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靜 鄒 慧
每天徒步24公里,踏出一條巡山路。
劉加寧今年66歲,2005年光榮地加入到護林員的隊伍中。在這14個年頭里,他將大山當作自己的家,給予每一棵樹孩子般地照料,在他的細心呵護下,東山?jīng)]有發(fā)生一次火災(zāi),也沒有出現(xiàn)大的病蟲害。
日照市東港區(qū)山海天旅游度假區(qū)的東山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分配給劉加寧的巡山面積是3公里,認真負責的劉加寧每天都要徒步巡視4趟才算放心,粗略地計算一下,他每天至少要行走24公里的山路。在每年臨近春節(jié)的時間,進山祭祀掃墓的人群增多,防火任務(wù)艱巨,劉加寧便索性一整天待在山上,到處巡視隨時待命,以防突發(fā)事件。
雖然東山地勢不算陡峭,但是山上的干草多,走在上面就容易發(fā)滑。這些年來,劉加寧走的路多了,鞋底子薄了,對山林的感情卻日漸深厚。
劉加寧走的地方幾乎是沒有路的,全都長滿了野草,茂密的地方有半人高,很多時候他都是手腳并用,撥開雜草,用腳踩平,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了一條巡山路。
冬季防火夏季防蟲,一年四季圍著大山轉(zhuǎn)。
護林14年,劉加寧對東山的每一棵樹都飽含深情,無論寒冬酷暑,他始終堅守一線,在他的責任區(qū)內(nèi)守護著樹林,守護著大山。
1966年,當時為了響應(yīng)國家號召,劉加寧所在的東山村村民集體上山植樹造林。當時劉加寧只有十幾歲,活潑好動的年紀就喜歡做些新奇的事,便跟著村里的長輩上了山,栽下了這片林子,沒想到40年后他居然成了這片林子的“守護神”。
冬季防火夏季防蟲是每個護林員的工作,而劉加寧將這份工作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業(yè)。除了艱巨防火任務(wù)外,病蟲害的工作也是不容小覷的,用他的話來說,樹木有蟲害就像是人生病,是非常痛苦的,如果不及時治療后果就嚴重了。冒著炎熱酷暑,劉加寧依然堅持巡山,觀察每一棵樹的動態(tài),如果有異常就要隨時匯報,確保樹林的安全。
俗話說冬火夏防,夏季除了防蟲,劉加寧還有一個重要任務(wù)就是整修防火通道,清除雜草。夏天雨水多,隨便下場大雨對于山區(qū)來說就是一次大“事故”,每當這個時候劉加寧在家里就閑不住了,雨一停就要去防火通道巡視一圈,看看有沒有被大雨沖垮的地方,有的話就要及時整修。劉加寧一年四季都要往山里跑,待在山上的時間遠遠超過家里。
只要還能走得動,護林的腳步就不會停。
北方山林的防火期特別長,從當年的“十一”開始,到來年的“五一”結(jié)束。每年臨近春節(jié)時,進山祭祀祈福的人多了,護林員的防火任務(wù)更是繁重,忙的時候一天顧不上吃飯,也顧不上喝水。正是如此緊迫的關(guān)鍵期,巡山路上劉加寧一刻也沒有松懈,每到一處視野開闊的地方都要停下來,隨時觀察山上的一舉一動。
當有人問他今后有什么打算,有沒有想過退休,劉加寧會給出一個這樣的回答,“護林員應(yīng)該沒有退休這一說吧?!币痪漭p描淡寫的話語,透露了一個護林員的情懷,也隱藏著他所有的美好和艱辛。
在山下的臨時休息屋里,劉加寧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舀了一盆水洗干凈手,開始查看手機。這是一部樣子普通的老年機,他就是靠著這部手機與外界聯(lián)系,有任何緊急情況就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yīng),匯報情況,同時這也是他和家人溝通聯(lián)系的唯一通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