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遠 (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 541006)
景觀設計專業(yè)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本科教育的最終培養(yǎng)目標是“掌握景觀設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景觀設計專業(yè)的系統(tǒng)訓練,能從事室內設計、景觀建筑與規(guī)劃設計、家具設計和園林規(guī)劃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p>
在學科目標及高校創(chuàng)新型教學改革的壓力下,以及高等教育受市場導向的影響。近年來,景觀設計專業(yè)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出現新的名詞,例如:實踐項目進課堂、工作室教學法、項目導入教學法、以賽促教促學法等等諸多所謂創(chuàng)新型的教改方法層出不窮。但是,其中效果如何?因高等教育涉及“升學壓力”較低且教育效果有一定滯后性,所以評價標準就流于數據形式化。形式化就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為好看;二則是難吃?!昂每础痹谟凇百~面上”的教改樣式多了,花樣翻新、層出不窮,教師個人有“教績”,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有“政績”;“難吃”在于“苦”了學生,何為“苦”?即,廣大學生特別是低年級本科生對專業(yè)的認識基本處于懵懂狀態(tài),就被硬拉進某個設計單項中去接觸所謂的“實踐”,最后的結果就是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嚴重碎片化,對“景觀個性”一知半解,而對“景觀共性”涉獵極少,專業(yè)知識陷入桎楛。正所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以“項目導入法”為例,實際項目進課堂其本身是件非常值得肯定的教學改革方式。但,這樣的教改方式并不是新發(fā)明,景觀設計專業(yè)自設立之日既有之。只不過此前名稱為“精品室內案例解析”、“精品景觀案例解析”或為“精品建筑案例解析”等等。全都是對現有的且已成型的并在業(yè)界和學界達成共識的優(yōu)秀實踐案例進行抽絲剝繭般的剖析,而這樣的課程安排是在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知識和學科專項基本知識“兩基”之后的知識與實踐對接,切記此實踐是“精品案例”,有“個性”。但是,此處之“個性”,是學生掌握“兩基”知識之后的“共性升華”,而非以偏概全。
“項目導入法”本無可厚非,但目前為何經不起推敲,被學生們所詬病。至此,我們不得不思考這一問題的實質以及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實踐項目進課堂”,以練促學,籍學利練,能進一步強化學科基礎知識,學科專項設計基礎知識,也即是上文所提之“兩基”。但是,前提是“兩基”必須扎實完成,不能流于套路、過場。即“實踐項目進課堂”應安排在哪個年級和什么時間展開及怎樣展開、怎樣收尾?
本科教學主要完成讓學生了解本專業(yè)“是什么”(What)“怎么做”(How)1。舉例來講,景觀設計專業(yè)景觀設計方向的本二學生課堂上絕對不能以實踐項目為主。原因不言自明,本二的學生連最基本的景觀設計是什么?有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都不清楚不明白的情況下,主講教師開課之初就拉著項目進課堂讓學生們做實際項目,試問此種實踐練習能達到“以練促學”的目標嗎?無非是進入了另個“開門造車”的表面形式化的實踐。此種實踐雖為“開門”,但開門時機不對,極易造成學生對專業(yè)知識認知的片面化,認為此所做之實踐,乃專業(yè)之全部,導致“見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敝味蠈W的囹圄。
此階段的“實踐項目進課堂”也使主講教師罔顧教學大綱規(guī)定之理論與實踐的課時安排,看似重實踐,實際上也含有私心作怪。何種怪?乃是不顧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拋棄學科基礎知識的深入講授,把長達七八十個學時,近一個月的課程學習變?yōu)?,“一周見一次面,一月去兩次現場、課程結束邀請所謂的甲方對學生的設計進行點評”,看似學生接觸了實踐,哄好了甲方,了解了市場,但這不能代表真正掌握學科的真諦。甚至有挾學術身份謀求商業(yè)利益2之嫌。因此,“實踐項目進課堂”的時機應是本三下學期,本四上學期,更為重要的是“兩基”必須保質保量完成的情況下開展,甚至是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期間大力開展。
注釋:
1.汪潔瓊,劉濱誼,王敏.魚與漁——基于批判思維的《景觀學理論》LAT教學模式[J].中國園林,2017(04):60.
2.林開泰,董建文.中國大陸風景園林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美園林教育探討[J].中國園林,2017(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