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故王冒墓志銘》考釋

      2019-07-27 01:17:20朱亞琳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志文常平參軍

      朱亞琳

      (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宋故王冒墓志銘》出土于河南洛陽。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收藏有拓片,拓片為正方形,長108厘米,陰刻楷書41行,滿行50字,首題為“宋故奉議郎簽書集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武騎尉太原王君墓志銘并序”?!端未怪据嬦尅酚兄沎1],此志文主要記載志主生卒、家族、仕宦及涉及人物等方面內(nèi)容,對正史史料起到了一定的佐證和補充作用。本文從志主父系仕宦、志主卒葬時間、地點、志文涉及主要人物以及宋代地方司法運作、宋朝軍資供應等相關問題進行分析,以補充正史之闕。

      一、《宋故王冒墓志銘》錄文

      該墓志題為《宋故奉議郎簽書集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武騎尉太原王君墓志銘并序》,現(xiàn)按行著錄如下:

      1.宋故奉議郎簽書集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武騎尉太原王君墓志銘并序

      2.奉議郎守監(jiān)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武騎尉賜緋魚袋石豫撰

      3.朝散郎守起居舍人云騎尉賜緋魚袋謝文瓘書

      4.朝奉大夫國子司業(yè)騎都尉賜緋魚袋詹文篆蓋

      5.君諱冒,字居道,世為開封人。曾祖繼凝,右騏驥使、宜州刺史、贈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祖元慶,內(nèi)殿崇班、贈左武衛(wèi)大將軍。父易,宮苑使、

      6.贈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君幼而警穎,見善輒悟,治經(jīng)讀史,一覽不復忘。 既長有遠大志,凡立言持行,皆磊落丈夫,事人始賢。君之好學

      7.者,謂宜發(fā)策決科,而君之學,實志于為己,而不肯賈藝以求售,金吾公器之。乃以任子恩,兩遷為三班,奉職皆強,而后可然,晨昏奉

      8.養(yǎng),鄉(xiāng)黨稱其孝。久之,更授文資,調(diào)鄆州司理參軍??h民有同耕于富家者,相殺,已服其罪。會使者案獄,乃厚誣其主,使者過聽非是,

      9.疑縣吏之受賂變實,以具獄授君。君審知其妄,執(zhí)法不回。有客謂君曰:“主誤殺仆,行將赦原,豈宜與使者較是非,而媒怒也?!本?/p>

      10.息曰:“使者可以見怒,而法不可撓?!濒硎莾缮昶湓>奘矣袇f(xié)貴而負恃者,豪奪民田數(shù)千畝,官吏畏憚,閱二十年不決,君一正以法,

      11.人服其公??紳M,調(diào)恩州司理參軍。部使者汪輔之,素以文章擅一時譽,見君所為文,嘆曰:“真天下奇才也”,繇是當?shù)勒?,交章薦之為

      12.河南府澠池縣令。元豐問罪西夏,朝廷重于勞民,而和僦車馬。君聞命從容,輒發(fā)常平錢造車市馬,應給調(diào)用,辦先鄰邑, 不以一

      13.毫取于民,已而自陳,邑人德君之賜,使者賴以為用。而方將列之于朝會,丁金吾公憂,君純孝之心,哀慕過制,逮其服除,三歲不

      14.調(diào),親友迫之,為磁州邯鄲縣令。邑當虜使,道食息供饋,素假于民,縣吏乘間騷動,君至,一繩以法,而應給不匱,邑人歌之道路,為之

      15.鼓舞。 由是,名滿朔道,薦者相先,改宣德郎,知應天府。寧陵縣民有寄金于人,因其死而匿之,家人訟之,病于無證。君以色聽得之,叩

      16.首服罪。人不能欺,類皆如此。邑當東南,舟車之會,沖兵民浩,穰紛爭辯。訟決以片言,以致訟庭畫空,人無留獄。日與實客言,酌酒賦

      17.詩,熙熙如也。先是邑租歲輸于府兵,屯萬計,枉道授衣,君亟請于府,就令縣官事給納,兵民利之。鄰邑河役涉夏乃成繼,欲調(diào)夫以

      18.廣疏檤。君以麥禾方盛,不可勞民,抗論堅勤,卒如其請。逮詔恤孤老,諸郡遣官旁邑,呼召閱實,有以疾病負荷而至者,眾以為艱。

      19.君曰:“以吾二三人之佚而勞千萬人,非朝廷意也?!蹦讼倮糇哙l(xiāng)井,家至戶到,民益歸心焉。樞密直學士留守李公承之,聞君之

      20.政,以書勞君,曰:“公之所陳,無不便民,可謂賢令尹矣?!币卣?,乃帥邑之善士,興隆禪關,集四方高德,振揚宗教,學者云集,尤有覺

      21.于斯人。蓋君之所性雅,以凈智自證,而信道悟理,雖超然自得于方外,而未始忘物。 故君之去,宋士民見思者惟曰:“雖古循吏,不過

      22.爾也?!崩^以通直郎,知河南府福昌縣,治跡亦如寧陵時。俄丁所生母孝感縣太君張氏憂。服除,改奉議郎簽書、集慶軍節(jié)度判官廳

      23.公事。元符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以疾卒于官舍,享年五十一。疾革之日,謂其子曰:“吾嗣先人之業(yè),不敢叛違義命,以失天下之大。 或

      24.古人以死生為夜旦之常,而吾將逝矣,其未始生死者,汝知之乎?”亟命解官,神氣不亂,冥然化往。嗚呼!君可謂達死生之理者矣。 君

      25.信道甚篤,自知益明,事事之際,臨物對變,酬應不窮。雖為政如神明之先知,而抑強嫉惡,未嘗以私滅公,然推測其心,則有如權衡,

      26.號為平等。 故仕雖不顯,然不為利誘,不為勢遷。直道自任,惟學士大夫之賢者,能知其為非常之才,故交口推道,問譽四達。 昔金吾

      27.公守中冀,劉摯為屬邑令,蓋嘗薦其人。逮摯為宰相,未嘗通片紙以事造請,此固義于進退爾。君生才數(shù)歲,孝感流落于外,乃鞠于

      28.母遂寧郡夫人劉氏,愛育彌甚,及遂寧既喪,君始知之,諮諏里閭,逮走南北,求訪垂二十年,日夕懷慕,竟得于乾寧軍民舍間,君子

      29.以為孝感。逮君登朝,由是加封焉。自金吾公解官,筑室于衛(wèi),逮出而從仕,悉棄資產(chǎn)給親戚,蒞官愛民,出于天性,介然自守,不求

      30.聞達。 故其所至,人皆賢之,而惜乎才不勝命。 考其所有,固宜聳壑昂霄,以大奮起,而今亡矣。君自少喜讀佛考書,晩益警悟自得,謂

      31.筌蹄之言,皆緒余土苴。故平居宴默,心冥于道者,不能以筆舌陳也。雅不喜陰陽家流,以拘忌為說。及丁孝感喪日者,以歲時相戾,

      32.未可葬,君曰:“人子之葬其親,何心為禍福計也?”即置葬,師勿問,遂克大事,其純孝自信有如此者。君至誠樂善,勤于教子,故諸子皆

      33.好學,有文勇,自建立未見其止也。 娶劉氏,承奉郎、守大理評事諲之女,封永嘉縣君,先君亡。男六人:長曰敦仁,早亡。敦義、敦禮、敦智,

      34.曰敦信,早亡。敦常,皆舉進士。女五人,長適衛(wèi)州共城縣尉孔唐年,早亡。次,早亡。次適蔡州平輿縣主簿張崐。次,早亡。 次幼在室。孫男

      35.一人,光祖。 其孤敦義以元符四年二月庚申,葬君于河南府河南縣龍門之原,以永嘉襯焉,禮也。余世寧陵人,與君游有舊,而知君

      36.為最詳,敦義哀泣致疏,乞銘于余,故不得而辭者,義也。銘曰:

      37.天之降才,豪杰輔世,宜展其蘊,用信厥志。猗嗟王君,

      38.任重遠器,既茂其才,而嗇其位。寧介而躓,不屈而遂,

      39.奧學所充,高明積中。土苴外物,秕糠事功,發(fā)為仁術,

      40.惠先困窮。云何不永,以成厥終,子孫繼善,后昆其豐。

      王冒墓志拓片

      二、志主家族世系、卒葬及志文涉及人物考

      (一) 志主家族仕宦

      王冒,史書無記載。志曰:“君諱冒,字居道,世為開封人。”開封,北宋都城,是當時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中心??梢姡局魃钤谔熳幽_下,而開封,政治制度的運行,經(jīng)濟的發(fā)展都要比其他地方更先進。

      “曾祖繼凝,右騏驥使”,繼凝,無傳,史書可考者,“(遼興宗重熙二年)十二月乙未,宋遣丁度、王繼凝來賀應圣節(jié)”[2]?!拔煳?,命兵部員外郎知制誥丁度、右騏驥使王繼凝為契丹國母生辰使”[3](P2634)。志主曾祖右騏驥使繼凝,賀遼朝應圣節(jié)以及遼太后生辰。王慧杰在《宋朝遣遼使臣群體出身研究》中,根據(jù)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指出宋朝遣遼使臣武官各個品階的人數(shù),并說明以正七品和從七品為主。[4]志主曾祖為同六品的右騏驥使,出使遼朝,可見其家族在當時還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的。據(jù)《宋代官員選任與管理制度》:作為外交使節(jié)出使遼、金者,可以奏補子孫為官。[5]志主得以任子恩,或許與其曾祖父出使遼朝有一定的關系?!白嬖獞c,內(nèi)殿崇班、贈左武衛(wèi)大將軍?!眱?nèi)殿崇班,宋太宗時始置,七品。關于祖父繼凝史料無記載?!案敢祝瑢m苑使、贈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备敢?,史料所載“(熙寧六年)王易、王澤、李瑊皆自宮苑副使轉(zhuǎn)南作坊使,十五資使額為中等,良以立法之初,不至詳備……”[3](P6015)使額是宋人設定的作為遷轉(zhuǎn)官階的諸司使,其來源于唐代為皇帝服務的宮廷機構(gòu),志主父王易自宮苑副使升至南作坊使,積累了十五資,使額屬中等,而墓志中記載志主父易官至宮苑使,可能是撰寫志文時故意夸大,或是史料無載,可補史闕。志主“以任子恩”,即志主通過恩蔭入仕為官。志主有6子5女,二子早亡,四子皆舉進士。綜上所述,志主家族屬于武散官世家,在當時社會上屬于中等地位。

      (二)志主卒葬時間地點考

      據(jù)志文所載,志主于宋哲宗趙煦元符二年(1099),因病卒,享年51歲。由此可推算出志主生于宋仁宗趙禎慶歷八年(1048)。“其孤敦義以元符四年二月庚申,葬君于河南府河南縣龍門之原”,元符四年(1101),也就是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史料中見于元符四年這一記載比較少,出現(xiàn)這一記載的原因可能是偏僻地區(qū),交通不便,信息不達,但志文已明確表示“世為開封人”,所以此種情況可能性較小。另外,“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后垂簾,哭謂宰臣曰:‘家國不幸,大行皇帝無子,天下事須早定?!侍笥衷唬骸鹊蹏L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谑菒獮橹弧D苏俣送跞?,即皇帝位,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盵6](P358)元符三年正月,徽宗繼位,向太后立他為帝,并與其共同處理軍國大事,此后年號不變,直到第二年向太后死,才改年號為建中靖國。我們可以認為,元符四年二月庚申時,建中靖國的年號還沒有實行,在這里我們可以推測建中靖國年號實在1101年二月庚申之后才開始實行的。再者,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年號已變,但人們的稱呼并沒有立刻就變,即有人稱為哲宗元符四年,也有人則稱為徽宗建中靖國元年?!霸峋诤幽细幽峡h龍門之原”,“洛陽……舊河南縣,東魏遷鄴,改為宜遷縣。后周復曰河南……”[7]。即志主卒葬于今河南洛陽龍門地區(qū)。

      (三)志文涉及人物考

      志文中提到的汪輔之、劉摯等人史書中均有記載,志文的發(fā)掘可補正史之闕。志云:“部使者汪輔之,素以文章擅一時譽,見君所為,文嘆曰:‘真天下奇才也’,繇是當?shù)勒?,交章薦之為河南府澠池縣令。”《中國歷代職官別名大辭典》中記載:部使者與部刺史同為監(jiān)司官(轉(zhuǎn)運使副、提點刑獄公事、提舉常平司)之擬古官稱。[8]史書中關于部使者的記載如下,“朝廷置部使者之職,俾之將明王命,以廉按吏治,至于職事,則各有攸司:婚、田、稅賦則隸之轉(zhuǎn)運;獄訟、經(jīng)總則隸之提刑;常平茶鹽則隸之提舉;兵將、盜賊則隸之安撫……”[9](P4255)即部使者可行一縣察舉之事。汪輔之,無傳,史書中關于其記載,“時監(jiān)司多新進少年,轉(zhuǎn)運判官汪輔之輒奏彥博不事事,……未幾,罷去。”[6](P10262)“(元豐元年)二十六日……權發(fā)遣河北東路提舉刑獄汪輔之,各減磨勘三年。”[9](P9568)汪輔之熙寧年間登第,曾任旌德縣尉、河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河北東路提舉刑獄、廣南轉(zhuǎn)運使等,因劾文彥博而被罷官。可以推測汪輔之在任河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或者是河北東路提舉刑獄時見志主所為,稱贊志主,以至于向當?shù)勒咚]。根據(jù)史料可以得出汪輔之恃才傲物,性格急躁,而汪輔之竟能稱贊他為“真天下奇才也”??梢?,志主王冒確實有一定的才能。

      志文記載,“昔金吾公守中冀,劉摯為屬邑令,蓋嘗薦其人。逮摯為宰相,未嘗通片紙以事造請,此固義于進退爾?!睋?jù)史料和志文,可推測金吾公為志主父或志主祖父。劉摯,史書有傳?!凹蔚v中,擢甲科,歷冀州南宮令……(元佑)六年,拜尚書右仆射……”[6](P10849)“南宮:……唐縣,河北道冀州;宋縣,河北東路冀州……”[10]南宮縣,在宋代時屬河北冀州,中冀在河北一帶,當時志主父或志主祖父掌管中冀治安,而劉摯為冀州南宮縣令。即得出劉摯在為冀州南宮縣令時,志主父或志主祖父曾經(jīng)舉薦過劉摯,待劉摯官拜宰相,志主卻沒有攀附劉摯。這樣看來,確實能體現(xiàn)志主及其家庭成員進退有度,但并不能排除志文內(nèi)容有夸大之嫌。但“金吾公蓋嘗薦其人”,此則志文史料應該是真實的,它的確起到了正史作用,并作了一定的補充。

      三、志主仕宦經(jīng)歷考

      對志主部分任官經(jīng)歷,即志主調(diào)為鄆州司理參軍及河南澠池縣令時經(jīng)歷事件進行分析,可以對宋代地方司法機構(gòu)的運作及宋夏戰(zhàn)爭中宋廷軍資供應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史料證明。

      (一)墓志所反映的宋代地方司法機構(gòu)的運作

      志文所記載的案件及案件處理流程對研究宋代地方司法機構(gòu)的運作作了很好的補充作用,從理論到具體實踐,體現(xiàn)了其重要的史料價值。

      志主“調(diào)鄆州司理參軍”,司理參軍是宋朝新創(chuàng)設的州級屬官,“專于推鞫”,即專管刑獄一事。司理參軍的設置使宋朝司法更趨于專業(yè)化?!凹壮?,詔諸道州府司理判官,比來悉以牙校為之,在其本部必有親黨,自今各于鄰近州府選強明歷事者充?!盵3](P550)朝廷十分重視對司理參軍這一官職的選任。志主被選為鄆州司理參軍,可見他是一個聰明機敏、強干精明的人。據(jù)《職官分紀》記載:“元祐令上州司理參軍事從八品,中、下州從九品”[11]。鄆州為上州,志主官階為從八品。

      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閏二月六日,臣僚言:“在法,檢驗之官州差司理參軍,縣差縣尉,以次差承、簿、監(jiān)當,若皆闕,則須縣令自行。至于覆驗,乃于鄰縣差官。若百里之內(nèi)無縣,然后不得已而委之巡檢?!盵9](P8532)史料展示了地方獄訟流程,那么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呢?志文所載,“縣民有同耕于富家者,相殺,已服其罪。會使者案獄,乃厚誣其主,使者過聽非是,疑縣吏之受賂變實,以具獄授君。”志文所述,仆人相殺,已經(jīng)服罪。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所屬縣吏斷案,宋代法律規(guī)定“徒罪以上送本州,杖罪以下在縣斷遣?!盵9](P8398)即杖刑以下的,縣吏可自行決斷,對徒以上的要交由上級機關批審,“仆人相殺,”判決為杖刑以上的罪刑,“已服其罪”這里說,縣級機關對于犯人的判決應該是擬判的性質(zhì),須經(jīng)上級部門審查,方能定案。宋代監(jiān)司,有轉(zhuǎn)運使、提點刑獄司、安撫使、提舉常平司。據(jù)宋代法律,宋代的監(jiān)司每年都要定期巡查所屬州縣司法案件及刑獄情況。提點刑獄司,太宗朝時源起,真宗朝時正式確立,職能為監(jiān)察地方州縣的刑獄案件,是地方復審機構(gòu)。志主生卒為仁宗慶歷八年到哲宗元符二年,此案件發(fā)生于提點刑獄正式確立之后。據(jù)此我們可以知道“使者”應該為提點刑獄司下派人員,可以巡視地方上的刑獄案件。恰逢使者巡查案獄時,仆人翻供誣陷其主人。據(jù)宋法律,犯人在錄問、宣判、行刑之前都有翻供的權利。若犯人翻供,要進行“差官別推”或“移司別勘”。而使者卻錯誤地聽信了仆人的言辭,認為縣吏受賄,就把這一情況告訴志主。當時,志主為司理參軍,司理參軍也負責復審屬縣呈報案件,志主對此案件又進行審訊,上文所說徒以上案件縣只有初判性質(zhì),需要送往州來審判。志文載,“君審知其妄,執(zhí)法不回。”志主審后知使者錯審,真實情況為仆殺仆,而非主殺仆?!坝锌椭^君曰:‘主誤殺仆,行將赦原,豈宜與使者較是非,而媒怒也?!边@里牽扯宋代的一條法律,“諸主毆部曲至死者,徒一年;故殺者,加一等;其有愆犯決罰致死及過失殺者,各勿論?!盵3](P4315)而常人相殺,要依法當絞,既不應與“使者較是非”。宋代州級司法機關分二,司理院和州院,兩院共同負責縣屬案件的審理。戴建國指出:“司理院審理的案件,若犯人不服,則移送州院重審;州院審理的案件,犯人不服,則移送司理院重審。”[12]宋代審判制度中極具有特色的制度是“鞫讞分司”制,州級司法機關中,司理參軍審訊問罪,司法參軍檢法量刑。志文“繇是兩申其冤”,這里兩審可能是縣審和君審,君即司理參軍審訊后,由州級司法參軍檢法,最后交由知州定判。另一個可能是君審完后交由州院審理,兩審后由司法參軍檢法,最后知州定判。

      宋朝社會經(jīng)濟空前繁榮,其法律體系也是相當發(fā)達的。地方上司法機關分為縣、州、路三級,州級司法機關設有司理參軍和司法參軍,審判分離,構(gòu)成了地方上先進的司法審判制度,而提點刑獄司屬于路級司法機構(gòu),3個司法機構(gòu)的運作促進了宋代法律制度的完善。志文所載內(nèi)容對縣級、州級、路級司法機構(gòu)的運作提供了較好的案例,對研究地方司法機構(gòu)的運轉(zhuǎn)提供了史料支撐。

      (二)墓志所反映的宋夏戰(zhàn)爭中宋朝軍資供應

      志文載“元豐問罪西夏,朝廷重于勞民,而和僦車馬。君聞命從容,輒發(fā)常平錢造車市馬”。志文涉及元豐年間宋夏戰(zhàn)爭中宋廷軍資供應在基層運轉(zhuǎn)的兩個方面,一為租借車馬,二為發(fā)常平錢。有宋一代,不斷受到來自西夏的進攻,雖說宋朝在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都要比其他政權更先進,但在與西夏戰(zhàn)爭中一直處于劣勢。因宋夏戰(zhàn)爭中多在西北用兵,軍資供應問題便成為重中之重。志文提到“和僦”,“和”即和買,“僦”即租借,曹家齊所述:“宋軍運糧、運物資主要有車輛、牲畜、人力三種方式”[13],為籌措軍需物資,朝廷向民間百姓強制性低價收購或直接征用車馬,以此向西北用兵,此種“征用”,實際上是“抑配”,即強行攤派,這是壓榨百姓的一種表現(xiàn),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即志文所說“重于勞民”。

      常平倉,漢代時已設置,存儲錢糧以備災荒,宋時有了新的發(fā)展,呈半斂財半糴糶趨勢。[14]“常平倉錢谷,其在民者,有常錢,春散之,斂從夏秋稅”,[3](P7028)即常平錢從事借貸收息斂財一事。宋代與其他政權的戰(zhàn)爭時有發(fā)生,因此軍費的開支是十分巨大的,而宋代常平錢谷也多用來軍費補貼。志文載志主發(fā)常平錢造車買馬,以應對朝廷軍需物資的供給,取常平倉錢物以補軍費,史料有載,“丙戌,詔司農(nóng)寺以常平錢百萬緡,助三司給軍費……數(shù)年間有余積矣而兵食不足,故降是詔?!盵3](P3059)“又賜三司銀十五萬兩、江南兩路常平錢十萬緡,赴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司以備軍須”[3](P6662)“詔河北東路提舉司借常平錢四萬緡,分給大名府澶州糴軍糧”[9](P6869)“詔支成都府路常平米十萬石,梓州路常平錢五萬貫,差雇水陸運至韓存寶軍前?!盵3](P7440)以上皆是常平錢補軍費的史料記載,但大都是朝廷下達命令,各路、州、縣官員執(zhí)行。而志文中記載了志主作為河南省澠池縣令發(fā)常平錢造車市馬以備軍需,是下級官員遵從上級命令而實行的,此則志文內(nèi)容可補正史。

      四、結(jié)語

      《宋故王冒墓志銘》的出土,為我們了解志主及家族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可彌補志主史書無傳之闕。對志主家族仕宦的分析,可知其家族在當時社會地位為中等。志主葬于元符四年,此年號見于史書記載甚少,對此年號的考證可以加深對宋代年號的認識。志文中汪輔之、劉摯兩人的記載,可增補二人史料。對志主仕宦經(jīng)歷事件分析,為研究宋代地方司法審判以及宋朝軍資供應在基層運轉(zhuǎn)提供了史料參考,其學術價值不言而喻。

      猜你喜歡
      志文常平參軍
      傳書鴿
      阿梅
      西夏建筑裝飾構(gòu)件——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36
      唐代參軍戲未更名原因考
      戲曲研究(2018年1期)2018-08-29 01:18:28
      關公祭祀與演劇之個案調(diào)查——以常平、解州、蚩尤村三地為例
      中華戲曲(2018年1期)2018-08-27 10:04:20
      楊參軍
      油畫藝術(2018年3期)2018-05-23 09:23:52
      民企“參軍”需要把握的問題
      青 眸
      翠苑(2017年6期)2017-09-08 07:30:30
      沁陽市常平鄉(xiāng)九渡村
      中州建設(2017年1期)2017-07-12 16:40:46
      好男兒,參軍去!
      固原市| 栖霞市| 抚州市| 曲沃县| 乐昌市| 济宁市| 龙泉市| 贵南县| 灌南县| 桐梓县| 正定县| 东至县| 惠来县| 阿克苏市| 盘山县| 明光市| 崇仁县| 南漳县| 玉林市| 古蔺县| 甘洛县| 凤冈县| 武穴市| 土默特右旗| 明光市| 南木林县| 治多县| 晋宁县| 梓潼县| 荣昌县| 防城港市| 东光县| 林周县| 信宜市| 崇州市| 长泰县| 五峰| 资中县| 福清市| 思茅市|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