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躍
五谷糧食畫,源于唐朝,是以各類植物種子和五谷雜糧為材料,通過粘、貼、拼、雕等手段,繪制而成的圖畫。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五谷在人們心中就有著崇高的地位。以五谷作畫,寄托了人們希望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的美好愿望。
科爾沁五谷畫以天然五谷的本色為基調(diào),不經(jīng)過染色處理,色彩自然、層次分明。黃豆、小米、麥粒、草籽、菜籽……經(jīng)過一番組合,成為了構成“美”的獨特分子。一顆顆種子,播撒在大地上,繁衍出萬物生機;一粒粒糧食,粘貼在畫板上,匯聚成幸福美景。
在科爾沁大草原,有一位與五谷結緣的畫師,通過他的巧妙構圖和搭配,一顆顆飽滿的果實變成了美麗動人的草原圖畫。這位畫師名叫李秋新,曾經(jīng)是一名版畫師,自從20多年前接觸到了五谷畫,便義無反顧地愛上了它。
憑借著扎實的繪畫功底,李秋新上手很快,他先是制作一些小作品,獲得認可后,便開始制作更有難度的圖案。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摸索,李秋新的制作技藝慢慢達到了參賽的水平。他的作品屢獲大獎: 《炎黃墨寶》獲中國糧畫鎮(zhèn)首屆世界糧畫大賽一等獎;《鴻雁》獲通遼市首屆工藝美術大賽金獎;《成吉思汗》獲第七屆全國工藝品“中藝杯”優(yōu)秀展銀獎。
在2018年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上,他的五谷畫作品《五蘊皆空》獲得了博覽會金獎。對于李秋新來說,這是一個分量非常重的獎項,也是他第一次在國際展覽上獲獎。
李秋新說:“科爾沁的五谷和其它地區(qū)的五谷不一樣,我們的糧食日照時間長,色差特別大,而且有厚重感??茽柷呶骞犬嬛挥性谧约旱耐恋厣喜拍苌l(fā)芽?!?/p>
五谷畫的制作,講究因形造型,因質(zhì)造型,因色造型。種子都有各自的形態(tài)、色彩、肌理等視覺特征,厚重、輕薄、明暗各不相同,需要根據(jù)畫面選用材料,搭配最適合的顏色。
開始制作時,先用防潮的鋁塑板作為底板,設計底稿,然后在板上輕輕地把線條勾勒出來,然后將設計好的糧食小心涂上膠水,慢慢制作。如果是較小的種子,如芝麻、小米、蘿卜種子等,可以直接撒,或用鑷子和刷子稍加處理。
如何讓五谷畫更耐保存是一個難題,李秋新喜歡使用一種環(huán)保的透明膠。制作完成后,還要用同樣的膠在作品上封幾遍。這一系列步驟都做好了,才能防潮,耐保存。如今他的早期作品已保存20多年,仍然完好無損。
創(chuàng)作題材上,李秋新更喜歡把草原上的美景和故事融入到五谷畫的制作當中。他畫人,也畫動物,喜歡創(chuàng)意搭配,也悄悄地在作品中表達著自己的情感。比如作品《鴻雁》,用寫實的手法繪制出蒙古族姑娘出嫁時的華麗民族頭飾,也借鴻雁抽象地表達了姑娘遠嫁的心情。在作品《秋實》中,成熟的向日葵低下了頭,幾只小雀在空中嬉戲,畫面有靜有動,作品充滿了生機,豐富飽滿。
五谷的顏色,是大自然的調(diào)色盤。為了讓五谷畫的色彩更豐富,李秋新經(jīng)常逛農(nóng)貿(mào)市場,購買新鮮種子。有的時候,還親自到野外進行采集。
五谷走進了孩子們的課堂。通過對五谷畫的學習,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讓他們認識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五谷的內(nèi)涵。一些社區(qū)、培訓機構也陸續(xù)開設了五谷畫制作課程和活動。
“五谷畫,不僅僅是簡單的美術作品,更是植根于生活的藝術品。它是五谷文化的藝術體現(xiàn),也是對五谷文化的尊重和弘揚?!崩钋镄抡f。
責任編輯:張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