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陸相慶 閆秀麗
【摘 要】目的:探討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實施雙切口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共收治的24例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兩組,各12例。兩組患者分別實施雙切口及單切口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所有患者均很好地配合表面麻醉下行手術治療,無患者更換麻醉方式,在術后3~24月的隨訪過程中,與術前相比術后患者的視力均有顯著提高(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眼壓由術前(31.5±4.3)mmHg恢復至(13.1±5.2)mmHg,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患者。雙切口組患者最佳矯正視力、裸眼視力、眼壓以及前房深度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實施雙切口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具有顯著療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視力。
【關鍵詞】雙切口;閉角型;青光眼;白內障;手術
【中圖分類號】R88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2
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眼科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對患者視力造成嚴重影響[1]。在臨床治療中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單切口超聲乳化吸除結合小梁切除術,這些治療方式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無法達到理想狀態(tài)。本院對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雙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诖?,本文選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共收治的24例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雙切口及單切口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對研究內容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共收治的24例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分為兩組,各12例。雙切口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1.55±8.10)歲;眼壓34-66mmHg,平均眼壓(51.04±7.65)mmHg;包括急性閉角型青光眼6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6眼。單切口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2.42±8.12)歲;眼壓33-64mmHg,平均眼壓(50.45±7.84)mmHg;包括急性閉角型青光眼8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4眼。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1)單切口組:以穹隆部作為基底結膜瓣,12:00位角膜緣后將1/2厚的鞏膜瓣規(guī)格控制為4mm×3mm,采用隧道刀做隧道切口后便進入透明角膜內1.5mm處,用厚度為3.2mm的穿刺刀進入前房,并注入黏彈劑[2]。3:00位輔助性穿刺口,采取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水分離,水分層,超聲將晶狀體核吸出后將皮質吸凈,并于囊袋內注入黏彈劑。然后為患者植入折疊式的人工晶狀體,于鞏膜瓣下切除規(guī)格為3mm×1mm的小梁組織,卡巴膽堿縮瞳后行上方虹膜周切,縫合3針鞏膜瓣后采用I/A吸出黏彈劑,再對鞏膜瓣進行1針縫合,最終便形成前房后縫合球結膜。(2)雙切口組:以穹隆部作為基底結膜瓣,12:00位角膜緣后將1/2厚的鞏膜瓣規(guī)格控制為4mm×3mm,11:00位采用厚度為3.2mm的穿刺刀進入患者透明角膜內1.5mm處。3:00位實行輔助性穿刺口,并在透明角膜主切口下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并在患者的囊袋內植入折疊式人工晶狀體[3]。并切除鞏膜瓣下大小為3mm×1mm的小梁組織,卡巴膽堿縮瞳后行上方虹膜周切,縫合4針鞏膜瓣,I/A將黏彈劑吸出后再縫合球結膜后形成前房。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經SPSS20.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計算。計數資料以%形式展開,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形式展開,進行t值檢驗。P<0.05,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
2 結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很好地配合表面麻醉下行手術治療,無患者更換麻醉方式,在術后3~24月的隨訪過程中,與術前相比術后患者的視力均有顯著提高(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眼壓由術前(31.5±4.3)mmHg恢復至(13.1±5.2)mmHg,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患者。雙切口組患者最佳矯正視力、裸眼視力、眼壓以及前房深度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青光眼對人類視覺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且近年來白內障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逐年上漲的趨勢,臨床上針對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通常采取先抗青光眼手術,后白內障手術[4]。該種治療方式因增加患者經濟與精神負擔,療效欠佳且并發(fā)癥多因而被棄用,雙切口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治療方式避免了對患眼多次打擊,具有明顯的降眼壓效果,縮短患者視力的恢復速度[5]。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晶狀體的位置與厚度變化在閉角型青光眼的發(fā)病機制中占據重要地位,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晶狀體變厚且位置相對前移,視野受損。閉角型青光眼單純采用晶狀體摘除手術有利于加深前房和開放房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良好的降壓效果,但是對于發(fā)生視神經損害的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應盡早性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以期能夠在一次手術中降低眼壓提高視力。這說明,該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裸眼視力以及前房深度,降低眼壓水平。
綜上所述,對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實施雙切口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具有顯著療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視力,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趙太宏,王林農,李中國等.單一切口與雙切口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對角膜內皮細胞與散光影響[J].臨床眼科雜志,2015,(5):410-412.
呂孝平,杜誠,余其智等.雙切口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J].國際眼科雜志,2015,(8):1435-1437.
王偉,程萍,陳娜等.雙切口小梁切除聯(lián)合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8):1495-1497.
徐鋒.雙切口超聲乳化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與小梁切除聯(lián)合手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的臨床觀察[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5,(1):122-123,124.
李秀貴.不同切口超聲乳化術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7,35(4):4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