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菲輯
@孟浩然不吃魚:如果2014年那天放學后,我沒有在校門口滑倒,就不會在眾人的哄笑聲中被對面班級的數(shù)學老師扶起來,那樣我也不會因此對他產生強烈的感謝和敬重之情,而在中考前兩個月報名參加他辦的補習班,也就不會因為做過他幾乎押中原題的模擬題而在中考中取得數(shù)學滿分,更不可能因此考上心儀的高中和大學。這么說來,今天的“美好生活”竟然都和那一次摔跤有關。
@Willing:我上小學三年級的夏天,天氣很熱,當時還沒有空調,一天下來我們總是大汗淋漓。老爸經常帶西瓜回來給一家人解暑。我跟弟弟放學回到家,一人捧著一大塊西瓜蹲在院子的菜圃旁比誰把籽吐得遠……不久,菜圃里長出了一大堆西瓜苗;幾個月后,我吃上了自己“種”的西瓜。
爾后,那片菜圃便不再種菜,種起了西瓜。
@田春麗:那時候家里窮,沒有錢買課外書。見大人們都割草賣錢貼補家用,每天放學后我便也拿了鐮刀去割草賣錢買書。班里同學都來問我借書,我把書舉起來說:“誰想看書?”同學們“呼啦”一下把我圍住,我講了書的來歷,同學們一個個都響應起來。一個學期下來,我們靠割草賣錢買了好大一摞書。后來,學校各個班都興起了勤工儉學買書、讀書的熱潮。
@苗澤弋:一上高一我們就要住校,大家對宿舍生活的一切都很陌生。每天晚上睡覺前,宿管老師都會來檢查。教師節(jié)那天,老師檢查完宿舍將要關門的時候,不知道是誰突然說了一句“老師,晚安”。從此以后,老師每天都會收到我們宿舍對她說的晚安。慢慢地,我們班的幾個宿舍都會對宿管老師說晚安,直到現(xiàn)在。小小的蝴蝶效應,傳遞著愛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