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帥
如果不幸得了狂犬病,基本是死路一條,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筆者實習的時候見到過一例狂犬病患者,被關(guān)在一個四周無光的病房里,只要有點兒風吹、流水聲就會引起患者癥狀加劇,最后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性人獸共患病,病死率幾乎100%。我國狂犬病死亡人數(shù)高居世界第二,僅次于印度。雖然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已經(jīng)研制成功,并廣泛應用,但是全球每年仍然有50000-60000人死于狂犬病。
狂犬病可在動物與動物之間傳播,狂犬病毒不能穿過完整的皮膚,它是通過傷口或黏膜的直接接觸進入體內(nèi),最常見的方式是被攜帶病毒的動物咬傷,或者移植攜帶病毒者的器官及組織。人是狂犬病毒的終末宿主,尚未證實除移植攜帶病毒者器官以外的人與人之間有傳播病毒的病例,包括醫(yī)生與患者之間。盡量避免與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接觸而造成的傷害是切斷傳播的有效方式之一。
發(fā)病率受被咬傷口的部位、深淺、多少等因素的影響。一般頭面部咬傷者比軀干、四肢咬傷者發(fā)病率高,因頭面部的周圍神經(jīng)分布相對較多,使病毒較易通過神經(jīng)通路進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同樣理由,傷口越深,傷處越多者發(fā)病率也越高。還有,被狼咬傷者其發(fā)病率可比犬咬傷者高一倍以上,這是因為野生動物唾液含病毒量比犬高,且含毒時間更為持久。
狂犬病潛伏期長,病程短,常為2-4天,但亦可短至發(fā)病當天死亡,或長達31天??梢苑譃榭裨晷停?0%)和麻痹型(20%)兩種。
狂躁型發(fā)病之后可以把病程分為三期,即前驅(qū)期、興奮期(或痙攣期)和麻痹期,大多數(shù)患者在前驅(qū)期時有低熱、倦怠、頭痛、煩躁、恐懼、惡心、周身不適等癥狀。對痛、聲、風、光刺激開始敏感,并有咽喉緊縮感;約80%的病人已經(jīng)愈合的傷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刺痛或蚊蟲爬感。
在興奮期,患者多神志清楚而處于興奮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極度恐懼、煩躁,對水、風、聲、等刺激非常敏感;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癥狀,多表現(xiàn)在飲水、見水、聞流水聲或談及飲水時,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患者常伴有聲嘶和脫水。
在麻痹期時,患者逐漸安靜,痙攣減少或停止,出現(xiàn)遲緩性癱瘓,尤以肢體癱瘓為多見;感覺減退、反射消失、呼吸變慢、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后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自然痊愈者極為罕見。
麻痹型的狂犬病,由于損害脊髓和延髓,不涉及腦干或高級部位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以臨床以麻痹為主,主要表現(xiàn)為虛弱、癱瘓、嗜睡、共濟失調(diào)等。麻痹型狂犬病的病程較長,有的病人存活長達30多天。
被可疑瘋狗咬傷后,一旦暴露接觸病毒以后,應及時(2h內(nèi))清潔傷口,包括徹底沖洗和消毒處理,可大大降低暴露者感染的風險,暴露后要盡快用20%的肥皂水或0.1%新潔爾滅反復沖洗至少0.5h,再用大量清水沖洗,然后用無菌脫脂棉將傷口處殘留液吸盡,避免在傷口處殘留肥皂水。避免傷口的污染和擴大,避免流血以防傳染,接種的免疫球蛋白必須及時滲透到傷口部位,同時延遲傷口的包扎和縫合時間。并及時到醫(yī)院就診行疫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