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
1998年年初,一個寒冷的夜晚,已過了凌晨1點的夜晚。北京西皇城根南街9號,一座曾是清朝王府的宅院門前,突然聚集了相繼趕來的北京百姓。他們是來找中華慈善總會的,是來為慈善救災捐款的,帶著從家里拿來的積蓄存款。中華慈善總會當時的確在這個大宅院里辦公。這個大宅院是國家民政部一個辦公地點,里面還住著一位前國家主席,所以自然會有警衛(wèi)人員站崗。警衛(wèi)人員把那些興沖沖趕來的群眾都擋在了門外。他們清楚中華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都已經下班了,沒有值班人員。盡管這一天,他們都走得很晚。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群眾七嘴八舌地說:“我們是剛剛聽了廣播才來的,慈善總會應該有人?。 本l(wèi)人員只能如實說:“他們都下班了,辦公室里沒有人?!眮砭杩畹娜罕娪械牟焕斫?,也有的不相信,都不愿意離去。于是,雙方發(fā)生了爭執(zhí)。這時,警衛(wèi)部門撥打110報警,叫來了警察,不容分說地把大門前來捐款的人群驅散了。
…………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呢?
這還要從兩天前的那個中午說起:
1998年1月10日,中午12點的鐘聲就要敲響的時候,北京的居民也大多感到了大地的顫動?!暗卣鹆藛幔空鹬性谀睦??”時任中華慈善總會會長的閻明復問同在總會工作的同志。很快,就從民政部和主流媒體那里傳來了確切的消息:地震中心是河北省張北地區(qū),6.2級,是較大的一次地震,震區(qū)10多萬間房屋倒塌,4.4萬人無家可歸,死傷人數(shù)超過萬人。
那年的冬天異常寒冷,張北更是冷得讓人難以忍受,零下27攝氏度,甚至會達到零下30攝氏度以下。吐口唾沫到地上,差不多就成冰碴兒了。
閻明復會長和慈善總會的同志們都在想,地震使那里的房屋差不多全部倒塌了。這大冷的天,冰天雪地的,那里的人們可怎么過呢?
閻明復會長清楚,黨、國家、政府已經開始援助那里的災民了。但是,對災區(qū)的支援絕不能完全依賴國家、政府,還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需要發(fā)動廣大群眾發(fā)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民政部工作了多年的他,對此是有著深刻體會的。閻明復會長對大家說:“我們中華慈善總會是干什么的?就是要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扶危濟困的傳統(tǒng)美德,就是要幫助那些不幸的群體和個人?!笨倳耐緜冞_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張北的地震,災民的困難,我們中華慈善總會不能坐視不管。災民的需要就是對我們的號令,我們應該立即組織一次行動,支援災區(qū)的老百姓?!?/p>
對張北震區(qū)災民的救助,閻明復是深思熟慮過的。中華慈善總會自成立以來已經成功地做了并繼續(xù)做著幾個慈善項目,救助了許多急需救助的群體和個人。但是,相對來說那都是小范圍的、比較專一的,也是要持續(xù)進行的。此時,在突然降臨的自然災害面前,如果還只是在較小的范圍內進行募捐,顯然是無法對災區(qū)災民及時進行大面積救助的。他想到了廣泛發(fā)動群眾,想到了在民間要組織一次大范圍的慈善募捐和救助活動。起碼在北京,要即刻搞起來。他相信這樣的募捐是能成功的,相信人民群眾是有這個覺悟的,相信這樣的救助不但是對災民的救助也將是對社會道德良心的一次救助。
這樣的決定在當時是需要有一點勇氣和魄力的。因為多少年來,由民間組織面向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慈善募捐還從來沒有大規(guī)模地搞過。閻明復堅信這次較大規(guī)模的募捐和救援一定能成功。副會長吳建國首先響應。他堅決地說:“明復說得對,我們應該迅速把我們的聲音傳播出去,發(fā)動社會各界,參與這件事。”
閻明復會長對總會的每一個同志都是非常熟悉的,他對活動能力很強、交際也廣的副秘書長張涌說:“你不是和北京電臺生活頻道的蘇京平臺長很熟嗎?你馬上去和他取得聯(lián)系,爭取他們的理解與支持,通過電臺,通過他們的節(jié)目,把我們的呼吁播出去?!?/p>
緊接著,他臉一側,又對口才好,而且對慈善工作十分熟悉的楊團說:“楊團啊,你即刻準備一下到電臺去講講。”
除了在北京大規(guī)模地發(fā)動群眾募捐、救助之外,他還草擬文件并請吳建國副會長把關,通知慈善總會在全國各地的團體會員,并與港、澳及海外的慈善機構取得聯(lián)系。
在閻明復會長的安排和組織下,慈善總會的所有工作人員都積極地,像戰(zhàn)士投入戰(zhàn)斗那樣緊張、嚴肅地行動起來了。
張涌在散會之后,便按照閻會長的指示趕往北京電臺,找到了蘇京平臺長。蘇京平臺長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決定改變當天晚間《人生熱線》原訂的播音計劃,改播張北地震災區(qū)的情況,播發(fā)中華慈善總會關于捐助災區(qū)、災民的呼吁,請中華慈善總會副秘書長楊團走進直播間做情況說明和動員。
播音員林白一走進電臺,就接到了臺長關于更換播音安排的指令。他有點措手不及。到電臺工作,主持每晚23點10分的《人生熱線》以來,還從來沒有遇到今晚這樣突然改變預定節(jié)目、臨時趕制新節(jié)目的事情。他頭腦有些發(fā)漲,他也了解中華慈善總會組織的這次行動,他樂意做這樣的好事,只是要馬上重新準備,而且一定要做得很好。他問自己:“我能做好嗎?應該行,一定行!”他又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馬上對臺長說:“今晚原計劃的‘海外北京人,約了嘉賓,剛剛來電話說,人已經上路了?!?/p>
蘇臺長堅決地說:“為災區(qū)廣播是頭等大事。那個節(jié)目推遲一星期播,趕緊打電話,把人擋回去。”他遲疑了一下,馬上說:“這個電話還是由我來打,我向他解釋?!倍笥旨部斓貙α职渍f:你趕快去調資料來。”他看了一眼腕上的手表,“時間不多了,無論如何要把今晚的節(jié)目搶出來,時間就是生命?!?/p>
此時,林白的心里已經很清楚了,23點10分一到,眾多的北京聽眾便會聽到他的聲音。而今晚他的播音將關系到北部高原上,那些遭受震災的人們的生死冷暖。
“各位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你們好!歡迎收聽《人生熱線》節(jié)目。每周日晚上這個時間,應該是我們的固定欄目‘海外北京人。但是今天,我們的節(jié)目臨時做了變更?,F(xiàn)在,我們要談的是剛剛發(fā)生在張北地區(qū)的非常嚴重的地震,以及我們生活在北京的人們,能為220公里以外的那些災民做些什么事情……”
林白播音時,與在震區(qū)的記者不斷取得聯(lián)系,非常真實、生動、具體地向聽眾傳遞了地震災區(qū)的情況,并且告訴大家:
“我們得到消息,中華慈善總會正在發(fā)起一個捐獻活動。現(xiàn)在,我們就請中華慈善總會的副秘書長楊團同志來談一談?!?/p>
楊團代表中華慈善總會那極富感染力的呼吁、講演,在聽眾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人們爭先恐后地打進熱線電話,表達自己對災區(qū)人民的關心與熱心,他們中有的表示要捐衣物,有的表示要捐現(xiàn)金,有的建議把災民接進北京,分散到居民家中,等天暖和了,再送他們回去。有人提議,這次中華慈善總會對張北災民的救助活動,就叫作“一周緊急救援行動”。
此時,閻明復也在收音機旁,也在聽這次不同尋常的廣播。他聽得熱血沸騰,他也要打熱線電話,可怎么也打不進去。第二天,他又聽這個節(jié)目時,是在電臺的幫助下,才打通這條熱線的。不過,他那時的心里又多了一份內疚一份沉重。
閻明復沒有預料到,就在前一晚,當林白和楊團通過電臺介紹了張北震區(qū)的災情和中華慈善總會的救援行動之后,一些極為熱心的聽眾便在已是凌晨的深夜趕到了當時的中華慈善總會所在地,西皇城根南街9號。他們都是來捐贈的,為災區(qū)人民奉獻的。
那天一大早,當閻明復來到西皇城根南街9號,聽說了發(fā)生在夜里的這件事情后,他頓時愣住了。他的心跳在加快,臉漲得通紅。他為那些深夜趕來捐贈的群眾感動著,更為自己沒有充分估計到群眾的慈善熱情,沒有安排工作人員值班而深深地自責。
自走進辦公室,自聽說了這件事,他就一直愣愣地站著。他不想坐到椅子上。
他來回走了幾步,喘著粗氣,轉身面向窗外。
“昨天夜里天那么冷,人家不睡覺跑了來,而我們自己卻躺在床上……”
他大聲說,神情激動,像是說給大家,更像是說給自己。他又轉過身來,面向總會的工作人員,接著說:
“他們留沒留電話呢?我親自去找他們賠禮道歉。是我們估計不足,沒留人值班,是我的失誤?!?/p>
…………
接通電臺的熱線電話后,閻明復首先就是一通檢討,向凌晨到中華慈善總會捐款的那些熱心的百姓賠禮道歉。說到激動痛心時,他甚至都哽咽了。
那天的中華慈善總會辦公室,一直被緊張而熱烈的氣氛籠罩著。先是兩部熱線電話鈴聲不絕,緊接著,來捐款捐物的人又紛至沓來。轉眼之間,慈善總會當時那古老的一明兩暗式的幾間大房就已經擠得滿滿當當了。
早上,第一個來捐款的是一個上中學的女孩。她就是從電臺的廣播里,得知中華慈善總會這一救助活動的。在這之前,她已經聽說了張北地震的事,但還沒有想到自己也應該伸出援手,是慈善總會的“呼吁”啟發(fā)了她的慈善意識。上中學之前,她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農村,深知農民蓋房的不易,深知農民生活的艱難。她鄭重地通過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向災民捐獻了自己平日省吃儉用積蓄的200元錢。當她辦完各種手續(xù),轉身要離開慈善總會時,發(fā)現(xiàn)這里的工作人員已經快忙不過來了,馬上問:“我可以在這里幫忙嗎?當志愿者?!彼诘膶W校第二天就要放假了。
頂多只有兩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就有七十多人像這位小姑娘那樣,在捐款之后又積極報名當志愿者。他們中有已經放假的學生,更多的是退休在家的成年人、老人。他們不但要在這里幫忙,還要求和慈善總會的同志們一起到救災一線。他們在辦公室門前排起了長隊,工作人員根據(jù)閻會長的要求,分別記下了他們的通信地址。
這時的閻明復,身先士卒,和大家一樣里里外外地忙活。他心里涌起了一股股熱浪,這熱浪在他本來就不平靜的心里使勁兒地翻騰著。
他也注意到了,那位來捐款的,腰直不起來的老太太。老太太從廣播里聽到給地震災民捐款的消息,馬上想到自己也要行善積德,也要幫助災民。她拿出自己積蓄的200元錢,又把兒子上班前送來的100元也添上,破天荒地打了一次面的。她心想這救急的事兒可得抓緊。她急火火地到了電臺,見了電臺的人,才知道捐款的地方不在電臺。電臺的同志見老太太這么大年紀了,腰又不好,還這樣惦記地震災區(qū)的人民,很受感動,特意派了一輛公車送她到慈善總會。
閻明復為這位老太太樸素的奉獻精神感動著,他和老太太緊緊握手,還說了許多熱乎乎的感激的話。在工作人員幫助下老太太辦好捐款手續(xù)之后,他又趕緊安排總會的兩名工作人員用車送老太太回家。
總會的這兩位同志一到老太太的家門口,心頓時像墜了一塊大石頭一樣沉重起來。他們看見,老太太住在一座舊的簡易樓底層的一間小屋子里。屋子進門的地方,堆了許多用編織袋裝著的煤渣,只留了一個人走道的地方。屋子里有一張破舊的老式木架床,一個不大的舊柜櫥。柜櫥上擺放著一臺14英寸的日立牌彩電,這是整個屋子里唯一值錢的東西。屋子里生著火爐,爐子上坐著一把水壺,壺蓋啪嗒啪嗒響著,像是在訴說著什么。兩位同志對視了一下,默默無語地離開了這間小屋。
回到總會,他們向會長匯報說:“那老太太太窮了,自己沒有經濟收入,住在貧民窟一樣的房子里。我們不該收她的錢?!?/p>
閻明復聽著,眼睛濕潤了。他是個感情極為豐富的人。我曾幾次見到他眼圈發(fā)紅的時候,都是因為老百姓的事情。有人說,作為高級領導干部,感情這樣脆弱是不好的,容易吃虧。我卻覺得,對于身居高位的人,有這樣的情感實在是難能可貴。
他終于沒有掉淚,沉思著,對大家說:“我們中華民族,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歷來有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好傳統(tǒng)。面對許多像老太太這樣的好心人,我們的慈善工作沒有任何理由做不好?!?/p>
他還在民政部工作時,我就聽他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一定要著眼于國內的慈善資源,盡管我們還要做許多細致的工作?!泵鎸@一天的情景,他又感慨地說:“人群中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有著較強的慈善意識。當然,這其中許多還要靠我們去啟發(fā)。今天之前,我們并沒有做許多工作,也沒敢做太樂觀的估計,因為經驗阻止我們這樣做??墒乾F(xiàn)在我們敢于說: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人群?!?/p>
他環(huán)顧捐贈現(xiàn)場,忽然又說:“今天的募捐一開始,普通百姓表現(xiàn)得最積極,而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那些民營企業(yè)家,到目前還沒有動作?!?/p>
他沒有再說下去,他在思考。他在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