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摘 要:大型文博類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展示全國九大博物館推舉的27件國寶,賦予它們生命并將其帶上了舞臺。以影視為傳播媒介,詳細記錄了國寶的信息,借國寶守護人將其前世傳奇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并由今生故事講述人傳承其背后的精神價值。將彩幕與劇情相聯(lián)系,原創(chuàng)音樂與動人的配樂完美結合,還原真實的歷史,為國寶增添了色彩。
關鍵詞:《國家寶藏》;彩幕;原創(chuàng)音樂;配樂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6-0099-03
作為一檔致力于展現(xiàn)國家文物背后故事的文化綜藝節(jié)目,《國家寶藏》融合了演播室綜藝、紀錄片、戲劇等多種藝術形態(tài),首創(chuàng)“紀錄式綜藝語態(tài)”,以綜藝為外殼,以文化為內(nèi)核,用真人演繹歷史故事的形式講述國寶傳奇的“前世今生”,使“活起來”的國寶展現(xiàn)出自身承載的歷史記憶、人文精神和大國氣象[1]。這檔節(jié)目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0分,以一檔文博類探索節(jié)目的評價來看,這樣的成績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為什么會有如此佳績呢?本文筆者將從畫面與聲音角度一窺節(jié)目成功背后的神秘面紗,探究如今受眾影視收看的審美需求。
一、出色的彩幕設計
第四期《國家寶藏》陜西歷史博物館推出的第一件國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它的前世傳奇用了八個彩幕,每個彩幕都像畫一樣傳神。
第一幕顏色艷麗,神話氣息濃郁。背景用的是極具唐朝特色的敦煌飛天,兩身雙飛天,飛姿優(yōu)美,眉目輪廓及體形姿態(tài)線條十分清晰,身材修長,昂首挺胸,雙腿上揚,雙手散花(背景中可見多朵五瓣紅花),衣裙飄帶隨風舒展,徐徐飄落,像兩只在空中飛翔的雙燕。李白曾作《古風·其十九》詠贊:“霓裳曳廣帶,飄浮升天行”,描寫的就是敦煌飛天的詩情畫意。
第二幕以落日余暉下的唐朝大明宮為背景,《長恨歌》:“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覆于背景之上。大明宮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安史之亂以后,再難興盛。詩中所寫實為唐玄宗最喜愛的華清宮,君王終日在此,卻百看不厭。
第三幕用古風動畫的方式呈現(xiàn),粉色的彩帶繞在連理枝上,唐明皇身穿明黃色的龍袍,楊貴妃身穿整套淡藍色的衣裙,彩帶繞樹隨風飄,衣袂飛揚,卻只留給大眾一雙相依的背影,引發(fā)無限遐想?!霸谔煸笧楸纫眸B,在地愿為連理枝”。不管身份如何,都希望能長相廝守,白頭到老。
第四幕也是用古風動畫的方式呈現(xiàn),一株高潔的梨花,一條懸于梨樹上的白綾,一身白衣的楊貴妃立于梨樹下。“梨”同“離”,一席白衣就像喪服,絕代佳人飽含辛酸的擔著紅顏禍水的惡名與愛人生離死別,走向生命的盡頭。白居易《長恨歌》中“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就是出自這里。
第五幕采用倒敘的手法,將背景設在大明宮外,深藍色的夜里,亮著燭火,亭子里的兩名樂工還在彈奏。貴妃回想起當年在梨園戲蝶,手持愛人所贈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舞一曲《霓裳羽衣曲》,感受君恩,思憶三郎,抒發(fā)內(nèi)心對玄宗的無限愛戀。
第六幕寒夜里明月當空,前面的一片枯藤老樹無葉,后面的一片火海映紅了天。皎潔的月光下,在不遠處火光的籠罩下,貴妃手捧白綾,領旨準備自縊,吟吳少微的《古意》“明月白露夜已寒,香衣錦帶空珊珊”。前無去路,后無退路,只有絕路。凄涼的走到枯樹旁,甩出那一丈奪命的白綾……
第七幕戰(zhàn)火越燒越旺,遍地火光焚紅了大地,仿佛人間地獄。一片枯林本就了無生意、毫無生趣,更隨著楊貴妃自縊付之一炬,白綾也隨著撲天的火勢慢慢燒到了盡頭。一代絕世傾城佳人,正值盛年,就這么香消玉殞,可嘆!在彩幕設計上,背后與腳下連成一體,用空間感展示了死亡的慘烈與悲壯。
第八幕經(jīng)過戰(zhàn)火之后的馬嵬坡,猩紅色的夜空里只余下那風中零落的白色花瓣,中間是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兩側豎寫“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在貴妃自縊一年之后,玄宗重返長安,因難忘貴妃,密令親信返回馬嵬坡替其收尸,卻只得這九字。往事覆水難收,佳人難再得。
沖擊視覺的歷史畫面撲面而來,仿佛在這段時間我們?nèi)チ肆硪粋€空間,作為一個旁觀者參與了歷史的進程,經(jīng)歷了血與火、情與愛的動蕩年代。這樣出色的彩幕設計,為國寶注入感情,為節(jié)目效果增光添彩,使《國家寶藏》的畫面感為人所津津樂道,心生向往。
二、原創(chuàng)音樂的使用
《國家寶藏》的12首原聲音樂均由青年作曲家關大洲所創(chuàng)。
開場曲《象王行》采用大法號之聲,是佛教中的象王之吼,前半段雄渾震撼,鼓點密集,有引領之效。后半段相對歡快,小節(jié)連續(xù)性強,由輕快向悠揚漸變,歡慶華夏民族五千年的光輝歲月。
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老師講述國寶時的主旋律用古琴曲《風入松》,講解加上配樂,如清風入松林、波濤聲迭起,入耳入心,沁人心脾。
每位國寶守護嘉賓出場助陣時用《破陣樂》,傳為唐朝貞觀年間所制的《秦王破陣樂》之曲,有一種大國爭霸天下、風起云涌平亂世的豪氣。
每個國寶都壯哉華夏,亮相時統(tǒng)一用《明月引》,名字取義國寶出場似“浮云卷靄,明月流光”。有一種烏云散去,明月當空,令人為之一振的感覺。
國寶守護人登臺后簡述國寶的歷史用《清平樂》,如“簪花小楷,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淡淡的吐露,絲絲扣擊心扉,唯愿這守護換來國寶的萬世清平。
前世傳奇的引子用曲《潛龍淵》,前半段鼓聲緊密,后半段漸起,有蓄勢待發(fā)之感,蟄伏日久,驚雷一聲,神州躍動,蜿蜒攀升。
前世傳奇尾聲《定風波》,這首配樂十分有氣勢,頗有東風起,戰(zhàn)鼓擂的感覺。千載風波,檣櫓灰飛煙滅,回首望去,一蓑煙雨任平生。每一段歷史的結束,都是新一段歷史的開始。定九州之風波,捍衛(wèi)華夏之精魂;定盛世之風波,守護華夏之信仰;定天下之風波,肩負華夏之存亡。
開啟今生故事用曲《滿庭芳》,整首曲子充滿生機,好似整個故事平平淡淡,經(jīng)過歲月的沖刷,向我們娓娓道來。
今生故事講述人出場曲《鶴沖天》,《詩經(jīng)》有云:“鶴鳴九翱,聲聞于天”。所有來到節(jié)目現(xiàn)場的嘉賓對于國寶來說都是有功之臣。
守護誓詞配樂《故園聲》,整首曲子真切綿長,悠長不絕,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納蘭性德作詞《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守護國寶的路既遠且長,多少次的辛苦前行,只為心中那堅守的信仰。
《國家寶藏》將紀錄片與綜藝相結合,打破傳統(tǒng)歷史文化節(jié)目的固有思路,采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在文物背后見人、見情[2]。
三、動人配樂的加盟
《國家寶藏》還根據(jù)現(xiàn)場具體的情況以及守護人表演的場景,加入其他著名的配樂,帶給了觀眾滿滿的回憶。比如著名音樂人胡偉立、駱集益、呂秀齡、麥振鴻、孟可、周志華等為節(jié)目創(chuàng)作配樂,同時加入了《大話西游2》《仙劍情緣》《古劍奇譚2》《仙劍奇?zhèn)b傳4》等游戲的配樂,以及《瑯琊榜》《偽裝者》《羋月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近年來熱映電視劇中的配樂。優(yōu)秀的背景音樂能豐富畫面,讓觀眾有較強的代入感,更快的身臨其境。
《國家寶藏》第二期運用了諸多大家耳熟能詳?shù)谋尘耙魳?,給這一期的節(jié)目帶來了更多的關注點,也帶來了滿滿的回憶。筆者將分析其中的八首,或與表演內(nèi)容有關,或與守護人相匹配,或與今生故事講述人相映襯。
第一首大家熟悉的音樂是2015年熱播電視劇《瑯琊榜》中孟可所作的《詭計》,運用在勾踐內(nèi)心糾結勾踐劍到底是獻與不獻給楚王,這不僅僅是一把劍的事,更關乎越國國運。不獻可以衛(wèi)王者尊嚴,獻可以保百姓安寧。音樂配合這緊張的氛圍,更凸顯局勢的微妙,王者的為難,讓人不禁捏了一把汗,為越國的前途擔心。
第二首同樣是《瑯琊榜》中的配樂,孟可所創(chuàng)作的《情感2》,這時畫面中越王的女兒出場,她與父親感情深厚,不忍父親如此為難,特來相助父王,獻上和親一策。
第三首是2015年度古裝大戲《羋月傳》中黃婉婷所創(chuàng)作的《傳奇》,前世傳奇演到越國公主為解母國危難,請求父王將勾踐劍賜予自己做嫁妝并自愿和親楚國,遠離故土,這樣既維護了父王為君者的威嚴,又保護了無辜百姓的安寧。這首配樂曾用在《羋月傳》羋姝遠嫁秦國時,與此處有一曲同工之妙。音樂飽含蒼涼與無奈,亂世春秋,為了江山社稷,身為公主雖然平日錦衣玉食但關鍵時刻也有常人難以承受的重擔。
第四首是《仙劍奇?zhèn)b傳3》中駱集益所創(chuàng)作的《御劍江湖》,給國寶守護人段奕宏配樂。節(jié)目組為越王勾踐劍尋找守護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段奕宏,他大器晚成,正像吳越爭霸中的越王勾踐??嘈娜耍觳回?,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作為勾踐劍中的劍靈,他深知越王的心,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所求。人劍合一,忍者終昌,王者無敵。
第五首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譚旋所創(chuàng)作的《三世情緣》,用在國寶云夢睡虎地秦簡前世傳奇故事中。撒貝寧很貼近喜這個人物形象,第一他們都是湖北人;第二,他們都學習法律,從事法律工作;第三,他們都熱愛法律。此處用《三世情緣》作為背景音樂,可看成是喜和撒貝寧跨越千年的交匯,情感澎湃,激動人心,用的恰到好處。
第六首是《大魚海棠》中錢雷所作的《大魚》,配于云夢睡虎地秦簡今生故事講述人陳振裕教授講述他的考古經(jīng)歷。陳教授不僅挖掘出了云夢睡虎地秦簡,還有越王勾踐劍,他將一生都奉獻在了我國的考古事業(yè)中,這樣的一位老者值得我們欽佩?!洞篝~》古風味道濃烈,感情細膩,配上講述讓人身臨其境,仿佛穿越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十二月,初見云夢秦簡的激動。
第七首是《聊齋奇女子》中麥振鴻所作的《天地之音》,用在社區(qū)民警陳妍婷的講述中。身為一名基層干警,她就像喜一樣熟悉自己的工作,能詳細說出在自己管轄區(qū)域的具體情況,清楚明白,可見平時的工作下了很大工夫。正是有這樣工作在基層的普通民警,才能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天地之間浩然之氣長存。
第八首是曾侯乙編鐘與樂隊所作的《楚商》,這首配樂應用在湖北省博物院展示的第三件國寶曾侯乙編鐘中。這首背景音樂恰好與國寶曾侯乙編鐘有關,跨越兩千多年時空的絕響,鐘罄瑟笙琴的音色演起前秦的調(diào)子,一瞬間就會有今夕何夕的恍惚。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赡苤挥新犃诉@樣的樂曲,才能理解為什么有些古代王公貴族沉迷聲色了。
每期節(jié)目結束后,大眾討論的不僅是選擇哪一件國寶進入特展,守護人如何,更有對這首好聽的配樂來自哪里的討論。《國家寶藏》根據(jù)現(xiàn)場的具體情況,加入適合的配樂,將觀眾的情感調(diào)動起來,感知國寶帶給我們最真實的震撼。恰當?shù)呐錁放c增彩的畫面相輔相成,通過電視化的視聽語言讓文物“活”起來,使其不僅是博物館中一件價值幾何的陳列品,更是能夠讓觀眾感受到“生命傳承”的華夏文化奇跡。
《國家寶藏》作為一檔文博類探索節(jié)目在傳播發(fā)展方面十分迅速,促使影視文化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貼近現(xiàn)實需要、貼近日常氣息,而且恰恰契合了時代特點,迎合國家方針政策的主流方向,將影視作品與社會時政相連,不僅將節(jié)目自身的魅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更是緊扣當下熱門,讓人耳目一新,是當代電視節(jié)目的翹楚?!秶覍毑亍吩谟耙暼蚧尘跋伦叱鲆粭l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的道路,還能擁有高收視率,話題熱議居高不下,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大,這也是目前我們所需要關注的重大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
[1] 湯浩.《國家寶藏》首創(chuàng)“紀錄式綜藝語態(tài)”[J].電視研究,2018(1):1.
[2] 王亞萍.《國家寶藏》:歷史與現(xiàn)實的全新表達[J].當代電視,2018(3):13-14.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