免“劣幣驅(qū)逐良幣”的現(xiàn)象在社交電商領域里發(fā)生。
可以說,“出局”與“出道”,只在一念之間。更重要的是,如何尋求突破口,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才應該成為行業(yè)的一個共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