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娜· 斯特羅克里克 朵朵譯
夏日的黃石國家公園風光明媚,然而在它的地表之下卻隱藏著另一副樣貌。攝影師布賴恩·斯凱利潛入黃石湖超凡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去探尋休眠的深海熱液噴口在千萬年前造就的尖利石柱。為他領路的是圖片中的布雷特·西摩
——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潛水員及攝影師。
小時候,斯凱利對礦石組合的喜愛就勝過化學組合,他希望成為一名地質學家。在有11,000年歷史的水下熱液地形間潛水可謂一項令他夢寐以求的任務。不過他剛從韓國追蹤海豚歸來,對轉換到海拔約2300米的環(huán)境心存顧慮:黃石湖是北美洲如此高的海拔上面積最大的湖泊,他的身體多久能適應?水下的能見度能否讓他拍出精彩的照片?
為在幾近冰凍的水中保護自己,斯凱利穿了一身干式潛水服,它與緊身潛水服不同,衣服下還有空間加入了保暖層。從船上躍入水中時,斯凱利身上的裝備足有45千克。
·? 一套干式潛水服
·? 一副潛水配重帶,
配有13.6千克的壓鉛
·? 羊毛襪、保暖褲和保暖衫
·? 9盞便攜式水下燈
·? 8箱攝影器材
一周的時間里,斯凱利和西摩每天都會乘船到湖上去,穿戴好裝備,躍入水中。他們會沉入一個單色漸變的平行世界似的環(huán)境。湖水的顏色又深又渾濁,因此斯凱利需要很多光源才能照清一根8米高的石柱。他和西摩帶了9盞燈,像在攝影棚中布光一樣在石柱周圍打光。他們花了整整一周時間才將光源調整到最佳位置,拍成了這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