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訴訟標的理論對禁止重復起訴的檢驗

      2019-07-15 10:51胡超趙炎
      法制博覽 2019年5期

      胡超 趙炎

      摘 要:在現(xiàn)代民事訴訟論體系下,訴訟標的理論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識別訴的變更、劃定既判力范圍的基石,同時在辯別此訴與彼訴進而判斷是否重復起訴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理論研究的精細化,訴訟標的理論研究也越走越深,為了避免重復起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57條做了明確規(guī)定,并通過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案例加以規(guī)范,盡管我國明文上做了規(guī)定,但是實務中還是存在對禁止重復起訴適用標準不明確的現(xiàn)象。由于學界對訴訟標的的認識各分其說,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在實務中法官可以隨意適用或避而不談,但是在眾多的識別標準中,越來越多的法官沒有意識或潛在的適用“新訴訟標的說”,準確來說是二分肢說,對于二分肢說中的‘一次性給付原理,對禁止重復起訴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重復起訴;訴訟標的;訴的識別;請求權競合

      中圖分類號:D9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4-0013-03

      作者簡介:胡超(1995-),男,漢族,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2018級訴訟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學;趙炎(1995-),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2017級訴訟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學。

      一、訴訟標的的概念

      (一)訴訟標的的來源

      要說起“訴訟標的”的概念,早在羅馬法《十二表法》就有記載,隨后法的思想流入大陸法系國家,學者們紛紛對訴訟標的概念進行精而細的研究。在羅馬法中民事訴訟程序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即“法定訴訟”、“程式訴訟”和“非常審判”,對訴訟標的理論的構建開始于“程式訴訟”階段。

      1.訴訟標的的分類

      在程式訴訟時期,訴的分類的判斷標準是以訴訟標的為主要內(nèi)容的,比如以債的法律關系和物權的所屬關系為訴訟標的,可以將訴分為“對人之訴”和“對物之訴”。對于當時的“市民法之訴”和“裁判官法之訴”都是以這些訴是否在實體法上有規(guī)定而確立的。前者訴訟標的是市民法所規(guī)定的某種權利,后者是裁判官可以擬制市民法沒有規(guī)定的權利或者值得司法保護的事實。

      2.訴訟標的范圍

      在法定訴訟時期,訴訟標的被定義在法定權利的范圍。在程式訴訟時期訴訟標的被裁判官擴張到“權利擬制”、“權利變更”和“值得司法保護的事實”。

      所謂權利擬制,法官根據(jù)已有的訴訟程式,擬制法律或者程式(如美國的法官造法),這些新擬制的在適用新的案件。比如:裁判官擬制的“賽爾維之訴”,即在此訴訟中,財產(chǎn)買受人繼承了死者的債權,并有權要求破產(chǎn)者的債務人繼續(xù)履行其債物義務。

      所謂權利變更,原告與被告并非是民法上的法律關系的適格當事人,但是裁判官仍然根據(jù)市民法規(guī)定或裁判官指定的程式作出判決。比如,“魯?shù)诶镏V”,破產(chǎn)人在財產(chǎn)售空后仍不能擺脫其債務人的身份,裁判官不在允許債權人對債務人起訴,而是讓債權人對破產(chǎn)的財產(chǎn)受買人起訴。而這種債權人以財產(chǎn)受買人的債權關系并不是市民法規(guī)定的,起源于裁判官的司法權。

      對于值得司法保護的新的事實和利益關系的,裁判者可以根據(jù)司法需要創(chuàng)造新的程式,使這種新的關系法律化和正當化。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就有司法權,主要是由對案件適用法律的裁判官進行法律審準備的,而法官只是按照裁判官指出的程式完成事實審判而已。裁判官可以創(chuàng)造訴訟程式,將它們納入司法保護從而使新的事實和利益關系上升為司法保護的訴訟標的。

      3.訴訟標的的識別

      在程式訴訟時期,程式訴訟包括:請求原因、原告請求、分配裁判和判決程式。不是所有程式都包括以上四個要素,但是必須包括“原告請求”。對于原告請求不一定是市民法上規(guī)定的,也可以是法律上沒有規(guī)定,但事實上確實存在,應當給予當事人以司法保護。但在這項程式前,有的還設置的“訴求前書”,它指對原告進行訴訟請求時的范圍進行限制,賦予當事人對訴訟請求范圍內(nèi)忘記的的事項進行再次起訴的權利。這項規(guī)定對于部分請求和后發(fā)性請求有著重要意義,當然對訴訟請求范圍的限定是個難題,在這個范圍內(nèi)不能重復起訴,不在這一范圍就可以另行起訴。

      綜上所述,在程式訴訟階段,羅馬法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理論基礎,將原告請求和訴訟前書作為法官識別訴訟標的的依據(jù),將權利擬制、權利變更和值得司法保護的事實關系作為訴訟標的的擴展范圍,在羅馬法時代,訴訟標的已經(jīng)展露崢嶸,后來學者紛紛效仿和延伸。

      (二)我國訴訟標的的本質(zhì)認識

      我們研究訴訟標的不僅要體現(xiàn)它的解釋性概念還要體現(xiàn)其功能性概念,我國堅持了關于訴訟標的的舊實體法理念,認為訴訟標的是原告請求法院作出審判的民事法律關系(權利義務關系)或某項民事實體權利,可以看出我國仍以舊實體法說為主流觀點,但是這種觀點在請求權競合時無法正確的適用,法官在司法實踐中往往對同一事實和同一給付目的下的案件一次性處理,這很明顯體現(xiàn)了新訴訟標的說,法官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適用新訴訟標的二分肢說,在我國為了加快辦案的效率又滿足當事人的請求,二分肢說上的請求權可以看成不再是實體上明文規(guī)定的請求權,而是訴訟上的請求權,可以理解為權利主張或權利要求,總之,從實體上看可以應有多個請求權,但是程序中出于同一給付目的這些實體上的請求權可以認為是達到這種給付目的的權利主張。

      總體來說,我國對訴訟標的的定義與我國民事訴訟實踐高度契合,民事實體法律關系在民事訴訟中的地位根深蒂固,所以有必要明確的區(qū)分訴訟標的與訴訟請求的關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闡述,“訴訟請求是建立在訴訟標的基礎上的具體聲明”,并且這樣的界定也出現(xiàn)再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中:案例一:乙由于欠甲的房租,甲向法院起訴,要求乙支付房租6000元。但是法院審理時甲提出書面材料已經(jīng)過去一個月,要求乙應該將房租增加到7000元。關于法院對甲增加房租的要求處理,正確答復是作為訴訟請求的增加,繼續(xù)審理。案例二:再上一個案例的事實基礎上,甲放棄起訴乙支付拖欠的房租的請求,請求法院判令解除與乙的房屋租賃合同,在這里甲主張的是訴訟請求的變更,而不是訴訟標的、訴訟理由或原因事實的變更。通過案列可以看出訴訟標的是訴訟中識別是否是一個是訴的標準,而訴訟請求是在實體上的具體的當事人的需求(可以說程序上的訴訟請求也可以是實體上的請求)。再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并將其分成四大部分,其中前兩個部分均直接以民事法律關系為基礎加以確定,分別為合同糾紛案由和權屬、侵權及不當?shù)美?、無因管理糾紛案由。最高法院明確指出:“第一審法院立案時可根據(jù)當事人的起訴為案由。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和實際訴爭時的法律關系不符時,結案時以法庭查明的當事人之間實際存在的法律關系作為確定案由的依據(jù)”。在2008年和2011年的《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明確指出:“民事案件案由應當依據(jù)當事人主張的民事法律關系性質(zhì)來確定”,我們應該充分了解《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正確的認識在訴訟程序中所包含的民事法律關系,有利于我們正確的適用法律和選擇訴由。

      二、禁止重復起訴時訴訟標的的識別

      在民事訴訟活動中,以法院為審判中心,針對的當事人對席糾紛活動,必須以訴訟標的為識別標準展開訴訟活動,訴訟標的不論是在區(qū)分訴的種類還是在判斷案件是否構成重復起訴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與既判力理論和“一事不再理”原理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詳細而準確規(guī)定禁止重復起訴制度的四個標準:第一,前后兩訴當事人不變,第二,前后兩訴訴訟標的不變,第三,前后兩訴訴訟請求沒有更改,第四,進行后訴只是為了否定前訴的裁判結果??梢钥闯鲈V訟標的是識別重復起訴客觀要素之一。我國在司法實踐中,并不是一味的采取舊實體法說,而是更偏向于新訴訟標的說,并且在實務中結合各家學說的優(yōu)點,靈活的運用訴訟標的理論。

      (一)對一般案件訴訟標的的識別

      對訴訟標的的概念定義除了體現(xiàn)它的描述性價值,還更要體現(xiàn)它的功能性價值,訴訟標的對訴的變更與合并、解決請求權競合的問題、既判力的客觀范圍和判斷是否重新起訴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節(jié)約司法資源,法院對當事人的部分請求與后發(fā)性請求是否給予受理,這些都體現(xiàn)訴訟標的功能性價值。由于請求權競合問題的出現(xiàn)導致傳統(tǒng)的舊實體法說遭到了創(chuàng)傷,解決請求權競合的問題對禁止當事人重復起訴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在德國民事訴訟法學界,倫特教授將請求權從實體法和訴訟法上加以區(qū)分,赫爾維希雖然沒有提出這一觀點,但是在其論述中承認了這一區(qū)分。訴訟法的訴訟標的只是在內(nèi)容上有實體法決定,其核心概念是當事人對實體權利或者法律關系的主張。在設計請求權競合即可能存在多個實體請求權的情形時,比如最經(jīng)典電車發(fā)生交通事故導致乘客遭受傷害時,分別以違約和侵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shù)那樾沃?,訴訟標的是復數(shù),倫特認為這是訴訟標的定義的例外,若原告只要求判決二隊何種理由出于無所謂的態(tài)度,而堅持以兩種理由作出判決也屬例外。

      盡管在解決請求權競合的問題上,用舊實體法說依然有很多待解決的缺陷,但是在訴訟中絕大多數(shù)是非請求權競合的案件,所以在我國舊實體法還是有其獨到的適應性。舊實體法說的訴訟標的產(chǎn)生于規(guī)范出發(fā)型訴訟,但對一些特殊問題解決不了,學者們拋棄規(guī)范出發(fā)型訴訟思維模式從自然事實的角度定義訴訟標的,產(chǎn)生出新訴訟標的二分肢說,即案件事實加訴之聲明就是訴訟標的,二者只有全部相同時訴訟標的才是獨一的,只要有一個不同訴訟標的就不一樣,新訴訟法說從民事法律關系獨立出來,本著被實體法秩序所承認的“一次性給付”現(xiàn)狀,形成獨立于訴訟法領域的“訴訟標的”概念,其對解決請求權競合問題具有實踐意義,我國對訴訟標的的概念深受法國、德國、日本的影響,將其訴訟標的理念本土化,形成了以舊實體法說為主流的訴訟標的理論,但是實務中訴訟標的理論與實踐并不能相適應,原因是訴訟標的并沒有統(tǒng)一的識別標準,大家都停留在當請求權競合時,想找一個統(tǒng)一學說來界定訴訟標的,但最終只能找彼此的瑕疵。對于請求權競合問題王澤鑒教授作了明確的界定,指出以同一給付目的的數(shù)個請求權并存,當事人得擇一行使,其中一個請求權因目的達到而消滅,其他請求權因目的達到而消滅。

      但是也有缺陷,若當事人只提出一個事實請求但是敗訴,因為判決既判力的約束,就其他實體權利不能再次起訴。所以建議法院有闡明制度,法官對當事人提出的案件的事實和主張的實力權利既有闡明的權利也有闡明的義務,闡明要適度,要保證法官對雙方當事人的不偏不倚,出于中立者的姿態(tài),在“度”的制約下闡明,提高訴訟的效率。第二,充分的利用律師援助對當事人的權利進行充分的闡明和救濟,本著“一次性給付”原理和以解決當事人糾紛為目的,實施律師援助。各個學說都有優(yōu)劣,結合我國現(xiàn)實的訴訟標的使用現(xiàn)狀,以及實體法與訴訟法的關系,二分肢說更貼合實際,具有實踐價值。

      (二)對特殊案件的訴訟標的識別

      1.一部請求訴訟與后發(fā)性請求

      案例:甲酒后駕車將乙撞倒,乙的頭部和臉部被撞傷。乙將甲告上法庭,請求判決甲賠償醫(yī)療費用、誤工費和護理費,甲認諾判決且沒有上訴,賠償了以上的費用。

      所謂一部請求,是指原告向法院起訴時主張了部分權利。對于同一案件和同一訴訟標的,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可以提出全部請求也可以提出部分請求,這完全是原告處分權的范疇,對于沒有主張的權利原告是否可以再提起訴訟,學術界對此有兩種看法,肯定說認為,原告享有權利行使的自由性,依據(jù)處分主義分別請求的權利應該被允許,同時法院可以本著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就新的訴訟請求進行調(diào)節(jié),調(diào)解不成,另行起訴。而否定說認為,前后兩訴的當事人和訴訟標的相同,本著一個訴一個訴訟標的的原則,否定部分請求的權利。對于這種情形,法院可以向乙闡明他可以提出全部請求,若乙執(zhí)意只提出部分請求,根據(jù)判決生效的既判力則不允許再次就一個案件重復起訴,如被告向法院提出反訴認為原告的其他部分的訴訟請求不存在,那么法院應將兩訴合并審理,這樣既可避免重復起訴的問題,又能提高訴訟效率。

      若上述案例中乙在前訴判決生效后,又提出后發(fā)性損害賠償,法院可否受理。案件理由是,由于上述的交通事故造成乙頭部受傷,間接造成鼻子嗅覺出現(xiàn)了間接性可嗅,經(jīng)查實,確定是該交通事故造成,之前乙已經(jīng)獲得該有的賠償,那么這后發(fā)性損害賠償之訴,法院是否再次審理。日本學者高橋宏志教授主張,由于后發(fā)性請求是存在的,且其與一部請求并不一樣,原告在起訴時并沒有想到還存在剩余部分的請求,兩者在起訴時主觀的心理狀態(tài)不一樣,應對方法上應該也不同。所以,不能教條的用訴訟標的的識別來適用既判力或一事不再理,不能為了禁止重復起訴而摒棄民事訴訟的目的,要保證當事人的權利充分得到救濟。

      2.前訴和后訴的牽連關系

      例如,甲乘坐公交車,因為第三人橫穿馬路發(fā)生交通事故而遭到損害,甲向公交司機剔除戶合同違約之訴。獲得判決之后,對事故造成者又提起侵權之訴,嚴格來說這是兩個不同的訴訟,因為訴訟主體不盡相同,由于造成損害的過程中必須要經(jīng)過違約的過程,二者具有牽連關系,所以原告只能獲得一次給付,而法院往往當做請求權競合來處理,如果原告敗訴,后訴就能受理。實務中,可以將事故責任人和公交司機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也可以將事故責任人作為第三人而引入訴訟,形成訴的合并,還可以是原告提出訴的預備合并或者訴的選擇合并,這樣就可禁止重復起訴情況的發(fā)生。

      3.前訴與后訴是包含關系

      若一個案件中涉及給付之訴和確認之訴,且確認之訴的確認聲明是完成給付之訴給付請求的必經(jīng)過程,即這兩個訴有一種牽連關系在內(nèi),法院不應受理。例如,甲借款給乙,在還款協(xié)議上注明還款日期和方式,但是乙逾期不還,甲向法院起訴,要求乙還款,判決后甲又向法院提出返還借款的確認之訴,法院應當不予受理,因為要完成對甲的給付請求必然要對財產(chǎn)的支配權加以確認,因此沒有必要浪費司法資源繼續(xù)受理后訴,但是原告可以在案件審理中提起所有權的確認之訴加以追訴。在同一個案件事實下比如(離婚訴訟),當事人分別提出了給付之訴(如財產(chǎn)分割)和形成之訴(當事人身份關系的破裂且判決具有既判力約束),因為夫妻離婚必然會導致財產(chǎn)分割的給付,法官可以將這些訴訟進行單一合并,但是對于財產(chǎn)分割的請求可能再庭并不明確,允許當事人就當庭沒有分割的財產(chǎn)再次起訴。

      綜上所述,我國依然堅持舊實體法說為通說,因為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形之外,舊實體法說可以輕松的結合我國司法實踐。在實務中我們衡量重復起訴,也不是單純的采用舊實體法說,為了更好地處理案件和節(jié)約司法資源,法官們都會變通的吸收各家學說的優(yōu)點,如果死守某個學說的立場,那么會導致處理結果與法官實務中的做法相悖。在禁止重復起訴中,當請求權競合時,新訴訟標的二分肢說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適應性,基于我國國民法律素質(zhì),原告提出的一部請求和后發(fā)性請求時,為了避免重復起訴法官可以積極地使用闡明權,告知當事人所享有的實體權利,避免當事人訴權的濫用。

      [ 參 考 文 獻 ]

      [1]巢志雄.訴訟標的理論的知識史考察[J].法學論壇,2017,11(6).

      [2]吳英姿.訴訟標的理論“內(nèi)卷化”批判[J].中國法學,2011(2).

      [3]王澤鑒.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31.

      [4]魏大喨.民事訴訟法[M].臺灣:三民書局,2015.

      [5]王娣,欽俊.民事訴訟標的理念的再構筑[J].政法論壇,2005,3,23(2).

      [6]江偉.民事訴訟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7.

      [7]趙秀舉.論請求權競合理論與訴訟標的理論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J].交大法學,2018.

      [8]盧佩.困境與突破:德國訴訟標的的理論重述[J].法學論壇,2017,11(6).

      [9]吳明童.既判力的界限研究[J].中國法學,2001(6):79.

      [10]曹志勛.德國訴訟標的的實體法說的發(fā)展——關注對請求權競合的程序處理[J].交大法學,2018.

      [11]史明洲.日本訴訟標的理論再認識——一種訴訟法哲學的轉向[J].法學論壇,2017,11(6).

      [12]邵明.現(xiàn)代民事訴訟基礎理論[M].法律出版社,第50-53頁.

      [13]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M].林劍鋒,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08.

      [14][日]谷口安平,王亞新,等譯.程序的正義與訴訟[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大庆市| 永平县| 德昌县| 花莲县| 区。| 武城县| 定结县| 常熟市| 北票市| 沂南县| 金华市| 丰镇市| 平谷区| 抚顺县| 安塞县| 清水县| 游戏| 高碑店市| 孟村| 平遥县| 平武县| 长丰县| 定襄县| 兴业县| 永康市| 张掖市| 小金县| 大关县| 甘南县| 武宁县| 个旧市| 神农架林区| 巩义市| 宜兰县| 沙洋县| 甘谷县| 丽江市| 德化县| 淳安县| 普洱| 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