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韜
(甘肅省景泰縣畜牧獸醫(yī)技術服務中心,730400)
隱性乳房炎對養(yǎng)殖場造成的潛在性經濟損失是難以預測的,其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經常不倍人們重視,降低產奶量,影響乳品質,還對公共衛(wèi)生安全構成威脅。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隱性乳房炎有藥物殘留及耐藥性等特點,故而推廣受限。本文嘗試應用中藥復發(fā)隱性乳房炎奶牛,現將具體情況作出如下總結與分析:
1.1 一般資料 取2016.4~2017.8 期間某養(yǎng)牛場50 頭隱性乳房炎奶牛,均有明確診斷,分為兩組,每組各25 頭兩組奶牛體重、年齡等一般資料經對比分析,差異皆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傳統(tǒng)組予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恩諾沙星注射液(廣東白云山制藥有限公司 批號200902規(guī)格為100ml 含5g)。在此基礎上,試驗組予以中藥復方,方劑構成:黨參、當歸、連翹各35g,黃芪、蒲公英、炒白術、甘草各55g,川芎、紅花、丹參、茯苓、王不留行各25g。水煎服,候溫,灌服。兩組奶牛均連續(xù)用藥8d。
1.3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后,分別檢測產奶量、乳汁中體細胞及嗜中性粒細胞。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試驗研究選用SPSS16.0軟件包,(±s)表示計量資料,值檢驗。經計算,若P<0.05 時,則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奶牛產奶量、體細胞及嗜中性粒細胞水平差別不明顯(P>0.05);治療后,各組奶牛產奶量及嗜中性粒細胞均有上升,體細胞降低,試驗組以上指標改善效果比傳統(tǒng)組更為明顯,在統(tǒng)計學上存在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奶牛治療前后主要指標檢測情況比較
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種病因引起乳房的炎癥反應,中獸醫(yī)將其稱之為奶腫、奶黃及奶癰,乳汁中體細胞特別是白細胞計數增加及乳腺組織發(fā)生病理改變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結合中醫(yī)學理論,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經常是因為脾胃虛弱、癰塞不等而誘發(fā)的。故而,本文采用的中藥方劑有增強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消炎、抗菌及抗病毒等諸多功效。既往有研究表明,蒲公英、連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黃芪、當歸可以促進與調節(jié)奶牛的免疫功能,助力于胸腺、脾臟等免疫器官發(fā)育過程,并且在提升機體的細胞、體液免疫功能方面也體現出較好效能;川芎、甘草等有清熱解毒、通經活血、消腫止痛的功能;另外,黃芪、王不留行以及川芎還有提高產奶量與改善奶品質的作用。
綜上,針對奶牛隱性乳房炎,予以中藥方案治療,能逐漸提升奶牛日均產奶量,減輕炎癥反應,促進病情轉歸進程,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