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香榧綠藻的生物學特性及物種鑒定

      2019-07-24 08:19:16葉曉明錢宇汀沈黃瑩曾燕如喻衛(wèi)武戴文圣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綠藻香榧藻類

      葉曉明,錢宇汀,葉 雯,沈黃瑩,曾燕如,喻衛(wèi)武,戴文圣

      (浙江農林大學 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 杭州311300)

      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是紅豆杉科Taxaceae榧樹Torreya grandis的優(yōu)良變異類型,經人工選育后嫁接繁殖栽培的優(yōu)良品種,也是目前榧樹中唯一進行人工規(guī)模栽培的品種[1-2]。它集果用、油用、藥用、材用和綠化觀賞為一體,經濟價值非常高[3],老產區(qū)在浙江會稽山區(qū)的諸暨、柯橋、嵊州、東陽和磐安等5縣(市、區(qū)),分布范圍狹窄,產量極其有限,產品供不應求。全國10余個省(市、自治區(qū))均在引種栽植[4]。近年來,隨著香榧產業(yè)的發(fā)展,香榧綠藻病害日趨嚴重,給榧農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尤其是人工林中,其對香榧葉片的光合作用產生極大影響并造成落花落果,甚至導致香榧樹死亡,逐漸引起了榧農的重視。吾中良等[4]首次報道了香榧綠藻病害。香榧綠藻Chlorellasp.為小球藻屬Chlorella的變異類型,是附著在榧樹枝和葉上形成表面粗糙的灰綠色苔狀物[5],因病原歸屬于綠藻門Chlorophyta,且在香榧枝葉上分布較多,生產上一般稱之為香榧綠藻,但也有研究者認為其是青苔(moss)和地衣(lichens)[6]。專家學者對其防治方法進行了研究[5,7],但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其危害機理尚不明確,病原種類也尚無定論。本研究結合傳統(tǒng)形態(tài)學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對香榧綠藻的培養(yǎng)觀察及18S rDNA和內轉錄間隔區(qū)(ITS)基因序列分析,探索了香榧綠藻的生活習性,初步鑒定了香榧綠藻的種屬類別,為香榧綠藻的綜合防治和香榧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香榧綠藻 2017年7月中旬,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qū)、安徽省黃山市和浙江省諸暨市3個地區(qū)分別采集患有香榧綠藻病的香榧葉片,密封帶回實驗室,用滅菌后的小刀片從患病葉片上刮取香榧綠藻混合物用于離體培養(yǎng)。

      1.1.2 供試培養(yǎng)基 綠藻的培養(yǎng)采用SE液/固體培養(yǎng)基[8],其中液體培養(yǎng)基配方主要成分如下:硝酸鈉250 mg·L-1, 三水磷酸氫二鉀 75 mg·L-1, 七水硫酸鎂 75 mg·L-1,二水氯化鈣 25 mg·L-1,磷酸二氫鉀175 mg·L-1, 氯化鈉 25 mg·L-1, 六水合三氯化鐵 5 mg·L-1, A5 處理液 1.000 g·L-1(主要包括硼酸 2.860 g·L-1,四水氯化錳 1.810 g·L-1, 七水硫酸鋅 0.220 g·L-1, 五水硫酸銅 0.079 g·L-1, 四水合鉬氨酸 0.390 g·L-1)和Fe-EDTA 處理液 1.000 g·L-1(包括乙二胺四乙酸鈉 10.000 g·L-1和六水合三氯化鐵 0.810 g·L-1)[9]。 配制好的液體培養(yǎng)基自然pH值為(6.70±0.05),在1 L液體培養(yǎng)基中加入1.500 g瓊脂糖,經高溫滅菌(121℃,30 min)冷凝后形成SE固體培養(yǎng)基。

      1.2 試驗方法

      1.2.1 綠藻的混合培養(yǎng) 取少量香榧綠藻混合物,置于盛有100 mL SE液體培養(yǎng)基的三角瓶中靜置培養(yǎng), 溫度(23±2) ℃, 光照強度為 6 000 lx(120 μmol·m-2·s-1), 24 h 持續(xù)光照, 培養(yǎng) 2 周[10]。

      1.2.2 綠藻的分離純化培養(yǎng) 采用平板劃線分離法將混合培養(yǎng)后的香榧綠藻接種在SE固體培養(yǎng)基上,繼續(xù)培養(yǎng)1周后,根據(jù)藻體的形態(tài)特征將不同形態(tài)的綠藻用接種針取出,分別培養(yǎng)于SE液體培養(yǎng)基中,并進行放大培養(yǎng)進一步純化,直至各組培養(yǎng)液中只有一種形態(tài)的綠藻,獲得A和B組2組香榧綠藻,定期觀察藻液,并用熒光顯微鏡拍照記錄。

      1.2.3 香榧綠藻生長曲線的繪制 從A和B組香榧綠藻培養(yǎng)液中取1~2滴處于對數(shù)增長期的藻液,分別置于盛有100 mL滅菌SE液體培養(yǎng)基的三角瓶中,在溫度為(23±2)℃,光照強度為6 000 lx(120 μmol·m-2·s-1),24 h持續(xù)光照的培養(yǎng)室中,靜置培養(yǎng)1個月,做3個重復。每天早晚將培養(yǎng)瓶震動1次,防止藻細胞貼壁生長,且每隔2 d在紫外分光光度計680 nm[11]下測定光密度。

      1.2.4 pH值對香榧綠藻生長的影響 從A和B組香榧綠藻培養(yǎng)液中分別取1~2滴對數(shù)增長期的藻液,加入 pH 值為 6.0,7.0, 8.0,9.0, 10.0, 11.0(用 0.1 mol·L-1鹽酸和 0.1 mol·L-1氫氧化鈉調節(jié))的 SE 液體培養(yǎng)基中,原培養(yǎng)基(自然pH值)為對照組,培養(yǎng)3周,做3個重復,且每隔2 d在紫外分光光度計680 nm 下測定吸光度[10]。

      1.2.5 18S rDNA序列獲取 ①香榧綠藻DNA的提取。取100 mL對數(shù)生長期的藻液,分裝至50 mL離心管中,6 000 r·min-1離心10 min,棄上清,收集的藻體研磨后用TaKaRa MiniBEST Plant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編碼9768)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②引物合成。用于真核綠藻18S rRNA基因的上游引物 MA1(5′-CGGGATCCGTAGTCATATGCTTGTCTC-3′)和下游引物 MA2(5′-CGGAATTCCTTCTGCAGGTTCACC-3′),由上海生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合成。③PCR擴增。以香榧綠藻樣品的基因組DNA為模板,對香榧綠藻18S rDNA進行PCR擴增。PCR反應體系為50 μL,包括:雙蒸水21 μL,上下引物各 1 μL, DNA 模板 1 μL, 2×Gflex PCR 緩沖液(鎂離子,dNTP plus)25 μL, Tks Gflex DNA Polymerase(1.25×16.67 nkat·L-1)1 μL。 PCR 反應條件: 94 ℃預變性 1 min; 98 ℃變性 10 s, 55 ℃退火 15 s,68℃延伸60 s,30個循環(huán)。PCR產物取5 μL經10 g·L-1(1×TAE)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后,觀察并成像[12]。擴增產物由大連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TaKaRa)進行測序。

      1.2.6 ITS序列獲取 以香榧綠藻樣品的基因組DNA為模板,分別以正反向引物對香榧綠藻ITS區(qū)進行PCR擴增,并對PCR產物進行測序。香榧綠藻ITS正反向引物序列[13-14]:1800f:ACCTGCGGAAGGATCATT,LR 1850:CCTCACGGTACTTGTTC由大連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TaKaRa)進行合成。PCR反應體系和反應條件與18S rDNA序列獲取條件一致。

      1.2.7 系統(tǒng)發(fā)育樹分析 測序結果與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已知的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較,并用Genetyx軟件進行多重序列對齊排列,通過MEGA 7.0軟件鄰接(NJ)法繪制系統(tǒng)發(fā)育樹,基于Kimura2-Prameter方法計算遺傳距離值,計算Bootstrap值,重復1 000次[15]。

      2 結果與討論

      2.1 香榧綠藻正置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

      對3個不同地點采樣的香榧綠藻培養(yǎng)觀察發(fā)現(xiàn):香榧綠藻主要由2種形態(tài)的綠藻構成,按形狀、大小等細胞特性將分離純化的香榧綠藻分為A組和B組,其形態(tài)結構見圖1。臨安和黃山地區(qū)采集的香榧綠藻均由A組和B組不同形態(tài)的綠藻組成,而諸暨地區(qū)采集的香榧綠藻只含A組形態(tài)的綠藻。表明不同地區(qū)香榧綠藻的形態(tài)不盡相同,但主要以A組形態(tài)綠藻為主,這可能與當?shù)赝寥乐械脑孱惙植加嘘P,因為綠藻主要通過空氣中揚塵進行傳播[16],同時地理位置的差異也會導致藻類形態(tài)的多樣性[10]。從生活習性上來看,香榧綠藻屬于氣生藻Luftalgen aerophtische類植物的樹生藻,與小球藻Chlorellasp.不同的是其主要在樹干以及枝葉表面生長,它們所需要的水分可以從降雨和蒸汽中得到[17]。

      藻類的鑒定方法包括傳統(tǒng)形態(tài)學方法、生物化學法和分子生物學法。傳統(tǒng)形態(tài)學方法是通過對藻類的培養(yǎng)觀察,根據(jù)藻體的形狀、大小等形態(tài)學特征鑒定藻的種類。本研究通過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顯示:A組香榧綠藻為單細胞圓形,直徑10.36~22.79 μm,葉綠體布滿整個細胞,細胞壁薄且光滑;非油性,淡綠色單胞,無鞭毛。B組香榧綠藻為單細胞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兩端鈍圓,長21.07~25.21 μm,寬10.36~12.43 μm,葉綠體多位于細胞的一側;油性,淡綠色,細胞間以單鏈相連,無分支,基部有一著生細胞,與李潤霞等[18]鑒定的黃瓜綠藻病病原絲藻Ulothrixsp.的形態(tài)特征基本一致。2組香榧綠藻的形態(tài)結構與前人從沙漠和海洋分離純化的藻種形態(tài)不一致[19-21],應該是樹生藻為適應寄生環(huán)境形成的特殊形態(tài)結構。

      圖1 2組香榧綠藻的熒光顯微鏡觀察照片F(xiàn)igure 1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of Chlorella sp.

      2.2 2組香榧綠藻的生長曲線

      香榧綠藻生長特性與大部分藻類相似,在培養(yǎng)初期(適應期)藻體生長緩慢,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后,生長速率迅速增加,藻液也由淺綠色變?yōu)榘稻G色,直到飽和停止增長,進入衰亡期后,藻體逐漸死亡并下沉,藻液顏色開始變黃,最后至無色、腐爛[10]。由圖2可知:A組香榧綠藻的適應期較長,前4 d是適應期,第5天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第31天進入穩(wěn)定期;B組香榧綠藻的適應期短,第2天即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第29天進入穩(wěn)定期;2組香榧綠藻的混合樣H適應期也較短,第3天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第27天進入穩(wěn)定期。

      H組為A和B組香榧綠藻的混合樣。比較發(fā)現(xiàn):香榧綠藻培養(yǎng)前期生長速率從大到小依次為B組、A組、H組,第9~13天差異顯著(P<0.05);香榧綠藻培養(yǎng)19 d后生長速率從大到小依次為A組、B組、H組,培養(yǎng)23 d時達顯著水平(P<0.05),表明2組香榧綠藻生長期不一致,B組香榧綠藻在生長前期占有優(yōu)勢,而A組香榧綠藻在生長后期占優(yōu)勢,且2組香榧綠藻存在競爭關系,導致2組香榧綠藻混合后生長速率最慢(圖2)。通過生長曲線結果可知:2組香榧綠藻均表現(xiàn)出較長的生長周期,1個月內均沒有進入衰亡期,因此香榧綠藻在香榧葉上能長期生存下來。

      圖2 香榧綠藻的生長曲線Figure 2 Growth curve of Chlorella sp.

      2.3 pH值對香榧綠藻生長的影響

      由圖3可知:A組香榧綠藻在pH 10.0和pH 11.0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最好,在度過適應期(前5 d)后出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長勢明顯優(yōu)于其他各組,pH 9.0培養(yǎng)基中的A組香榧綠藻在第11天增長速度加快,長勢逐漸接近pH 10.0和pH 11.0的香榧綠藻,且pH 6.0的培養(yǎng)基會明顯抑制A組香榧綠藻的生長。香榧綠藻的生長速率從大到小依次為pH 11.0、pH 10.0、pH 9.0、pH 8.0、pH 7.0、對照組、pH 6.0。得出A組香榧綠藻最適生長的pH值為11.0,說明A組香榧綠藻適合在堿性環(huán)境中生長,酸性環(huán)境會抑制A組香榧綠藻的生長。

      由圖3可知:B組香榧綠藻同樣在pH 10.0和pH 11.0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最好,在度過適應期(前3 d)后出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長勢明顯優(yōu)于其他各組,分別在第15天和第13天進入穩(wěn)定期;pH 8.0和pH 9.0培養(yǎng)基中的B組香榧綠藻在第9天增長速度加快,長勢逐漸接近pH 10.0和pH 11.0,并分別在第23天和第19天進入穩(wěn)定期;且pH 6.0的培養(yǎng)基會明顯抑制B組香榧綠藻的生長。香榧綠藻生長速率從大到小依次為pH 11.0、pH 10.0、pH 9.0、pH 8.0、pH 7.0、對照組、pH 6.0。得出B組香榧綠藻最適生長的pH值為11.0,說明B組香榧綠藻也適合在堿性環(huán)境中生長,酸性環(huán)境同樣會抑制B組香榧綠藻的生長。相比于A組香榧綠藻,B組香榧綠藻更早進入穩(wěn)定期,且光密度值明顯低于A組香榧綠藻。這可能與細胞的排列結構有關,鏈狀結構限制了B組香榧綠藻的增長。

      培養(yǎng)基中pH值是藻類生長代謝等許多生理過程的重要影響因子,pH值會影響培養(yǎng)基中藻細胞對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以及對代謝產物的利用,從而影響藻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2-23]。每一種藻類都有它自身適合的pH值范圍,改變pH值會影響藻類的生長和光合作用[24-25]。趙娜等[26]研究表明:小球藻的最適生長pH值為7.0,而斜生柵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最適生長pH值為9.0。本研究顯示:香榧綠藻在pH 11.0環(huán)境下生長最好,說明其具有較好的耐堿能力,這與斜生柵藻對pH值的反應規(guī)律相似[26],表明香榧綠藻的生活習性與斜生柵藻更為接近。在堿性環(huán)境中,細胞可維持較好的分裂速度,這也與袁麗娜等[27]的研究結果一致:低pH值不利于藻生長,在一定范圍內較高的pH值能促進藻細胞增殖。因此,香榧綠藻適合生長在堿性環(huán)境中,酸性環(huán)境可有效抑制香榧綠藻的生長,這也為香榧綠藻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圖3 pH值對A和B組香榧綠藻生長的影響Figure 3 Effects of pH on the growth of group A and B

      2.4 2組香榧綠藻18S rDNA序列分析

      對具有代表性的2組香榧綠藻CTG1003-XQ(A組)和CTG1003-SZ(B組)進行18S rDNA序列分析,擴增出長度均為1 678 bp的基因片段(圖4)。

      NCBI中BLAST結果表明:香榧綠藻A組和B組的18S rDNA堿基序列完全相同,且與GenBank上屬于柵藻科Scenedesmace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KNUA020(JQ043183.1)和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Comas 77/75(AF388375.1)的同源性高,相似率均達100%。由圖5可以看出:A組和B組香榧綠藻跟柵藻科聚簇成一支,跟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KNUA020和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Comas77/75的節(jié)點支持率為53,遺傳距離為0.00,說明這2組香榧綠藻很有可能屬于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

      傳統(tǒng)形態(tài)學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藻類形態(tài)差異小、鑒定周期長、形態(tài)不穩(wěn)定[28]等因素導致其物種鑒定面臨著不少難題。對此分子鑒定技術應運而生,它是根據(jù)物種的基因差異來定性分類物種,可以快速穩(wěn)定鑒定藻類[29]。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通過對18S rRNA基因片段的差異分析鑒定了多種藻類[19,30-31],但由于其片段保守性,僅適用于分析高階元如屬間或目間的物種[32-33]。本研究通過對香榧綠藻18S rDNA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香榧綠藻基因序列與柵藻科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親緣關系較近,印證了本研究中香榧綠藻對pH值的反應規(guī)律與斜生柵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結果相同,表明香榧綠藻屬于柵藻科。這與本研究形態(tài)學分類的結果不一致,與早期研究者對香榧綠藻的認知不同。

      圖4 2組代表性香榧綠藻的18S rDNA PCR電泳圖Figure 4 Electrophoresis of PCR products 18S rDNA of two representative Chlorella sp.

      2.5 2組香榧綠藻ITS序列分析

      對具有代表性的2組香榧綠藻CTG1003-XQ(A組)和CTG1003-SZ(B組)的ITS區(qū)基因片段進行序列分析,擴增出總長度均為874 bp的基因片段(圖6),且2組香榧綠藻的堿基序列完全一致。根據(jù)FAGGIAN等[34]的劃分方法,香榧綠藻ITS1區(qū)長297 bp,5.8S rDNA長287 bp,ITS2區(qū)長290 bp。

      NCBI中BLAST結果表明:香榧綠藻A組和B組的ITS區(qū)基因序列與GenBank上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和Scenedesmussp.SM15_4(KT778094.1)的同源性高,相似率均達100%。由圖7可以看出:A組和B組香榧綠藻跟柵藻科聚簇成一支,跟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和Scenedesmussp.的節(jié)點支持率為99,遺傳距離為0.00,表明2組香榧綠藻均與柵藻科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以及Scenedesmussp.的ITS區(qū)基因序列一致。本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香榧綠藻與柵藻科的親緣關系,與本研究中香榧綠藻18S rDNA序列比對的結果基本一致。

      圖5 2組代表性香榧綠藻的18S rDNA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ure 5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18S rDNA sequencing of two representative Chlorella sp.

      香榧綠藻18S rDNA序列和ITS區(qū)基因序列均與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相似率達100%,表明香榧綠藻與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屬于同一物種,與絲藻和小球藻親緣關系較遠。香榧綠藻ITS區(qū)基因序列與柵藻科的物種Scenedesmussp.的ITS區(qū)基因序列相似率也達100%,但兩者的18S rDNA序列相差較大,表明柵藻ITS區(qū)基因序列種間保守性較強,不利于種間的區(qū)分。這與前人對其他物種的研究結果相反[35-36]。一般認為,ITS區(qū)基因序列變異性更大,說明不同物種間基因片段的保守性不盡相同。

      結合形態(tài)分析發(fā)現(xiàn):A組香榧綠藻的形態(tài)特征也與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相近[30],說明 A組香榧綠藻屬于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B組香榧綠藻形態(tài)與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形態(tài)差異較大,可能為其變種。HONG 等[30]發(fā)現(xiàn):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來自于韓國慶北國立大學(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花園土壤中的一種微型藻類,含有大量的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肪醇,說明香榧綠藻也有產生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肪醇的潛力,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而GenBank上Scenedesmussp.的ITS區(qū)基因序列樣品來源于中國浙江[37],與香榧綠藻親緣關系較近,對香榧綠藻的鑒定具有重要意義。

      圖6 2組代表性香榧綠藻的ITS PCR電泳圖Figure 6 Electrophoresis of PCR products ITS of two representative Chlorella sp.

      3 結論

      本研究表明:香榧綠藻由A組和B組2種不同形態(tài)的藻類組成,并主要以A組形態(tài)綠藻為主,2種形態(tài)的香榧綠藻間存在競爭關系。根據(jù)形態(tài)學鑒定表明:A組香榧綠藻與引起番茄綠藻病的橢圓小球藻形態(tài)相近,B組香榧綠藻與引起黃瓜綠藻病的絲藻形態(tài)相近;但香榧綠藻對pH值的反應規(guī)律與斜生柵藻相近。序列比對也發(fā)現(xiàn):2種形態(tài)的香榧綠藻的18S rDNA和ITS區(qū)基因序列均與柵藻科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的同源性高,相似率達100%。因此,本研究將A組香榧綠藻初步鑒定為柵藻科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B組香榧綠藻為其變種。且2組香榧綠藻的ITS區(qū)基因序列與GenBank上的柵藻科物種Scenedesmussp.相同。pH值會顯著影響香榧綠藻的生長,酸性環(huán)境可有效抑制香榧綠藻的生長,這也為香榧綠藻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圖7 2組代表性香榧綠藻的ITS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ure 7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ITS sequencing of two representative Chlorella sp.

      猜你喜歡
      綠藻香榧藻類
      金玉琴:香榧樹下好乘涼
      藻類水華控制技術及應用
      當代水產(2021年8期)2021-11-04 08:49:00
      細菌和藻類先移民火星
      軍事文摘(2020年20期)2020-11-16 00:31:40
      吃蔬菜有個“321模式” 三兩葉菜類,二兩其他類,一兩菌藻類
      香榧驅蟲述古今
      無綠藻的微生物學特性和菌種鑒定
      磐安榧樹不同類型種實性狀比較研究
      松陽香榧迎來發(fā)展新篇章
      綠色中國(2017年19期)2017-05-25 13:25:14
      全球近10年無綠藻病例報道文獻的回顧
      以成長為主題解讀《窗燈》
      河北区| 武功县| 会理县| 宜兰县| 云和县| 洛阳市| 河南省| 平乡县| 宜春市| 汨罗市| 衡南县| 额济纳旗| 屏边| 沙洋县| 沂南县| 澜沧| 洛隆县| 山东省| 龙泉市| 安仁县| 丰原市| 元朗区| 伊吾县| 峡江县| 读书| 西华县| 荔浦县| 奉化市| 新建县| 京山县| 郧西县| 邮箱| 南岸区| 尤溪县| 柞水县| 邛崃市| 肇东市| 布拖县| 陵川县| 郁南县|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