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雪 高菊 黃琦雯
臨沂大學
紅色沂蒙影視劇,就是把臨沂沂蒙地區(qū)的風土人情當做創(chuàng)作的背景,把沂蒙地區(qū)的革命史實作為反映的主要內容,展現偉大的沂蒙文化,傳播沂蒙精神的優(yōu)秀的影視劇。紅色沂蒙影視劇是在歷史悠久的沂蒙文化中形成的,形象又生動地表顯了沂蒙地區(qū)的火熱的紅色歷史,弘揚了先進的沂蒙精神,它無疑是沂蒙精神的活潑內涵和具體寫照。[1]
沂蒙地區(qū)是十四年抗日戰(zhàn)爭以及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全國聞名的革命根據地,有十分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因而早在影視劇創(chuàng)作尚未發(fā)達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紅色沂蒙影視劇出現。這一時期出現的紅色沂蒙影視劇多以反映發(fā)生在沂蒙地區(qū)的孟良崮戰(zhàn)役為主要內容。例如電影《南征北戰(zhàn)》,就把地處沂蒙山區(qū)腹地的桃村作為故事的發(fā)生地,講述了我軍英勇善戰(zhàn)、喜獲勝利、保護人民的故事。
從上個世紀中葉至九十年代,紅色沂蒙影視劇的數量不多。但是,這些電影中一些創(chuàng)作優(yōu)良的歌曲得到了大幅度傳唱,這對電影的推廣宣傳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比如說,《是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紅日》的傳播。
進入新世紀以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弘揚沂蒙精神,這無疑推動了臨沂地區(qū)紅色影視劇產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名品佳作不斷涌現,給全國人民帶來了一場紅色文化盛宴。
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到臨沂地區(qū)的紅色影視作品中,平民百姓是故事的主體,單個的英雄描寫并不是很多,如《紅日》《沂蒙頌歌》《沂蒙山人》《紅嫂》《沂蒙小調》《沂蒙英雄》》《沂蒙》等作品都對英雄群像的塑造。
紅色沂蒙影視劇的審美理念新穎獨特,它生動而有力地為廣大觀眾詳盡具體地詮釋沂蒙精神的真諦和實質,或是以經典的紅色英雄人物為主要描寫對象,又或是以小見大,通過重點描繪小人物的性格特征,來展現當時的宏大社會景象,借日常生活來突出革命精神。紅色沂蒙影視劇深深地植根于優(yōu)秀深刻的沂蒙文化傳統,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豐盈自身,紅色沂蒙影視劇博采眾長、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吸收新營養(yǎng),創(chuàng)新傳播手段,為沂蒙紅色老區(qū)文化的廣泛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沂蒙精神作為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符號,有其獨特的表現。沂蒙紅色影視作為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載體,以其獨特的史料、生動的情節(ji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在價值導向和精神激勵中發(fā)揮著無可比擬的積極作用,有著舉足輕重的思想傳承價值。[2]紅色沂蒙影視劇作為優(yōu)秀的文化產品,極具象征性意義。
首先,紅色沂蒙影視劇對展示沂蒙文化、弘揚沂蒙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沂蒙精神可以說是沂蒙文化的核心,是沂蒙文化在精神層面的展示,是紅色沂蒙影視劇的精髓,蘊含著沂蒙人民在血與火的革命年代的精神性內核。例如管虎導演的電視劇《沂蒙》,其中有一部分個性鮮明、真實生動的沂蒙老區(qū)的人民形象,如于寶珍、李忠厚,他們所具有的樸實忠義生動地詮釋了沂蒙精神,喚醒了人民對沂蒙紅色年代的記憶,滿足了人民對紅色文化的幻想與期待。[3]紅色沂蒙影視劇把沂蒙精神貫穿全劇,在藝術教育上作用顯著。
其次,沂蒙紅色影視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的藝術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紅色沂蒙影視劇內涵深刻,題材豐富,將藝術與現實相結合,將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集體主義價值觀等教育內容融入到電視劇作品中,以真實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情節(jié)表現出來,讓人民重新燃起對愛國的熱情之火。紅色沂蒙影視劇是沂蒙人民愛黨愛國的具體寫照,無論是賑災的沂蒙人形象、“一家三英雄”、用鮮奶救革命戰(zhàn)士的“紅嫂”,或是“六姐妹”用她們的身體為戰(zhàn)士們建造了一座浮橋。紅色沂蒙影視劇與我們的民族氣質相契合,與我們人民的精神信念相融合,有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民族觀,給中國人民更多的勇氣和信心,對我們面對目前的處境有著很好的激勵作用。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色沂蒙影視劇必須加快發(fā)展速度,緊跟時代潮流,這樣才能使紅色影視劇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才能使其在新媒體文化浪潮中勇立潮頭。這對于沂蒙紅色影視文化的藝術陶冶策略和教育機制就提出了要求。
首先,沂蒙地區(qū)的人民生活是作為紅色影視劇藝術原料的礦藏。必須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沂蒙人民的歷史和生活中取材, 主旋律應是宣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4]抒發(fā)沂蒙人民的真情實感,從中發(fā)掘共產主義精神的內在意蘊,從而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實現來源于群眾,回歸到群眾。
其次,紅色沂蒙影視劇的質量必須得到保證。紅色沂蒙影視劇不但要注重整體風貌,更要善于展現細微而具體之處。影視劇的敘述手法要有所創(chuàng)新,最基本的還在于內容要貼近實際生活。最關鍵的是在紅色沂蒙影視劇中融入相應的時代精神,以增強其吸引力和影響力,使紅色沂蒙影視劇煥發(fā)生機。
再次,紅色沂蒙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要關注受眾需要,其展現方式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創(chuàng)新。紅色沂蒙影視劇的體裁除傳統的電影和電視劇外,還出現了紀錄片、動畫片、微電影等樣式,從全方位多角度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的觀眾產生影響。無論是紅色沂蒙影視劇的宣傳途徑還是它的傳播方式,在新的市場環(huán)境下,都應該積極運用新平臺、新媒體、新方式。只有這樣,對觀眾藝術教育的廣度才能不斷地擴寬,對觀眾藝術陶冶的深度才能不斷地加深。
最后,要重視教育發(fā)展觀念的轉變,尤其是涉及到紅色沂蒙影視劇。因為對于紅色沂蒙影視劇來說,它不僅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更是一種優(yōu)秀的藝術教育形式。我們應該將紅色沂蒙影視劇這種藝術形式納入課堂,引進學校,使其在文化教育和審美教育兩方面發(fā)揮其獨特的藝術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