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芒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不,三月下宏村,一不小心就掉進(jìn)了“水墨畫”里。
你瞧,湖面上倒映著白墻黑瓦的徽州民居,湖色、天光融為一體。若是下點小雨,詩意就更足了。在江南的煙雨里,建筑隨著山勢波巒起伏,錯落有致,馬頭墻檐角飛翹,黑白相間,線條洗練,如素紙上勾勒的水墨畫!人在山中走,如在畫中行,可不就是大型的3D“水墨畫”!
嗨,大山、小河“借”個光
問:什么東西借了不用還?
答:借光。
別人借個光,也就是得到一點小方便而已,徽州民居跟山、水“借”光可是“借”大了。
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山可以擋風(fēng),方便取柴燒火做飯,水呢,日常飲用、洗衣、洗菜、做飯、灌溉農(nóng)田,更是樣樣需要它。
是僅僅如此,那山與水也就是俗氣了。黑、白二色是徽州民居的主色調(diào),黑與白的視覺韻味恰如中國的水墨畫那般,散發(fā)著恬靜、清雅的氣質(zhì)。但是呢,也有一點兒小缺憾,黑白裝的徽州民居就像黑白裝的熊貓,拍不了彩色照片呀!但——可——是,以青山為鄰,與綠水為伴的徽州民居,不僅是“水墨畫”,那還是一幅“水墨丹青”!丹是紅色,青是藍(lán)到發(fā)黑的深藍(lán)色,中國畫向來以墨色為主,以丹青色彩為輔,這樣的中國畫也稱為“水墨丹青畫”。黝黝青山、悠悠碧水、蔓草野花、鳶飛魚躍……都為白墻黑瓦的徽州民居添上了完美的“丹青”色,這是自然與人文的天作之和。
坐“井”觀天,多美好
徽州民居的規(guī)模不算大,多是兩層樓房的形式,也有三層的。平面格局上以狹長的天井為中心,廳堂、廂房、門屋和走廊等按照中軸線對稱分布。天井為長方形,東西長而南北窄,三面為房屋,一面為門墻。大門居中,正對著廳堂,通常為三間,也有五間的,廳堂兩側(cè)的廂房是臥室。
如果你站得夠高,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各個屋頂?shù)膬?nèi)側(cè)坡都是坡向天井的,若是雨水順著所有的坡面流下來,那不就水漫金山了嗎?哈哈,你還是把心放在肚子里吧,人家有排水系統(tǒng)。這叫“四水歸堂”,就是各屋面內(nèi)側(cè)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之意?;罩萑苏J(rèn)為“水即是財”,夏天的雨,冬天的雪,都落到天井里,寓意著財源滾滾。
除了寓意美好,這一方天井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美好呢!天井不僅有利于室內(nèi)采光和通風(fēng),更重要的是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大人們在這里晾曬、乘涼、拉家常,分享故事與冰西瓜,孩子們摘花拔草、逗狗戲貓、爬樹抓鳥。坐在這個“井”里,看天光云影,賞月下花姿,簡直快樂似神仙。
奔跑吧,馬頭墻
如果沒有馬頭墻,徽州民居一定會黯然失色。
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沒錯,美的建筑和美的音樂一樣,它們都有一定的比例關(guān)系。不過,徽州民居不同,徽州民居不僅是美的音樂,它還不是“凝固”的,而是“奔跑”的,馬頭墻就是其奧妙所在。
馬頭墻是高于兩山墻屋面的墻垣,隨著屋面坡度層層迭落,墻頂有排檐磚,上覆小青瓦,遠(yuǎn)遠(yuǎn)看去,酷似馬頭。馬頭墻又叫“封火墻”。木材和磚瓦是徽州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加之建筑密度大,一旦發(fā)生火災(zāi),火勢就會很快蔓延起來,但是高高的馬頭墻能夠起到隔斷火源的作用。
馬頭墻有防火的作用,它還賦予了徽州民居別樣的美。墻上的馬頭造型,好像帶領(lǐng)著墻壁向前奔騰,讓靜態(tài)的建筑有了動態(tài)美。馬頭墻高低錯落,像音樂里的高低音組合,讓建筑充滿了韻律之美。
無宅不雕花
徽州民居的外觀——黛瓦、白壁、黑墻邊,簡單至極,但是它的內(nèi)里卻一點都不簡單。
徽派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磚、木、石,而且均不施丹青。那么美從何來呢?
雕刻。
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磚雕、石雕,在徽州民居的門樓、門罩、梁架、窗柩、欄桿等部分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磚雕大多用來裝飾門罩、門樓、照壁、門額和八字門墻,石雕多是用于裝飾望柱、欄板、華柱或柱礎(chǔ)。而木雕呢,則主要是在梁架、窗戶、樓梯處大顯身手。這些雕刻無不繁復(fù)精致,精美絕倫。雕刻工藝保持了石質(zhì)、木質(zhì)及磚瓦之質(zhì)的美,色彩素雅淡秀,很有東方美學(xué)崇尚的“道法自然”的文化底蘊(y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