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懸疑片是電影工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興起的類型片,體現了電影商業(yè)化和類型元素結合的重要發(fā)展。利用懸念促進敘事是懸疑片最常用的敘事手法,這能夠使情節(jié)引人入勝,增強觀眾的觀影專注度,引發(fā)其對影片人物及故事的積極思考。新世紀以來,中國的懸疑片發(fā)展中,均程度不同地吸收了早期好萊塢黑色電影的黑色元素,它讓中國懸疑片的內涵和視覺效果都變得更加豐富和精彩。
【關鍵詞】國產懸疑片;黑色性;符號與意象;現實隱喻
懸念的構建是一種電影文本與觀眾互動的重要形式,通過這樣的情節(jié)處理手法,將黑色元素融入其中,成為一種吸引觀眾觀影的強烈驅動力,利用他們的心理引導其觀影欲望。其次,在人物設置、主題意蘊上,黑色元素也被中國懸疑片廣泛吸收和借鑒,一方面能夠為影片內容提供充分的戲劇張力,同時也增加了一種藝術魅力和活力。
一、“黑色”符號與意象
符號在一部電影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并不是隨意地安插,而是帶有一定的象征意蘊,并同其他符號聯系在一起,構成豐富的影片內涵。例如在影片《暴雪將至》中導演種種有意而為之,使電影中出現的許多事物被符號化與意象化。觀眾在看到這些符號時便能夠主動進行聯想,豐富影片意蘊。如片名中的“暴雪”,曾兩次出現在影片之中:一次是主角余國偉被評為工廠勞動模范上臺發(fā)言之時,造雪機壞了因而飄落暴雪。余國偉抬頭望著暴雪,臉上掛著極盡自豪的大笑,此刻的他期冀著作為“神探”破格上調成為編制內的刑警,還擁有自認為無限光明的未來。第二次是影片末尾,余國偉出獄,將曾經熟悉的與想去的地方慢慢走了一遍,最后他坐上一輛開往不知何處的汽車,望著窗外飄落的鵝毛大雪,距上一次卻已是十年。十年,早已是物是人非。車子在影片臨結束了也沒能發(fā)動,就像被埋沒與時代陰暗處的一代人,他們只是停在了時代原地,沒有前進,也不知去往何方。這種暗黑格調的迷茫和失落都是導演在片中想要展現的。主角與兇手在工廠與鐵軌間追逐的片段,鏡頭轉換配樂剪接充分調動了觀眾的緊張情緒。以個人心理的發(fā)展,以小見大地展現時代的處理,也是以往犯罪懸疑片所少有嘗試呈現的。
忻鈺坤導演的《暴裂無聲》也收獲了較好的口碑。不同于《心迷宮》,這部影片中處處布滿了各種符號意象,傳達著導演的創(chuàng)作思想隱喻。比如貫穿全片的動物——羊,是昌萬年狩獵的對象,是放進鍋爐、吃進肚子的食物。他讓對手一起吃羊肉,對方以吃素為理由拒絕了。昌萬年感嘆道,羊也是一種吃素的動物,所以處在食物鏈底層,只能等著被吃掉?!焙唵我痪洌瑥娙趿⑴?。又譬如,影片的故事背景設立于內蒙古,車牌開頭應該是“蒙”。但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影片里面用的車牌號卻是和“蒙”非常相似的“豢”字。對應片中徐文杰的人物形象,“豢”字表達著收買、利用的含義,導演用其隱喻人性的貪婪和虛偽。用補償款誘惑村民簽字賣地、用50萬收買律師做假證、提供工作崗位給受害者以便監(jiān)視……這些都是“豢養(yǎng)”的行為。影片開始是張保民的兒子在堆石塊,結尾則是整座山轟然倒下,是希望的破滅,也是整個社會體系的坍塌。這是一部極為成功的懸疑片,從這部影片看出,許多懸疑片導演都喜用也善用符號意象,抓住細節(jié)來表達讓人深省的內容。符號意象的“黑色性”更是為整部影片增添了懸疑氛圍。
二、“黑色”主題的現實隱喻
懸疑片中加入“黑色元素”旨在揭露社會中的陰暗一面,通過黑暗現象的描繪,迫使觀眾關注社會邊緣人群,思考如何解決相應的社會問題。從這個角度上看,對社會現實的揭示和批判能夠為轉型期的中國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積極意義。
《記憶大師》這一影片全程營造陰暗沉郁的氣氛,圍繞著家庭暴力問題以及女性地位這一主題展開。一部電影之所以成功,必然基于反映人性、剖析社會現象,于其后給人以思考。貫穿全片的是家庭暴力與生命解脫,家庭暴力中女性為了家庭的隱忍委屈,表面看是為了孩子,告訴自己為了孩子這樣做沒關系,但反而促成孩子從幼兒期開始的解救欲望到最終走向扭曲,讓人不得不反思這個問題?!队洃洿髱煛凡恢幌蛭覀冎v述了一個圍繞著家庭暴力、陰謀與愛情,同時伴隨著未來、軟科幻等虛擬元素的加入而串聯起來的懸疑燒腦故事,更多的是傳達了更值得思考的女性地位問題。
片中主角江豐和張代晨本是十分恩愛的一對,最初他們在一起時,還是貸款買房的普通小夫妻。后來江豐拿到了寫作獎,寫的書被翻拍成電視劇,在生活變好的時候,夫妻倆被江豐母親催生了。因為女方張代晨的身體原因,他們無法擁有孩子,即使江豐心疼張代晨每天吃藥打針說我們不要孩子了,張代晨還是因為無法懷孕、放棄了自己的寫作事業(yè)背負了太多的包袱,在壓抑的淚水中提出離婚。影片側面暗示出如今社會,還是有許多人存在“女人結婚的歸宿是生孩子、生不出孩子是對不起家庭”的這種思想,引人深思。這種物化女性的思想毒瘤,藏在多數人的腦袋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和他們對待婚姻的方式。
兇手沈漢強其實也是童年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小時候一直見證著父親對母親的施虐,自己卻無能為力,心靈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面對母親的隱忍,他選擇用安眠藥結束母親的生命,結束母親的痛苦。而當沈漢強長大后,遇到李慧蘭這個同樣遭到家暴,卻顧忌孩子和家庭而甘愿忍氣吞聲的女人,他受到了非常深的觸動。當沈漢強勸李慧蘭離開丈夫并聲稱自己能給她幸福時,李慧蘭一口拒絕并覺得他惡心。童年的陰影使他性情大變,和當初一樣他認為只有死亡才能讓她擺脫痛苦。因此他又以“解救”的名義殺害了李慧蘭,并在多年刑偵經驗驅使下,通過重新布置現場使嫌疑指向李慧蘭的丈夫,借以懲罰他。這部影片側面表達了另一個社會現象即是,家庭暴力。"家暴"確實是值得整個社會去關注的話題,在家庭中,偏弱勢的一方忍受著被家暴的痛苦,卻不選擇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而是繼續(xù)保持“愛與容忍”,助長了家暴勢力,給家庭中的小孩帶來了心理上的極大創(chuàng)傷與影響。該片關注到了兒童受到的心理創(chuàng)傷最終也指向人性。
整部影片恰到好處的節(jié)奏,每個人物精湛而又各異的演技,讓人永遠都猜想不到的下一秒,都使得電影院里到處都充滿了此起彼伏的驚呼聲,而這些反應,也正是證明了電影真正的高深之處所在。這部影片在人性、在社會層面的內涵和指涉,也十足的耐人尋味。
三、結語
與其把《記憶大師》當作一部單純靠反轉引起觀眾猜測的懸疑燒腦片,不如借這一電影文本促進廣大觀眾對于其所涉及的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同樣,《暴裂無聲》中貧富懸殊、弱者喪失話語權,強者黑社會化、暴力斂財的現實,《暴雪將至》中呈現湖南老工業(yè)廠區(qū)企業(yè)的破產、工廠衰敗后對工人生活和心理帶來的巨大沖擊等等,都是這一批懸疑片中深層的人文關懷。這些懸疑片中的“黑色元素”大部分來源于社會現象帶來的反思。這種元素的加入通過影像表達出來,不僅能讓觀眾得到娛樂和快感,豐富了生活,也從側面讓人們思考當下的社會現象與問題。當下的國產懸疑片創(chuàng)作需要豐富的養(yǎng)料,“黑色元素”在人性和社會批判層面上的深度指涉無疑成為了重要的“取經”對象。總結和學習其寶貴經驗,相信能對懸疑片的創(chuàng)作產生必要的“本土”啟發(fā)。
參考文獻:
[1]范曉珺.新世紀國產懸疑電影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6.
[2]趙亞平.新世紀中國懸念片的深層元素研究[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17
[3]耿夢瑤.新世紀內地犯罪題材電影研究[D].阜陽師范學院,2017.
[4]張嬌嬌.曹保平電影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5]馬麗.曹保平電影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8.
[6]王雨嬋.2007-2016中國黑色電影美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7]武謙.國產商業(yè)電影市場營銷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12
[8]寧曦.黑色電影的黑色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周智瑛(1995.03—),女 漢族,湖南漣源,碩士,湖南工業(yè)大學,電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