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蒂
愷蒂
早上把背著大包的女兒送到地鐵站,她要去火車站與幾位同學會合,開始三周半的歐洲之旅。英國許多孩子高中畢業(yè)之際,都會結(jié)伴出行,一張歐洲火車通票,自己去看世界。阿姆斯特丹、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薩格拉布、斯普利特、杜伯尼克……行程的安排,車票和青年旅館的預定,都是他們自己做主,昨天才給了所有家長一張行程表。女兒是唯一不滿十八歲的,還不算成年,我們得簽署一紙信函,將她托付給兩位已滿十八歲的同學。這是放飛的第一步。
昨晚看著她打包,雖然只是旁觀,還是禁不住要叮囑幾句:護照和錢最好放在小包貼身的一面,衣服卷起來既省空間又不容易打皺,歐洲插座需要轉(zhuǎn)換器……說得女兒煩心,于是,我就頗有自知之明地去了樓下,耐著性子不再去她房間進行指點。大包是她自己背的,只要有了護照車票銀行卡,其他東西多點少點都無關(guān)緊要,試錯是旅行經(jīng)驗積累的最好方法。
七年的溫布爾頓中學,讓女兒從一個害羞緊張沉默的女孩,變成了雖仍內(nèi)向、但卻敢于辯論的年輕人,能獨立思考,充滿了社會責任心和正義感。看著她逐漸從自我保護的殼里走出來,真要感謝老師們的引領和指導。
看著她逐漸從自我保護的殼里走出來,真要感謝老師們的引領和指導。
六月底七月初是畢業(yè)季節(jié),女兒上完中學,十三歲的兒子也從預備學校畢業(yè)。兒子學校畢業(yè)季幾天的活動,再傳統(tǒng)不過。家長師生共同參加的是黑領結(jié)晚宴,學校統(tǒng)一為這幫熊孩子們訂租了黑領結(jié)晚禮服,漿洗筆挺的白襯衫,讓他們個個都成了溫文爾雅的小紳士,老師家長們當然也都正裝出席。學?;嗽S多心思,餐桌上,每個男孩座位上都放著他們初到學校時和如今的照片,五年前那些缺門牙的小男孩們確實讓媽媽們心頭一熱。學校最后一天的活動,早上是教堂禮拜,下午是頒獎儀式,哈羅公學的校長來做了主題演講。傳統(tǒng)男校的典禮程序,按部就班,一樣不拉。這個小學校,雖然教學質(zhì)量不咋樣,培養(yǎng)出的確實是一群懂禮貌有儀表的英國小紳士。
女兒學校則截然不同,家長師生共同參加的是一場花園晚會,女生們都穿上了靚麗的晚禮服長裙,家長老師們時尚休閑,自助冷餐,隨意選座,不講求形式。女兒哲學班的七個孩子去與哲學老師合影,但如何排列,她們圍著老師嘰嘰喳喳爭論好久,老師雙手交叉胸前,低眉順目耐心等待。后來與哲學老師聊天,他說每次上課都是這樣,學生們爭辯不休,他好不容易才能插上一句:“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能不能換這個角度想想?”能夠四兩撥千斤地讓學生們換個思考的角度,也許就是最好的老師了。幾天后女兒抱回哲學和計算機兩個學科獎杯,她說,并不是她的成績好,只是因為她課上話很多。
女兒學校最后一天是“演講日”,包括發(fā)獎儀式和十三年級的畢業(yè)典禮。他們請來的主題演講的嘉賓,是出生在英屬圭亞那的吉娜·米勒(Gina Miller),2016年她單槍匹馬狀告英國政府并勝訴,將英國如何脫歐的重大權(quán)利交給了英國議會。這位神奇女子的演講主題,是“勇氣”。演講日的活動沒有任何宗教因素,穿插著學生們的音樂舞蹈戲劇表演,是一場歡樂的慶典。最讓人感動的,是瑪婭·安杰洛(Maya Angelou)的詩歌《我仍將奮起》(Still I Rise), 二十多位穿著黑衣的學生,用二十多種語言朗讀這首詩歌,如同海浪潮水,此起彼伏:你可以把我寫入史冊/用你尖刻扭曲的謊言/ 你可以把我踏進泥里/但我如塵土,必將奮起……/你可以用言語向我射擊/你可以用目光向我砍劈/你可以用仇恨把我擊斃/但我如空氣,仍將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