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董銘
只有最厲害的反派,才配得上最偉大的英雄。如今電影中的反派角色早已不是一味臉譜化,而是在謀求塑造更合理、更有個性的“惡人”形象。從《復仇者聯(lián)盟》中一個響指就滅掉半個宇宙的“滅霸”(圖1),到《蜘蛛俠:英雄遠征》中把高中生騙得團團轉的“神秘客”(圖2),以及“死亡女神”海拉、“阿斯加德王子”洛基等,眾多演技派明星紛紛出演超級英雄電影中的大反派,不僅沒有拉低人氣,反而憑戲路突破再次“圈粉”。
從滅霸到神秘客
正在熱映的《蜘蛛俠:英雄遠征》中,杰克·吉倫哈爾“自甘墮落”成反派。自《斷背山》以來,這位文藝片男神一直作為正面形象活躍在銀幕上,在漫威這部第三階段收官之作中,他卻是最大的騙子和野心家:影片前半程里的完美英雄人物,后半程變成狡詐、自私、殘忍的“神秘
客”,而這一切只是為了向逝去的鋼鐵俠復仇。這個反派動機和《鋼鐵俠3》里的基里安博士很像,都是自負的天才科學家被桀驁不馴的鋼鐵俠羞辱后復仇,心理線很完整,但這種極端的處理方式還是過于狹隘。與之相比,漫威最強大反派“滅霸”內心更理智,他建構的理想甚至可以用“偉大”來形容——為避免全宇宙生存危機,用最公平的算法削減一半人口,為此可以不擇手段,但他本人并未從中獲益,功成名就后甘當農(nóng)夫。喬什·布洛林塑造出如此“無私”的角色,許多觀眾認同他的立場和處理方式,這才是最成功的反派。在《死侍2》中,布洛林飾演的反派“電索”更讓人同情,純粹是為了拯救妻女才當上反派,在影片結尾前就合情合理地改邪歸正。
被“洗白”,變主角
即便是最殘忍的反派,也有充足的“理由”?!独咨?》中,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切特飾演的“死亡女神”以壓倒性實力完虐雷神兄弟,其內心的堅持源自她才是神界長女,出生入死卻被父王拋棄,理應奪回屬于自己的一切。因許多反派角色人氣太高,片方在續(xù)集中就會考慮將其“洗白”——由敵化友。漫威電影中最著名的例子當屬洛基,從《復仇者聯(lián)盟1》的大反派,到《雷神3》與兄弟并肩作戰(zhàn),“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的演繹讓廣大觀眾愛上這個狡詐的角色,甚至在該系列結束后還謀來洛基獨立劇集。迪士尼也把《睡美人》童話中的反派女巫改成性格剛烈的孤獨精靈,在《沉睡魔咒》系列中被安吉麗娜·朱莉演成主角。反倒是米歇爾·菲佛飾演的人類女王,在今年10月北美上映的《沉睡魔咒2:惡魔夫人》最新預告片中更像是心懷叵測的反派。
觀眾們對反派的態(tài)度常發(fā)生變化?!禭戰(zhàn)警》中的萬磁王,在伊恩·麥克萊恩和邁克爾·法斯賓德兩代演員的先后演繹下,讓人看到抗擊社會不公、為種族謀利益的梟雄氣質;《蝙蝠俠》系列中,無論是老戲骨杰克·尼克爾森,還是英年早逝的希斯·萊杰,都讓“小丑”這個大反派光芒萬丈,今年又有一位演技派明星杰克·菲尼克斯將要在《小丑》獨立電影中揭示這個犯罪天才的起源,該片頗受業(yè)界期待。此外,安東尼·霍普金斯在《沉默的羔羊》中飾演的食人魔漢尼拔,拉爾夫·費因斯在《哈利·波特》里飾演的伏地魔和《辛德勒名單》中飾演的納粹軍官,都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追溯至更早時期,里卡多·蒙塔爾萬在《星際旅行2:可汗怒吼》(1982年)中超級改造人的設定,催生出《星際迷航2:暗黑無界》(2013年)里卷福飾演的大反派。此外,《星球大戰(zhàn)》的黑武士達斯·維德,《終結者2》的液態(tài)機器人T-1000,《飛躍瘋人院》的女護士長,都憑借不同維度的“惡”成為經(jīng)典角色。
“惡人”非好萊塢專利
哪個國家的演員最適合演反派?過去或許是俄羅斯,但如今在好萊塢塑造反派最多的,還是英國演員。英國人曾在一則名為“英倫反派”的廣告中自嘲,在好萊塢闖蕩多年的幾位英國演員——憑《甘地傳》奪奧斯卡影帝的本·金斯利、“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和“壯叔”馬克·斯特朗一起吐槽好萊塢為何專找英國人來演反派。除了“有型有款,注重細節(jié)”這樣的調侃之詞,更關鍵因素還是英國演員普遍具有戲劇功底,能駕馭復雜的人物心理,把反派詮釋得更立體,“惡”得有道理。
除了好萊塢,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電影也在挖掘和探討“惡從哪來”。譬如丹麥名導拉斯·馮·提爾在2018 年的驚悚片《此房是我造》中,就著力刻畫一個從小性格殘忍、長大后又心思縝密的連環(huán)殺手;入圍今年戛納電影節(jié)的韓國影片《惡人傳》,片中身為傳統(tǒng)反派的黑幫大佬與警方攜手破案,突破類型片對惡人的傳統(tǒng)定義;今年口碑最好的臺灣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更是探尋人性“惡的源頭”,反思全社會的殘忍和暴戾。
由此可見,非黑即白的善惡對決如今已無法滿足觀眾需求,影視創(chuàng)作者通過塑造更立體的正派和反派角色,來探討善與惡的取舍,而演技派演員正是肩負這種探討的載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