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含
【摘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悠久、燦爛、輝煌,無論是作為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禮儀之邦,還是作為現(xiàn)在的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都深深地影響著世界各國,在國際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中國一直堅持“走出去”的文化傳播精神、為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本文論述了在中華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大學生應如何采取相應國際文化交際策略。
【關鍵詞】中華文化;走出去;國際文化;交際策略
一、中華文化“走出去”
漢武帝曾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當時貫穿東西的交通線,是從長安經(jīng)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沿著絲綢之路,中華文化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紡織品、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在后西漢王朝的政治、經(jīng)濟、外交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巨大。
貞觀初年,唐朝高僧玄奘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取經(jīng),他途經(jīng)我國新疆及中亞諸國,他不僅使中華文化走出去,同時也將外國文化帶回來,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鑒真除講授佛經(jīng),還詳細介紹中國的醫(yī)藥、建筑、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jīng)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
明朝時期,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達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鄭和遠航將中國的茶葉、印花布、絲織品、瓷器、鐵器等賣給各國,帶回了東南亞地區(qū)的香料、燃料、藥物及大量供皇室貴族享用的寶石、象牙、珍珠、瑪瑙等奢侈品。鄭和下西洋加深了明朝與東南亞、東非國家的文化交流,大大促進了中華文化的走出去,尤其是將媽祖這種文化信仰,傳播到東南亞諸國,為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文化走出去”,是為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出使西域為了聯(lián)合大月之抗擊匈奴,鄭和下西洋滿足了明朝皇帝對金銀財寶的欲望,但客觀上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加深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同時我們也學會了很多種植和栽培技術,真正是“走出去,引進來”,兼容并包,對世界文化與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同世界各國建交,互通有無、互相學習,真正做到了文化的國際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歷時五年多來,中華文化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是張騫出使西域給我們“一帶一路”開辟了通往中亞、西亞、歐洲的道路,使我們兩千多年后能繼續(xù)沿著這條路傳播中華文化,現(xiàn)階段的“文化走出去”不僅僅是出于某種政治目的和經(jīng)濟目的,更重要的是讓世界各國了解中國、熟悉中國,讓中國文化遍及世界各地,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文化,如何講?語言是重頭戲,要爭取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讓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漢語知識,熟知中華文化。這些年來對外漢語教師在教授漢語知識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語言是要傳授和學習的,這就對傳播者和學習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學好漢語?
二、學生語言學習目的的轉變
很多在校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應試,通過四六級大學英語考試,他們具備較強的應試能力,但忽視了英語的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更不必說使用語言進行文化傳播,隨著“一帶一路”行動的推進,更多的大學畢業(yè)生選擇國外就業(yè),那么國際文化交際策略必須提前加以改進和提高,這就需要在校大學生自我轉變,徹底改變英語學習的目的,摒棄語言學習就是學習“語言本身”的想法,要學以致用、靈活運用,外延至“語言是交際的手段、工具”,使用語言傳遞中華文化,學以致用。
三、教師的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
教師教授語言知識就是在傳播文化。在英語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自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這從根本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的高低。首先,教師最起碼應掌握英語國家的主流文化;其次,教師在掌握西方國家文化的同時,還要充分意識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將兩種文化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并理解兩種文化的異同。
四、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的展現(xiàn)
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陣地。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媒體充分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快速提升,在具體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紀錄片、經(jīng)典英文電影或歐美文藝展演等多種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讓學生深刻體會圖、文、聲、像統(tǒng)一逼真的效果;適當?shù)剡x擇“互聯(lián)網(wǎng)+”和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文化交際學習的主體,親自體驗、模擬交際交流場景。
五、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延深
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要依靠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請外籍教師座談,組織“英語角”;開展英語討論,編排戲劇、小品;舉辦各種形式的比賽、英語晚會等模擬國際交流情境,隨機采取相應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能力,這樣做既有助于語言能力得提高,又加深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互動實踐,還幫助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結語
大學生的國際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是形勢所趨,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必需。教師在教授語言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外語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有機融合,搭建起中國文化與國際文化之間的橋梁,順利地實施跨文化交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