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225000)
佛教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受到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佛教與其結(jié)合,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其建筑風格也具有獨特性、地域性,并以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裝飾圖案和形式進行設計,不論在布局上、結(jié)構(gòu)上、還是裝飾上很大程度體現(xiàn)了中國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風俗。
我國佛塔建筑不僅僅數(shù)量多,而且形式各式各樣,根據(jù)材料不同有木結(jié)構(gòu)的佛塔、磚石材料的佛塔、也有金屬材料和琉璃材料的佛塔。由于材料的限制,在漢代時期較多是木結(jié)構(gòu)的佛塔,磚石結(jié)構(gòu)的佛塔到唐宋才出現(xiàn)。佛塔一般由地宮、基座、塔身、塔剎構(gòu)成,塔的平面形狀多以方形、八角形居多,也有一些特殊的形狀,比如圓形的、六角形、十二角形。按照內(nèi)部構(gòu)造可以分為塔空心佛塔、實心佛塔、單佛塔、雙佛塔,空心佛塔可以滿足登塔眺望的功能。中國古代對數(shù)字非常講究,向上發(fā)展要用奇數(shù),塔的層數(shù)一般為單數(shù),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層等。
(1)蓮花座:佛教建筑的重要裝飾
蓮花座在佛教地位非常重要,佛坐蓮花是佛教建筑特有的裝飾特點。佛教蓮花座一般六角形,下部設置一個須彌座,其上枋、下枋都做三重或四重,束腰部分每面雕刻壹門,上下做仰蓮與伏蓮。在轉(zhuǎn)角之部位還做出束腰柱,束腰柱有瓶形、有蓮瓣形,在束腰部分還用力士支頂,上下枋都繪制彩云,如同梁枋式樣。在這個須彌座的頂部,可設置一層大蓮瓣座。
我國古代佛塔上也有蓮花座,但是運用不是很普遍,佛塔即是佛的變體,佛塔本身即是佛,所以有的說法:塔即佛也,佛者也簡化說:“佛即是塔”,佛與塔并不那樣嚴格的分開。過去在建設塔之時,塔上出現(xiàn)大蓮座,特別是遼代塔里制作較多,至今尚存有近數(shù)十座遼塔,幾乎每一個塔在基座上都設計一個蓮座,遼塔上的蓮座蓮瓣比較多。除仰蓮之外,還有伏蓮。然后再在這個蓮座上建立塔身,一般來說遼塔上裝飾有蓮座是極其普遍的。
(1)佛塔上的裝飾紋樣—轱轆錢
古塔建造時是如何做的那么高呢?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原來塔也是利用腳手架施工的。雖然不知道古人的腳手架是怎樣的,但有一種方形洞眼存留在塔身上,當時用磚砌筑洞眼,由于洞眼的磚和塔壁的磚不是同時砌筑的,過一段時間洞眼的磚就掉下,在塔身上露出洞眼。施工時可以利用這些洞眼搭腳手架。為了堵洞眼,在其上面貼上一塊預制好了的錢幣紋樣或轱轆圖案的磚,這樣既美觀又起裝飾效果。如:寧夏銀川西關的承天寺塔西壁洞眼、銀川承天寺塔北壁洞眼。
(2)佛塔上的裝飾——小型塔
在我國的小型塔中雕刻甚多,例如在塔身上再雕出小型塔,在塔的轉(zhuǎn)角處也雕出小型塔,用它來代替倚柱,另外在塔磚上也雕出各種式樣的小型塔。這些小型塔是在當年建造時,工地瓦匠燒磚時就在磚模上雕出的。例如在浙江瑞安隆山山頂造塔,用磚雕出;在內(nèi)蒙巴林右旗慶州白塔塔身上雕出小塔;在四川出土的唐代塔磚雕出七座樓閣式小型塔。
塔剎是位于塔的最高處,是“觀表全塔”和塔上最為顯著的標記?!皠x”源于梵文,意思是“土田”和“國”,佛教的引伸義為“佛國”。各種式樣的塔都有塔剎,所謂是“無塔不剎”。塔剎作為塔顯著的標志,一般用金屬或磚石制成,一般塔剎本身也如一座小覆缽塔,分為剎座、剎身、剎頂三部分構(gòu)成。就其形態(tài)而言,塔剎本身就是一種佛塔建筑的裝飾。這種塔上塔的造型,使塔顯得更加高插云天,雄偉挺拔。
總體看來,由于我國古代交通不便,建造塔各地有各地的做法,所以佛塔風格是千變?nèi)f化的,裝飾風格帶有濃厚的地域性。
與民居建筑不同,中國古代修建寺院常按照宮殿的建筑特征來建造,所以寺院建筑的空間形式和宮殿建筑較為相似,寺院建筑的裝飾往往也體現(xiàn)出一種威嚴、莊重。山西五臺山的佛光寺是現(xiàn)存最早的木結(jié)構(gòu)佛教寺院,其大雄寶殿仍然保留了傳統(tǒng)宮殿式的格局。
1.基座,在中國佛教寺院建筑中,基座形式和裝飾具有明顯的等級。天王殿的基座一般用普通基座,后殿院落基座逐漸加高。而大雄寶殿是佛教寺院的核心建筑,其基座需要使用高級基座即須彌座,為了體現(xiàn)大殿的宏偉莊嚴。
2.屋頂,寺院建筑大殿的屋頂多采用自然曲翹的富有彈性的飛檐,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屋頂按等級高低分為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重檐、硬山頂、懸山頂?shù)取?/p>
3.飛檐,中國古代寺院建筑的飛檐形式與宮殿相似,高高翹起的檐角是中國古建筑的特有的結(jié)構(gòu),如同大鳥展翅飛翔,給人一種心靈自由的靈動感。飛檐類型較多,有平直的也有上挑的,有樸素的也有威嚴的,飛檐可以代表不同的身份和等級。南北方的飛檐形式也有所差異,南方寺院建筑飛檐創(chuàng)造性,靈活多變,與園林建筑飛檐接近,有些大翹度還可以起到抵御雨水侵蝕的作用。北方飛檐相對平直,雨雪后不會對屋檐造成較大壓力。另外,北方飛檐多重檐,增加屋頂?shù)男蹅ズ腕w量感。
寺院建筑飛檐上的常排列脊獸裝飾,數(shù)量的多少和大小根據(jù)寺院宮殿的等級設定。脊獸類別多樣,分為跑獸、垂獸、仙人及鴟吻,脊獸等級共有十個,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天馬、海馬、狎魚、狡猊、懈豸、斗牛、行什。脊獸裝飾象征吉祥安定,能滅火消災,或是正義公道的化身,具有強烈的中國傳統(tǒng)風俗色彩。
4.佛教寺院重要裝飾題材
(1)奔馬
在古代佛教寺院建筑中有一個重要的裝飾題材——奔馬,而在豐富的建筑裝飾內(nèi)容中,為什么會選擇奔馬作為裝飾之一,它與佛教建筑有什么關系?
其實,奔馬和獅子、大象一樣是受佛教所推崇的動物形象之一。中國古代高僧去西天取經(jīng),路途遙遠,馬立下了漢馬功勞,是重要的運輸工具,為僧眾敬重。從唐代至宋、元及明洪武期間,歷代對白馬寺都進行了整修,也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佛教寺院的大力扶持,佛教在中國繁榮起來,立下功勞的馬也成為了佛教建筑必不可少的裝飾物?!堵尻栙に{記》里記載了白馬寺及馬成為裝飾形象的由來:“白馬寺為漢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國之始,洛陽城酉陽門外三里,御道南,帝夢金人,長六尺,項皆白,月光明。胡神號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jīng)象焉。時白馬負經(jīng)而來,因此為名,明帝崩,起洹于陵上,自此百姓冢上或作浮圖焉。
(2)蓮花
蓮花起源于佛教的一種裝飾符號,其使用幾乎遍及佛教建筑。在寺院里,用蓮花作為裝飾題材,通常表現(xiàn)在大雄寶殿前的大月臺的處理上,在大月臺的三個邊緣常常用仰蓮蓮瓣作為臺邊,給人感覺大月臺托于蓮花之上,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在殿內(nèi)佛像之佛座也常出現(xiàn)蓮花——如立蓮、仰蓮、伏蓮排成的圖案,或者用大的蓮瓣承托。殿內(nèi)的石柱上也刻有蓮瓣;院內(nèi)的香爐四周、焚帛爐的邊緣也都刻有蓮花圖案,院內(nèi)的隔墻部位,常常見到蓮花門。
通過對佛塔和寺院建筑裝飾的歸納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佛教在我國的發(fā)展無論從意識形態(tài)還是建筑裝飾風格上都不同程度地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影響,逐漸形成中國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
總之,佛教建筑裝飾風格在我國是獨特的,它是在歷史長河中慢慢從佛教文化演變而形成的,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點。佛教建筑裝飾是建筑構(gòu)件和佛教藝術(shù)形象創(chuàng)作的結(jié)合,它不僅給人美的藝術(shù)享受,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而且對我們了解中國佛教文化,和對研究我國各時期佛教的演變過程都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