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浙江寧波人章紹洙,清末民初任吉林省濱江廳分防同知,參與哈爾濱早期城市發(fā)展,生平家世尚無專文論及。本文利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折件,以及朱卷履歷、方志、別集、書札、日記等珍貴史料,厘清了章紹洙(1865~1918)的生平家世,以期為哈爾濱地方史研究出一份力。
[關鍵詞]章紹洙;哈爾濱;濱江廳同知;生平家世
[作者簡介]許雋超(1969-),男,文學博士,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哈爾濱 150080)。
浙江寧波人章紹洙,清末任吉林濱江廳分防同知期間,參與了哈爾濱早期城市發(fā)展,其生平家世尚無專文探討。近年出版的東北地方史工具書,如《東北人物大辭典》,
《東北人物大辭典》編委組編:《東北人物大辭典》,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僅洪可堯主編《四明書畫家傳》,有“章紹洙”條:“章紹洙(1862~1915)生于清同治元年,卒于民國四年。字魯泉。鄞縣西河街(今寧波市海曙區(qū))人。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官刑部主事,歷署束鹿、行唐、內邱、無極、靈壽知縣,長春知府,有惠政。入民國任總統(tǒng)府秘書,袁世凱篡權,遂歸家不出。擅書法,楷書在歐、顏之間,筆力勁秀?!睂幉ǎ簩幉ǔ霭嫔纾?005年,第311頁。也未出“章紹洙”條。今運用檔案、方志、朱卷、別集等史料,就章紹洙的生平家世,盡可能做一番梳理,就教于家鄉(xiāng)父老及學界同道。
一、章紹洙的仕履
章紹洙的仕履,吉林巡撫陳昭常宣統(tǒng)二年三月九日《奏請以章紹洙補濱江廳同知》錄副折所載頗詳,茲全文迻錄:
副都統(tǒng)銜,吉林巡撫臣陳昭常跪奏,為遴員請補要缺同知,以資治理,恭折仰祈圣鑒事。竊查試署濱江廳同知朱繼經,前經臣奏請試署臨江府知府員缺,于宣統(tǒng)二年正月十三日,欽奉朱批:“著照所請等因。欽此。”所遺濱江廳同知一缺,自應揀員請補,以重職守。
爰查該廳奏設之初,本援奉天營口廳之例,專理交涉案件,名為江防同知。宣統(tǒng)元年閏二月,經臣與升任督臣徐世昌,會同奏請?zhí)砀募「畯d州縣各缺折內,以該廳轄境狹小,不足以資治理,請劃雙城府沿江之地以增益之,改為雙城府分防同知,經會議政務處議準咨覆在案。該處為東清鐵路總匯處所,華洋雜處,交涉紛繁?,F(xiàn)既改為分防同知,自應仍兼撫民之責,非有精明干練之才,不能勝任。吉省地處邊陲,人材缺乏,當于通省實缺、候補各員中,逐加遴選,非現(xiàn)居要缺,即人地不宜。惟有遵照東三省奏定變通補署章程辦理,以收得人之效。
查有奏留吉省補用,前直隸慶云縣知縣章紹洙,現(xiàn)年四十五歲,浙江寧波府鄞縣人。由附生中式光緒乙酉科舉人,丙戌科進士,奉旨以部屬用,簽分刑部福建司行走。遵海防例,報捐新班,先選用知縣。(光緒)十五年十二月,選授直隸束鹿縣知縣。(十六年)四月,丁繼母憂,十八年服滿,仍歸原省候補,歷署行唐、武邑、無極等縣知縣。三十年八月,奏補慶云縣知縣。三十三年五月,經升任督臣徐世昌、調任撫臣朱家寶調吉,派充公署秘書官。九月,代理長春府知府。三十四年十月,調署民政司僉事。宣統(tǒng)元年五月,奏請開去直隸慶云縣知縣底缺,留于吉林補用。
查該員才識穩(wěn)練,學問淹通,前在長春府任內,辦理各項新政,均有成效。該處為日俄路線交接之區(qū),其時尚未設立西路道缺,交涉繁重。該員任事期年,因應咸宜,以之升補是缺,人地實在相宜,由試署民政司使謝汝欽,呈請奏補前來,臣覆核無異。
合無仰懇天恩,俯念濱江廳地方緊要,準以留吉直隸慶云縣知縣章紹洙,升補濱江廳同知,實于內政外交,均有裨益。如蒙俞允,再由臣給咨送部引見,以符定章。除將該員履歷咨部查照外,理合會同東三省督臣錫良,恭折具陳,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宣統(tǒng)二年)三月初九日。宣統(tǒng)二年三月十八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币娕_北“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折件,文獻編號186761。亦載《吉林官報》1910年6期,第10頁。
陳昭常此折,將章紹洙服官仕履依次開列,可為定讞。需略作申說的,(一)生年。折內稱章紹洙宣統(tǒng)二年時四十五歲,即同治五年(1866)生。《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載,章紹洙光緒十六年時自稱二十五歲,即同治五年(1866)生,與此折吻合?!豆饩w朝上諭檔》載,光緒十二年(1886)五月,章紹洙以新進士引見時自稱十九歲,則為同治七年(1868)生。
秦國經主編:《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28冊,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8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光緒宣統(tǒng)兩朝上諭檔》第12冊,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88頁。同治五年與同治七年,應皆為官年,下文將談及其實年及卒年。(二)功名。折內載章紹洙光緒十一年中舉,翌年成進士。據(jù)章紹洙會試朱卷,具體名次為:“浙江鄉(xiāng)試中式第三十九名,會試中式第七十九名。殿試第二甲第七十七名,朝考第一等第七十二名?!?/p>
顧廷龍主編:《清代朱卷集成》第58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影印,第248頁。(三)濱江廳同知任期。陳昭常折并未言及,據(jù)《吉林省縣以上職官名錄1907年~1931年》記載,章紹洙宣統(tǒng)二年四月十三日(1910年5月21日)接任濱江廳同知,本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911年1月28日)卸任,由林世瀚代理。吉林省檔案館編:《吉林省縣以上職官名錄1907年~1931年》,吉林省檔案館1994年印行,第55頁。
二、章紹洙的家世
據(jù)章紹洙會試朱卷履歷:“章紹洙,(下欄)譜名立澧,字魯泉,號伯愚,又號北蒙,行二,同治丙寅(1866)年正月十三日吉時生。系浙江寧波府鄞縣學附生,民籍?!鄙蠙谒校甲嬷廖迨雷婷M,依次為及、修、仔鈞、仁嵩、文竦,章及自福建泉州南安徙居建安之浦城。九世祖衡居浙江杭州,十七世祖耀居新昌斑竹,遷鄞始祖學化。自高高祖至父,依次為圣宗、賢儀、堅、忠型、鏊。祖章忠型字鎮(zhèn)玉,號韻堂,監(jiān)生,著有《夢禪詩草》。父章鏊字小堂,號渠卿,同治三年舉人,官內閣中書,著有《琴妙館集》《許書古籀文考》;母趙氏,繼母馮氏,庶母舒氏。下欄所列者,胞伯章鋆字酡芝,號采南,咸豐二年狀元,仕至國子監(jiān)祭酒、廣東學政,著有《望云館詩文集》等。胞兄章詠沂字勺泉,號伯雩,監(jiān)生;胞弟名師濂(頤泉)、述洨(許泉)、祖洛(伊泉)、景涑(婺泉)、憲潞(彥泉)、秉漈(樵泉),胞姊妹四人。妻張氏,監(jiān)生、候選同知張景翰次女。觀此,其家世之詩禮傳家,書香綿延,大致可知矣。
章紹洙的生卒年,尚須再費些筆墨。光緒十六年七月十五日,慈溪人嚴信厚致函直隸天津道胡燏棻,為同鄉(xiāng)好友章紹洙乞援:
茲有懇者。敝友章魯泉,名紹洙,選授束鹿縣知縣。其家世代寒素。胞伯采南祭酒,諱鋆,在廣東學政任上逝世,宦橐蕭然。其尊人渠卿中翰,諱鏊,于壬午(1882)冬逝世,身后絕無恒產,兼有債累。時魯泉年十八,有妹五人,弟七人,魯泉歷年為舉婚嫁大事,以致負累益巨。丙戌(1886)捷禮闈,時年二十有二,魯泉文才既富,書法亦工,同鄉(xiāng)中以為必得館選,后授官刑曹,皆為惋惜。
當此英年,正宜觀政郎署,因戚友見其家累重大,遂力勸其改捐外職。魯泉因告貸湊集,于丁亥(1887)上兌。是年上京謁選,適值鄭工開捐,以致舊班被壓,戊子(1888)、己丑(1889)由京往返數(shù)次,旅資川費,均屬不貲。至去冬選得束鹿,方謂榮任在即,庶涸轍之魚,得以稍蘇。不意于三月由京告假回籍,而太夫人竟于六月初逝世。魯泉支持十年,一家二十馀口,賴以存活。今于勢窮力竭之后,而忽遭此大變,則宿累既不能清,而闔家實難以為計。弟見此情形,不忍坐視。因思束鹿之缺尚好,冀得一相識者署理,量予津貼,俾魯泉藉資糊口。
茲聞新補完縣之張令阜成,有調署之說,可否即以束鹿委張令署理?則伊與魯泉有年世兼親之誼,如蒙允準,庶魯泉略有分潤,而一家得以存活。伏乞閣下轉求中堂,并乞函商藩臺。倘蒙俯如所請,則一舉兩得,感荷隆施,豈獨身受者已耶!弟黼擬秋后入都供職,弟厚擬賑捐,湊有成數(shù),即當旋津,知關雅注,用敢附陳。肅此布懇,祗請臺安,鵠候好音。不具。
寧波大學張如安先生《嚴信厚庚寅文稿及其史料價值》一文,首次披露了嚴信厚《致胡道七月十五日》札,見《天一文苑》2015年第1輯,第152頁。感謝張先生提供原件圖片。
札內敘章紹洙家事甚悉,有不足為外人道者。嚴信厚言章紹洙中進士時,年二十二歲,即同治四年(1865)生,應為章紹洙的實際生年。出生具體日期,應即會試朱卷履歷中記載的正月十三日。關于章紹洙的卒年,鎮(zhèn)海人王榮商有《挽章魯泉同年并引》詩,小引云:“魯泉高才早達,以不得館職,神志摧頹。晚年銳意維新,卒亦無所表見,可悲也?!痹娫疲?/p>
妙年提筆上丹除,舉鼎懸知力有馀。失意津門常聽鼓,偷閑旅舍亦觀書。旁窺譯象談新政,晚逐潛虬起故渠。湖海浮沉身已老,幾聞云氣出吹噓。王榮商《容膝軒詩草》卷八,民國間補刻本。又,王榮商《容膝軒文集》(民國間補刻本)卷三《贈湯鴻九序》文有云:“余所識郡中才俊士以百數(shù),而最心折者兩人,曰章紹洙魯泉、湯嗣銜鴻九。兩人者,皆少余十馀歲,而先后與余為同年,又申之以婚媾,故余皆深知其為人。魯泉短小精悍,而宅心長厚;鴻九磊落軒爽,而稟氣剛勁。其質性弗盡同,然其孝于親,友于兄弟,篤于友朋之義,無弗同者?!?/p>
王榮商與章紹洙同科進士,且有姻親,記載頗可信。王榮商詩集編年排列,此詩前三題依次為《次韻送李權時游學美國四首》《送外孫林國鎬游學美國次方婿韻四首》《挽瞿文慎公鴻禨》詩,李權時、林國鎬民國七年(1918)赴美留學,瞿鴻禨卒于民國七年三月十五日。后第四題為《立秋前一日作》詩,是年七月初二日立秋,章紹洙民國七年(1918)夏卒于京師,應可推知。
三、章紹洙的才干
前引陳昭常奏折,言章紹洙“才識穩(wěn)練,學問淹通”;王榮商挽詩,亦言其“旁窺譯象談新政”,評價皆頗高。章紹洙署直隸無極令時,進士同年賀濤之子賀葆真,曾在日記中寫道:
二十九日(6月1日),劉平西設筵亞羅天番菜館,邀余侍家君往,余以體微不適辭。在座者有章魯泉先生。先生名紹洙,某縣人,吾父丙戌同年。曾署武邑、內邱,現(xiàn)署無極,通中西學,能文章,有著述,所著《琉球志》最有名。其署武邑也,閱書院課卷,平騭佳惡最允當,信都之能文者,爭假武邑人之名氏,以應其課,余亦時試為之。其在內邱論物產氣候之稟,論精而文佳,吾父屢嘆稱之。
徐雁平整理:《賀葆真日記》光緒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條,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第110-111頁。
章紹洙少年登第,精通制藝,本在情理之中。其能“通中西學”,同年賀濤為之折服,必真有過人之處,非耳食者可比。章紹洙“論物產氣候之稟”有云:
竊以中國自海通后,六十年來,凡明達時勢者,莫不曰興商務。興商務,而富厚之效卒莫覩者,蓋徒震虛名而不求實際,則雖有振興之計,亦欲施而無從。間嘗查考歐美國勢,如英、美、德、法,固號稱商務極盛之國,然其實,則美與德、法,致富之道在于農;至英于商界久列第一位,然倫敦一城,紡紗錠子至數(shù)十兆枚,鍋爐至數(shù)萬座,則致富之原由于工。蓋未有農業(yè)衰薄,工藝窳陋,而商務能興盛者也。若非以農工先植其基,則雖古昔之計然,與今之法斯德氏、斯密亞丹氏,徒持空虛之理論,而遂謂足以興商,亦斷無是理。故謂為商務競爭之世界,不如謂為實業(yè)競爭之世界,尤為精當也。
文作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時署直隸內邱知縣。章紹洙弟章述洨曾留學日本,章紹洙本人則無海外求學、考察經歷。此文視野之開闊,體察之精到,今日讀之,仍為確論。其深厚的時文功底,亦于此顯現(xiàn),“論精文佳”云云,殆非虛譽。直隸總督袁世凱于文末批云:“稟述天時、地利、土宜,表列物產、制造、商業(yè),條分縷晰,朗若列眉。至審棉質,疏運路,亦均確有所見。該令蒞任甫經數(shù)月,乃能留心考求若此,深堪嘉尚。”
《署內邱縣章令紹洙呈報本境物產稟并批》,甘厚慈輯:《北洋公牘類纂》卷二十三,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影印,第1727-1730頁。
章紹洙隨后還大力倡導改行憲政及地方自治,雖一時風氣使然,而識見弘通,得邀大憲青目,則絕非偶然。章紹洙任無極令時,所呈“稟陳改行憲政各項事宜”文有云:
敬稟者,竊以泰西列強之興盛,其事近在百馀年,而其原因則由于改正政體。自盧騷、孟德斯鳩“天賦人權”之學說興,而民族主義之政體成,內治既修明,則國力自臻于鞏固;自達爾文、斯賓塞“物競天擇”之學說興,而民族帝國主義之政體盛,內力既鞏固,則國勢益見其雄強。
后附袁世凱批:“來稟閱悉。融會中西政治家言,于憲法源流,了如指掌,此等筆墨,豈易于簿領中求之!”
《無極縣章令紹洙稟陳改行憲政各項事宜文并批》,甘厚慈輯《北洋公牘類纂》卷二《自治二》,第129~137頁。民國《無極縣志》卷七《職官志·宦跡》載:“章紹洙字魯泉,浙江人,進士,光緒三十年任。和易近民,故事事士紳樂為之助。值創(chuàng)辦學堂,勸導有方,富者捐資,能者宣勞,極邑教育之萌芽,實公啟之?!泵駠迥赉U印本。章紹洙任慶云知縣時,呈有“稟陳立憲事宜文”,倡議地方自治,袁世凱閱后極為嘆賞,批云:“兩稟及夾單均悉。批閱之馀,覺識解明通,才猷卓絕,合新舊學術融為一爐,于政界情形洞若觀火。具此詣力,久困末吏,未免老驥伏櫪之嗟,知人不明,引為深恨。仰即料理來津,以便商詢事件?!?/p>
《慶云縣章令紹洙稟陳立憲事宜文并批》,《北洋公牘類纂》卷二《自治二》,第137~144頁。
章紹洙服官直隸時的這些稟文,并非紙上談兵,徒為具文,經袁世凱批示后,隨即逐步付諸施行。據(jù)《東方雜志》載:“章大令紹洙前在慶云縣任內,曾將該縣舊設之親民局重加組織,易名為慶云自治局,招集邑紳,訂定章程十二條,稟經直督暨天津自治局批準。并由天津自治局飭改名為慶云縣自治公所,以免與該局相混,當由后任遵照辦理。”《東方雜志》第四卷第十號,光緒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發(fā)行。章紹洙后代理長春知府時,仍持續(xù)推行地方自治。
《吉林教育官報》第十七期“自治研究會招生消息”條:“長春勸學所內,創(chuàng)設自治會,已非一日。茲因章守與本城紳董議定章程,在研究會內設一法政學堂,使各鄉(xiāng)約、甲長,會同本地耆老,選取品行端方,學有根底者,送城考試后,再行入堂學習。”光緒三十四年九月發(fā)行。惜服官吉省僅四載馀,宏圖尚未大展,即為袁世凱召至京師,年未六旬而歿,不免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