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的著名學(xué)者歐陽修,是杰出的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四歲時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歐陽修的成功和他后來在文學(xué)界所做的卓越貢獻,與歐母的教子有方是密不可分的。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女人。歐母總會給年幼的歐陽修講一些倫理故事。每次講完故事,歐母都會把故事的內(nèi)容進行一個總結(jié),讓歐陽修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歐母教導(dǎo)歐陽修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能隨波逐流”。歐陽修長大一些后,歐母想方設(shè)法教他認字寫字,還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盡管歐陽修對這些詩只能做到一知半解,但卻激起了他的閱讀興趣。
歐陽修的母親在家境貧困的情況下畫荻教子,使孩子不會因貧窮而放棄讀書,更讓孩子明白即使條件再差,只要不畏艱難,刻苦學(xué)習(xí),還是可以出人頭地的。
【名句積累】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
——《明儒學(xué)案》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xué)。
——《論幼學(xué)》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省心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