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盛基
蝸牛遍布全球,幾乎沒有人沒見過蝸牛,但卻很少有人注意蝸牛殼的旋向是左旋還是右旋。貝類專家說出的一個事實讓人有些驚訝,絕大多數(shù)的蝸牛殼都是右旋的,左旋的極其罕見,而日本的西表島上就發(fā)現(xiàn)了一種左旋蝸牛。為什么這種蝸牛會與眾不同?
原來,這個島上有一種專吃蝸牛的蛇,叫琉球鈍頭蛇。這種蛇的體長僅有半米,它的力量不足以將蝸牛殼壓碎,但卻能很容易地吃到蝸牛肉,因為它們從蝸牛殼的構(gòu)造得到了靈感。絕大多數(shù)蝸牛的殼都是右旋的,蝸牛的身體盤繞其中。根據(jù)這一特點,鈍頭蛇的頜部進化成了一種精密的工具,能順著蝸殼的旋向?qū)⑽伵H彳浀纳眢w從殼里抽出來。
鈍頭蛇下頜的左右兩側(cè)可以獨立活動,并且具有雙重功能,每一側(cè)的功能各不相同。當它進攻蝸牛時,帶有圓形防滑齒的右頜固定住蝸牛的外殼,而左頜則探入殼中,像卸螺絲一樣,一直持續(xù)一個動作,直至將蝸牛肉全部從殼中旋出。這樣,就毫不費力地吃到了美味。
但是,蝸牛也不甘心坐以待斃,為了免遭滅絕的厄運,千方百計地尋找對付的辦法。不知經(jīng)過了多少代的探索,做出了多大犧牲,才進化出了反抗的對策。它們改變了蝸殼的旋向,將右旋改為左旋。這一改變非常有效。從此,當遇到左旋的蝸牛時,鈍頭蛇特殊的下頜就毫無用武之地了,面對美味,無從下口,只能無功而返,蝸牛則蛇口脫險。在這場進化對抗中,鈍頭蛇喪失了優(yōu)勢,而蝸牛則贏得了勝利,有效地保護了自己,保證了種族的繁衍和壯大。
面對強大的敵人,關(guān)乎生死存亡,西表島上的蝸牛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