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整形修剪。定植后的1~3年是培養(yǎng)豐產樹形的關鍵時期。密植山楂園要采用主干高30厘米,樹冠不超過3米,保留4~5個骨干枝,在骨干枝上培養(yǎng)大、中、小型結果枝組的低干、矮冠、少干、多輔養(yǎng)枝的多主枝開心形或二層樓樹形。這種樹形通風透光好,成形快,樹冠矮小,產量高,5年生時,行間仍可有半米的空間。
為使山楂幼樹迅速擴大枝葉量,應掌握整體促冠擴大和局部控制促花相結合。具體做法是,短截骨干枝的延長頭;緩放長旺輔養(yǎng)枝及一些臨時性枝;適當疏除過于密擠的內向枝、交叉枝、纖弱枝、競爭枝等。
定干后,夏季當預留為骨干枝的新梢長到40~60厘米時,將其全部拉成70~80度角,不留中央領導枝,當年冬剪時,各留20~40厘米重短截。第二年新梢萌發(fā)后,于7月中旬把骨干延長枝拉成80度角,將預留的側枝保留4~6個葉連續(xù)摘心,促生分枝,其它長度在50厘米以上的旺長枝也一律拉平。第三年本著輕剪長放多留枝、多拉枝的原則,促使枝量增加,緩和樹勢,形成花芽。此外,應注意控制幼樹的上強和樹高,不留中干或將中干拉倒,以弓背上的發(fā)育枝代替原頭。這樣反復拉干,使中央枝彎曲上升,形成“兩層樓”的樹冠,可使幼樹枝條上稀下密,內外見光,立體結果。
合理施肥澆水。栽植前,每畝施土雜肥4000~5000公斤,以后每年秋施基肥1500~2000公斤,秋施基肥越早越好,一般在果實采收后立即施用。另外,要定期追肥,在早春萌芽前每株追施尿素0.5~1公斤,6月初開始每隔10天葉面噴1次0.3%的尿素肥液,共噴8~10次。澆水一般每年要澆6次關鍵水:萌芽前的解凍水,開花前的促花水,開花后的定果水,9月中旬果實第二次膨大期的攻果水,采果后的復壯水和越冬前的封凍水。其中開花前后的兩次水是影響坐果率的關鍵水。
采取促花保果措施。山楂幼樹一般生長較旺,定植后第三年已具有一定的營養(yǎng)面積,必須采取緩和樹勢,促花保果保證山楂幼樹早果豐產。好處有以下幾點:
拉枝:幼樹的枝葉量越多,產量越高。夏季對一年生旺長枝進行拉枝,能夠誘發(fā)新梢,有效地增加枝葉量,克服枝條后部光腿現(xiàn)象。同時拉枝可起到合理安排枝條位置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的作用。
環(huán)剝:山楂幼旺樹環(huán)剝,可增加總枝量,尤其是果枝的比例顯著增加,還可防止結果部位外移、提高坐果率及均衡樹勢的作用。主干、強旺的徒長枝和輔養(yǎng)枝及骨干枝都可進行環(huán)剝。
短截:夏季對長旺枝短截既能促花。又能控制幼樹旺長和結果部位外移。短截時期為7月下旬~8月底。
噴施硼肥:硼肥對提高坐果率有良好作用。使用方法有兩種:一是開花前10天在樹冠下開15厘米深的放射溝,每樹施用硼肥150克,施后覆土灌水;二是在花期噴灑0.3%的硼肥加0.3%的尿素溶液。
噴施生長調節(jié)劑:在盛花期噴灑30~70毫克/升的赤霉素(大樹比弱樹濃度小一些)或噴灑1毫克/升三十烷醇,楂幼樹提高坐果率均有顯著效果。
防治病蟲害。山楂病害有輪紋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桃蛀螟和桃小食心蟲等。
防治輪紋?。涸谥x花后1周噴80%多菌靈800倍液,在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中旬各噴1次殺菌劑。
防治白粉?。涸诎l(fā)芽前噴1次石硫合劑,花蕾期或者到6月份各噴1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防治紅蜘蛛和桃蛀螟:在5月上旬~6月上旬,用20%滅掃乳油2500~3000倍液噴霧,可防治紅蜘蛛、桃蛀螟、梨小食心蟲等害蟲,并可兼治各種葉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