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黔東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內(nèi)涵及保護

      2019-07-24 01:11:12陳遠菡潘韋艷彭雪梅
      藝術科技 2019年9期
      關鍵詞:文化傳承苗族

      陳遠菡 潘韋艷 彭雪梅

      摘 要:苗族服飾作為民族文化的有形載體,蘊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而苗族嫁衣則是苗族服飾的巔峰之作。本文淺析了苗族嫁衣的文化內(nèi)涵和價值及苗族嫁衣文化逐漸缺失的原因,從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兩個方面探究保護苗族嫁衣文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苗族;嫁衣服飾;文化傳承

      0 引言

      貴州是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省份,貴州苗族約占苗族總?cè)丝诘?0%。苗族已成為貴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苗族服飾文化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歷史源遠流長,傳承意義非凡。苗族服飾文化中,最能體現(xiàn)民族文化特色的是嫁衣,嫁衣寄托了母親對女兒深沉的愛和不舍之情,承載了民族文化。苗族嫁衣從布料、顏色、圖案的選擇到針線、繡法等方面,凝聚了苗族女性們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造力。但是,苗族嫁衣文化的傳承現(xiàn)狀十分嚴峻,如果不加以保護,傳統(tǒng)嫁衣的制作工藝和文化內(nèi)涵也許會隨著老一輩的苗族人民的逝去而消逝。為了將苗族嫁衣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本文將結(jié)合導致其消逝的原因,探索有效的保護途徑。

      1 苗族嫁衣文化的內(nèi)涵和價值

      1.1 內(nèi)涵

      苗族是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用象征性圖案來教導后代、懷念先祖,傳承民族的社會文明和千載傳奇。在服飾圖案上,苗族人民多用點、條紋、方格、波浪線組成的幾何圖樣,這些圖案代表先祖曾經(jīng)居住過的地方;其次是對植物圖案的使用,植物圖樣代表了苗族對自然的崇尚之情。[1]苗族嫁衣作為嫁娶文化中的重要服飾,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風洞村,近代苗族女子的嫁衣都是由母親制作,一件嫁衣的成型大概需要花費5~10年。很多母親從女兒出生就開始為其準備嫁妝,不僅僅是嫁衣的制作,還有銀飾的打造和鑲銀,也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因此,苗族嫁衣既承載了苗族的傳統(tǒng)文化,又寄托了苗族母親對女兒的不舍之情和對女兒幸福生活的期望。

      1.2 價值

      大風洞村苗族嫁衣的款式多為臺江式:左右開襟繡花上衣,下為單層百褶裙。[2]嫁衣制作過程十分煩瑣,大抵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準備工作,古時人們還需要自己養(yǎng)殖桑蠶、紡線織布,再用染料上色。第二,縫制,先將衣服的雛形縫制出來,之后在衣服背面繡上花紋,花紋的數(shù)量以層計、從中心的正方形發(fā)散,豎7層橫7層,這樣的設計是根據(jù)人的骨骼形狀而來的,能夠使衣服剛好合身。對于花紋樣式,大部分都是小圓花、寫字花(“5”字形花紋)、太陽花以及一些傳統(tǒng)的幾何圖案,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花紋都是從古苗衣上的圖案中選出來的。第三,鑲銀,只有在苗族女子即將出嫁時才會為嫁衣鑲上銀飾,主要是鑲在衣服正面沒有花紋的地方以及制作腰帶的垂吊飾品。雖然苗族嫁衣在形式上大同小異,但是在制作工藝和圖案的選擇上還是各具特色,因此每一件苗族嫁衣都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以及研究價值。

      2 苗族嫁衣文化逐漸缺失的原因分析

      苗族服飾文化在發(fā)展時融入其他文化,使苗族服飾文化里的嫁衣的民族特色逐漸淡化,導致苗族嫁衣文化逐漸消失。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2.1 外部原因

      新潮流的涌入導致了服飾文化的變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貴州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傳統(tǒng)的苗族文化受到了影響,苗族嫁衣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

      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給苗族嫁衣原有的內(nèi)涵和價值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苗族服飾因其煩瑣的制作過程和精美的花紋刺繡而著名,嫁衣則更甚。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純手工制作的困難得到了解決。相比以前,現(xiàn)在的苗族服飾的顏色更加艷麗、花紋圖式也更加多樣,整體服裝也偏向于漢裝,更加簡潔樸素。[3]雖然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使制作嫁衣的過程不再那么繁瑣,但同時也使其不再那么細致精美。如今的苗族嫁衣已然成為流水線產(chǎn)物,傳統(tǒng)的制作手工藝逐漸被摒棄,出現(xiàn)文化缺失。

      隨著旅游建設的開展,很多苗寨成為千篇一律的民族特色旅游景點。為了吸引游客,景點展現(xiàn)的民族特色大多是外表輝煌燦爛、引人注目的內(nèi)容,而不是深刻厚重的文化內(nèi)涵。關于苗族嫁衣文化,大部分注意力都被放在了服飾的奢華程度、花樣的繁雜程度以及價格上。有游客消費才能帶動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因此為了鼓勵游客消費,有華麗外表、優(yōu)惠價格的機做嫁衣成為主流商品。長此以往,對嫁衣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的重視度不夠,使傳承風俗改變,導致苗族嫁衣傳統(tǒng)文化隨之消逝。

      2.2 內(nèi)部原因

      苗族內(nèi)部傳統(tǒng)文化意識的淡薄。隨著苗鄉(xiāng)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苗鄉(xiāng)人民外出務工,受到外界多方面的影響,開始對群居的傳統(tǒng)苗族生活有了改觀,很多人不愿再回苗村居住,導致他們的苗族傳統(tǒng)文化意識逐漸淡薄。

      首先,傳統(tǒng)婚禮習俗逐漸浮于表面形式。在大風洞村,年輕人不如老年人多,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雖然回來結(jié)婚但不在苗村定居,婚禮形式也分為西式婚禮和傳統(tǒng)苗族婚禮兩種,而傳統(tǒng)苗族婚禮更多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這一現(xiàn)象在苗族和外族結(jié)合的婚姻中尤為嚴重,很多苗族女子出嫁時更青睞西方的婚紗,穿苗族嫁衣也僅是為了應付當?shù)氐募奕L俗。這一現(xiàn)象直接導致了苗族嫁衣文化的傳承斷代。

      其次,教育普及和義務教育的理念深入苗族人心,傳統(tǒng)的風俗理念逐漸淡化。在苗族的傳統(tǒng)風俗理念中,對婦女制作服飾看得非常重要,認為一個女子不會挑花刺繡就會被人瞧不起,甚至是嫁不到好人家,更何況是制作嫁衣,導致很多人不惜窮盡一生精力來制作嫁衣。[4]而如今隨著教育普及,很多苗族家庭都鼓勵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不再以女紅教育為主。同時,由于鄉(xiāng)鎮(zhèn)學校離村寨較遠,學校采取住宿制,導致苗族的孩子們沒有時間在家中學習刺繡,苗族嫁衣的刺繡工藝也就無法得到傳承。

      3 保護苗族嫁衣文化的有效途徑探究

      如今的苗族嫁衣過于強調(diào)花紋樣式的復雜程度和款式的新穎程度,逐漸忽略了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為保護苗族嫁衣文化,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首先,進行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保持傳統(tǒng)、再進步。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影響,是民族文化交往過程中必然產(chǎn)生的一種文化滲透現(xiàn)象。苗族服飾文化應在結(jié)合與揚棄的過程中發(fā)展與變革,充分展現(xiàn)其歷史文化內(nèi)涵,才能發(fā)揮文化交流的積極影響。為引導村民保護苗族嫁衣文化,當?shù)卮逦瘯烧幸慌鷷谱骷抟碌拿缱迮越M建一個宣傳小組,每隔兩個月就到周邊村寨(其他民族村寨)宣傳苗族嫁衣文化,在宣傳文化的同時達到文化互相吸收和借鑒的目的。小組也可到不同的苗寨中與當?shù)孛缱寰用襻槍γ缱寮抟碌闹谱鬟^程、制作材料、制作技巧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苗族嫁衣的創(chuàng)新和改造的方法,從而使苗族嫁衣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在苗族嫁衣的制作過程中應有效利用新科技,將苗族人民從純手工制作的艱苦環(huán)境中解放,而不是讓這一工藝水平就此止步不前。輕松的制作環(huán)境能夠為苗族嫁衣的創(chuàng)新和改造提供更好的條件。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府可以通過在日常集會中加入苗族嫁衣工藝制作比賽的環(huán)節(jié),主要針對苗族嫁衣制作的花紋刺繡、款式設計,設多個獎項,附上獎品,提高獲獎比例,調(diào)動村民的制作積極性,激發(fā)她們在苗族嫁衣制作上的創(chuàng)新動力,從而使苗族嫁衣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4 結(jié)語

      苗族服飾種類繁多、樣式千變?nèi)f化、圖案造型豐富。苗族嫁衣作為其中一種,其文化價值和內(nèi)涵是難以估量的,它不僅是苗族語言的載體,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苗族的歷史文化、民族個性、民族審美觀、民族情感和民族信仰等文化內(nèi)容。在文化自信被反復強調(diào)的今天,對于這一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尤為重要。面對種種導致苗族嫁衣文化逐漸消逝的原因,應使當?shù)孛缱鍏⑴c到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與運用之中,樹立正確的文化保護意識,才是保護苗族嫁衣文化、促進苗族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和繁榮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君.黔西南苗族服飾圖案文化內(nèi)涵探究[J].藝術科技,2015(4):20.

      [2] 賈茜玲.淺析黔東南苗族服飾的藝術特色[J].西部皮革(文化與設計),2019(3):60.

      [3] 吳官順.苗族服飾的歷史演變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分析[J].漢宇文化,2018(70):116.

      [4] 邢英梅.淺析苗族服飾圖案的文化內(nèi)涵[J].山東紡織經(jīng)濟,2010(6):66-68.

      通訊作者:彭雪梅,女,六盤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文化傳承苗族
      苗族蠟染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節(jié)慶——苗族牯藏節(jié)
      苗族民歌
      56個民族56枝花 苗族
      啟蒙(3-7歲)(2016年3期)2016-11-24 12:43:45
      談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幾點啟示
      今傳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50:26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關于傳統(tǒng)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49:03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58:50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59:10
      民县| 和硕县| 荆门市| 长岭县| 开阳县| 若羌县| 光泽县| 昆明市| 绥中县| 渝北区| 扎赉特旗| 松潘县| 邯郸市| 醴陵市| 临泽县| 凤城市| 惠来县| 阿克苏市| 清徐县| 阿拉善右旗| 绥德县| 北辰区| 济宁市| 平利县| 塔城市| 邢台市| 乌拉特后旗| 商水县| 石首市| 安乡县| 长沙县| 嘉义县| 延边| 白水县| 邻水| 广元市| 宁远县| 石城县| 台安县| 财经|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