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亮
摘要:本文闡述了重載鐵路無砟道床隧道基底注漿加固的施工工藝、設備選型、效果檢測及配套措施,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selection, effect verifi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outing reinforcement of heavy haul railway tunnel basement,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關鍵詞:重載鐵路;隧底注漿加固;效果檢測
Key words:heavy-haul railway;grouting reinforcement;effect detection
中圖分類號:U455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08-0118-04
0 ?引言
山西中南部鐵道通道(瓦日線)是我國第一條重載鐵路、萬噸運煤通道,全線1260km,其中隧道196座、377.8km。為便于后期運營管理及維護,500m以上隧道由原設計有砟軌道變更為無砟軌道,并對隧道基底進行注漿加固,以填充圍巖裂隙、改善土體結構、封堵隧底滲漏水,從而達到提高基底承載力、減少運營后期病害目的。
1 ?隧道基底加固段落確定
根據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工程沿線地質條件,隧底加固段落主要為承載力小于220kPa的地層、富水粉質黏土和軟弱不均地層。
2 ?隧底加固方案
2.1 總體方案
隧底加固方案主要采用小導管注漿,注漿孔孔徑50mm,孔口管采用Φ42mm、壁厚3.5mm的焊接鋼管。根據隧道地下水、隧底基巖不同情況,注漿孔采用梅花型布置,縱橫向間距分別為2m×2m、1.5m×1.5m、1.2m×1.2m,鋼管分別長3.5m和5m。隧道正洞基底注漿橫斷面布置如圖1所示。
注漿壓力:1~1.5MPa;
水泥漿液水灰比:0.7:1~1:1,水泥選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
終注條件:注漿壓力達終注壓力1.5MPa,持荷時間不低于10min。
2.2 總體要求
2.2.1 樣板引路,試驗先行
首先完成先行段、試驗段隧底注漿加固施工,而后進行工藝總結,確定施工工藝、設備選型及注漿參數(shù),然后推廣應用。
2.2.2 儀器監(jiān)測,專人盯控
配備三參數(shù)灌漿記錄儀,現(xiàn)場專人盯控,收集有關記錄,進行數(shù)據分析,并動態(tài)調整。
2.2.3 措施有效,全面加固
注漿前,須采取有效封堵措施,靠近兩側二襯邊墻位置的注漿孔需斜向施做。
2.2.4 綜合驗證,確保有效
施工結束后要采取相應措施對注漿加固效果進行驗證,主要是指漿液擴散半徑、仰拱底部軟弱夾層固結、空隙填充、基底承載力變化及基底滲漏水封堵情況。
2.3 質量保證措施
①制定隧底加固管理辦法,明確技術參數(shù)、工藝控制標準,對技術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做到標準熟悉、參數(shù)牢記。②對小導管注漿采用水泥、鋼管等物資進行專管,進場材料實行登記驗收并建立臺賬,對使用數(shù)量及時進行統(tǒng)計、簽認。③注漿前實行報檢制,鉆孔間距、孔深、數(shù)量須符合設計要求;電纜槽外側注漿孔要有一定傾斜度,以確保邊墻底部注漿效果。④充分發(fā)揮三參數(shù)灌漿記錄儀作用,對注漿過程中的流量、壓力、密度及累計注漿量等參數(shù)進行實時監(jiān)控,并及時優(yōu)化。
3 ?隧底注漿加固試驗段施工
3.1 試驗段選擇
結合承建隧道的圍巖級別、巖性、含水量及無砟軌道施工安排,試驗段選擇在石樓隧道、前王莊2#隧道、高家坡1#隧道進行。
3.1.1 石樓隧道
DK221+700~DK221+800:洞身為粉質粘土,含少量孔隙潛水;
DK222+940~DK223+040:洞身為粉質粘土,含少量孔隙潛水,日出水量約為0.8~1m3/m·d;
DK230+200~DK230+300:洞身為泥質砂巖及泥巖,軟硬不均,裂隙發(fā)育,含水;基底為泥巖夾泥質砂巖、以泥巖為主,含裂隙水,日出水量約為1.5~2.3m3/m·d。
3.1.2 前王莊2#隧道
DK211+600~DK211+700,邊墻及基底為新黃土。
3.1.3 高家坡1#隧道
DK205+000~DK205+100,洞頂為新黃土,邊墻及基底為新、老黃土,含少量孔隙潛水。
3.2 水泥漿配比
水灰比分別采用0.7:1、0.8:1及1:1,各配比性能指數(shù)如表1所示。
3.3 施工工藝
3.3.1 施工準備
根據樁位布置圖進行測量放樣,確定孔位。
3.3.2 鉆孔
采用選定設備,按照設計要求間距、孔深、角度進行鉆孔,仰拱兩側范圍內鉆孔時可斜向施做,角度控制在60°左右。
3.3.3 小導管安裝
鋼管前端10cm做成尖錐形,尾部長度120cm作為止?jié){段不鉆孔。管壁四周鉆四排?準8mm孔,孔間距15㎝,成梅花形布置。成孔后,將小導管按設計要求插入孔中,然后采用速凝水泥砂漿或止?jié){塞封堵管口。
3.3.4 注漿
小導管打入后,注漿泵的高壓膠管與管口聯(lián)通,并塞緊管口處縫隙,以保證注漿時不至于滲漏漿液。
管路接通后先要壓水檢查密封性,達到要求后方可注漿。
施工工藝流程圖詳見圖2。
3.4 施工過程注意事項
①嚴格按照設計方案施工;②鉆孔注漿過程中及時收集、整理、完善檢驗批、記錄表、參數(shù)灌漿記錄儀機打小票等各種資料;③為防止鄰孔串漿和減少漿液無效漏失,注漿順序應縱向分段、按跳孔間隔注漿方式進行,并宜采用先外后內的注漿施工方法;④針對富水隧道注漿加固時,宜從水頭高的一側開始注漿;⑤注漿過程中出現(xiàn)以下異?,F(xiàn)象的處理方法:1)串漿,即漿液從其它孔流出的現(xiàn)象。發(fā)生串漿時,應待孔口正常出漿后將串漿孔閥門及時關閉或堵塞,輪到該管注漿時,再打開閥門或拔下堵塞物,視管內漿液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封口或補漿)。2)注漿時壓力突然升高,則可能發(fā)生堵管,應停機檢查。重點檢查管道變徑處、連接閥門處,找到堵塞部位,及時疏通,確保注漿質量。3)注漿過程中出現(xiàn)進漿量很大,壓力長時間不升高的現(xiàn)象,則應查找原因,調整漿液濃度及配合比,縮短凝膠時間,進行小泵量低壓力注漿或間歇式注漿,使?jié){液在裂隙中有相對停留時間,以便凝膠。4)塌孔:軟質富水地層成孔后容易塌孔,注漿導管無法安裝到位,采取成孔后鉆桿在孔內來回抽插多次,以便形成護壁,減少塌孔,鉆桿取出、驗孔合格立即安裝注漿管,如安裝不到位則將導管拔出,插入鉆桿進行清孔。5)施工縫漏漿:施工縫處出現(xiàn)漏漿現(xiàn)像,漏漿量較小則繼續(xù)注漿,漏漿量較大則采用間歇注漿,待漏漿位置水泥漿初凝后再進行二次注漿。
4 ?工藝總結
4.1 注漿壓力
依據現(xiàn)場注漿過程實際數(shù)據,注漿達到終注壓力1.5MPa、且持續(xù)時間達到10 min后,注漿壓力變化不大,同時注漿量也未出現(xiàn)較大變化。所以確定終注壓力1.5MPa和持續(xù)時間10min可作為控制參數(shù)。
4.2 水泥漿配比
水灰比采用1:1、0.8:1、0.7:1。
在對土體加固時,初始采用0.7:1和0.8:1兩種配比進行對比試驗。采用0.7:1漿液注漿時,出現(xiàn)注漿量未達設計要求而壓力就已大于1.5MPa現(xiàn)象,且漿液較稠,易出現(xiàn)堵管;采用0.8:1的漿液注漿時,由于初凝時間延長、流動性提高,漿液擴散范圍變大,終注壓力達到1.5MPa時注漿量基本與設計相符,且持續(xù)加壓10min后注漿量也未出現(xiàn)較大變化,故認定0.8:1的漿液配比較為適合土體。
在對軟弱不均地層進行注漿加固時主要采用0.8:1和1:1兩種配比,經試驗確認采用1:1的漿液,在終注壓力達到1.5MPa時,注漿量基本與設計相符,且持續(xù)加壓10min后未出現(xiàn)較大變化,故1:1漿液配比較為適合。
4.3 設備選型
4.3.1 鉆孔設備
采用YT28風鉆+煤電鉆成孔,穿透仰拱約需15分鐘,仰拱以下地層15分鐘,單根5m長樁成孔時間為30~35分鐘,每臺鉆機日成孔約13~14個孔;不產生灰塵,但產生泥漿,對隧道空氣污染較小。
在有水泥巖及無水新黃土段落采用QZJ-100B自行式或ZGYX-410B-2履帶式潛孔鉆進行作業(yè),穿透仰拱需時10~15分鐘,仰拱以下20~25分鐘,單根5m長樁需時30~40分鐘,日成孔10~12個;干鉆成孔,不產生污水、泥漿,鉆碴易清理。
經過試驗驗證,以上設備均可滿足施工要求,可根據不同段落地質、環(huán)境及工期要求選用,并制定配套安全及防護措施。
4.3.2 鉆頭類型
現(xiàn)場共采用4種鉆頭進行試驗:合金轉頭、一字鉆頭、梅花型鉆頭和帶肋錐形鉆頭。經試鉆后發(fā)現(xiàn),合金鉆頭混凝土層成孔速度快,可達到0.4m/min,軟質土層較差、難以成孔;梅花型鉆頭土質地層鉆進較快,且不易損壞。因此后續(xù)施工優(yōu)先選用合金鉆頭和梅花鉆頭,且采用編組作業(yè),一臺鉆機配合金鉆頭鉆混凝土,一臺配梅花型鉆頭鉆土層,減少更換鉆頭時間,加快施工進度。
4.3.3 注漿泵
現(xiàn)場共選用3種注漿設備,分別為HB-3型單缸單液注漿泵、BW-250型三缸單液注漿泵和ZYB70/80D型單缸雙液注漿泵。經試用后,選用前兩種,搭配使用:單缸單液第一遍及易注漿段使用;三缸單液首先使用低速擋,連接三通管可多根管同時注漿,補漿及不易注漿時使用。
5 ?效果檢測
5.1 驗證目的
水泥漿配比、注漿壓力、施工工藝及設備儀器選型是否滿足施工要求,注漿對提高地基承載力、封堵滲漏水是否有效果,并為后續(xù)施工提供依據。
5.2 驗證方法
對注漿加固效果,主要通過現(xiàn)場記錄、鉆孔取芯、輕型動力觸探、雷達檢測及注漿前后滲漏水對比情況等綜合方法進行驗證。
5.2.1 施工質量檢查及技術資料分析法
通過注漿過程的質量檢查以及有關施工記錄、技術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從而初步判斷注漿質量。主要依據為三參數(shù)灌漿記錄儀機打小票中所反映的流量、壓力、密度及累計注漿量等參數(shù)。
5.2.2 取樣檢查法
通過鉆孔取芯,對芯樣漿液充填或膠結情況進行觀察。
5.2.3 輕型動力觸探
對土質地段,除鉆孔取芯外,另采用輕型動力觸探法檢測注漿后基底地基承載力(需另加工探桿)。
5.2.4 雷達監(jiān)測
采用多道瞬態(tài)瑞雷波法檢測隧底加固區(qū)域是否存在異常。
5.2.5 注漿前后滲水量比較
采用注漿前后隧道基底滲水量比較法印證注漿質量和效果。
5.3 驗證結論
5.3.1 鉆孔取芯
鉆孔取芯采用北京探礦廠生產的XY-1A型油壓鉆機、91mm單管金剛石鉆具。試驗段共鉆孔取芯總進尺171m。
芯樣上部為混凝土,平均厚度約1.6m,最厚為2.2m,最薄為1.2m,膠結良好,節(jié)長10~50cm,芯樣表面除見少許氣孔零星不均分布外均較光滑、致密、連續(xù)、完整,混凝土底有水泥漿附著痕跡,與持力層接觸良好;
芯樣下部:砂泥巖芯樣頂部有水泥漿膠結,裂隙中水泥漿填充良好;黃土芯樣頂部部分土體和水泥呈膠結狀態(tài),厚度不均,約2~13cm,接觸較好;局部有水泥漿滲透充填和壓密。
5.3.2 動力觸探
根據輕型動力觸探試驗結果,注漿后隧底土質地基承載力介于232.5~254.7kPa間,滿足地基承載力大于220kPa要求。
5.3.3 雷達監(jiān)測
根據測試結果,基注漿加固地層未發(fā)現(xiàn)明顯低速異常區(qū)域,局部波速較低區(qū)域不影響正常使用。如圖3為DK222+880-DK223+040多道瞬態(tài)瑞雷波法檢測曲線圖。
5.3.4 試驗前后滲漏水情況對照
針對石樓隧道富水段,注漿后仰拱填充表面逐漸干燥,通過和注漿前滲水情況對比,效果顯著。
6 ?結語
通過技術資料分析、現(xiàn)場取芯、輕型動力觸探、多道瞬態(tài)瑞雷波法測試及注漿前后水量比較等方法的綜合應用,可得出如下結論:隧底注漿加固可有效填充隧底結構與圍巖間空隙,膠結擾動層,基底下臥層一定范圍內土質承載力有所提高,線路運營四年來軌道結構穩(wěn)定,達到預期目的。
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施工前應結合無砟道床建設工期編制詳細施工方案,確保過程有序,以避免對后續(xù)無砟道床施工產生影響;過程中受地下水影響,洞內鉆孔及注漿置換會產生大量泥漿,需及時清理、疏通排水,泥渣應棄至棄土場,做好環(huán)水保相關工作。
參考文獻:
[1]肖凱剛.山西中南部鐵道通道重載鐵路隧底加固方案研究[J].鐵道建筑,2014年12月.
[2]李力.重載無砟軌道鐵路隧道基底加固技術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14(5).
[3]侯軍紅.山西中南部重載鐵路隧道基底加固技術探討[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