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雨
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面對自己的女兒,父親們通常是格外寵溺,舍不得打也舍不得罵,展現出鐵漢的柔情一面。當然了,我的父親是不會打我罵我的,但我不得不說他是“冷酷”的。
記得中考前填報志愿,幾次模擬考試下來我的成績并不穩(wěn)定,不敢說一定能考上重點高中,媽媽安慰我不要有壓力,即使自費也會讓我在最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下讀書。當時我滿懷期待地給還在外地的爸爸打電話詢問他的意見,卻意外遭遇了一頓暴擊,他說:“報考這種事還用問我們,你自己不能決定嗎?如果考不上最好的高中,干嘛還要念書?不如直接去打工好了。就報重點高中,考上了就繼續(xù)念,考不上就不念了,自己沒有能力,即使自費去上學了終究是浪費國家資源?!?/p>
我拿著電話說不出一句話,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我不明白我的父親為什么會跟我說出這樣一席話,別人的父母在考試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百般呵護,生怕一點情緒的波動影響考試的發(fā)揮,而我自己的父親竟然說考不上不念了。一面是失落和恐懼,另一面又為父親的態(tài)度而傷心,這真是我的親爹嗎?
母親察覺到我的異樣,說:“你爸是故意刺激你的,他就這么說說,怎么可能真就不讓你念書了呢?”當時我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又怕考砸了不能升入高中,在忐忑不安中拼命進行最后一個月的復習。慶幸的是,最后我順利考入了重點高中。但是,爸爸的“冷酷”終究還是一道難解的陰影,深深留在了我的心里。
我生于一個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中,父親奔波養(yǎng)家,母親操持家事。我大多的陪伴來自母親,因為父親長期在外忙碌,鮮少賦閑在家。要說了解,我想母親是更了解我的脾氣秉性的,畢竟她每天接送我上學,而在路上我習慣于絮絮叨叨地講述在學校發(fā)生的瑣事。要說溝通,作為女性的細膩和柔情使她占了上風。這樣說來,好似父親與我的關系不甚親密,然而這一切在一次奇妙的契機中發(fā)生了改變。
那是大一結束后的暑假,期末考試結束后我立即收拾行李坐上了回家的火車,因為我想念家鄉(xiāng)熟悉的街道,想念媽媽做的紅燒肉。但是當我像脫韁的野馬沖出火車站時,在外面等待我的竟然只有我的父親,我當即問:“我媽呢?”“你媽外出學習兩個月,這個暑假不回來了?!蔽野钟靡回炂届o的語氣說,接下來就是一路無話,我趴在車窗上漫無目的地張望,仍沉浸在這個假期沒有母親陪伴的噩耗中,同時我也確實不知道該與父親說些什么,顯然對于單獨相處我們兩個都很不自在。
家里的衣食住行向來是由母親全權負責、一手操辦,父親跟我是名副其實的甩手掌柜,這次母親外出兩個月,意味著我們要自己做飯自己洗衣自己收拾屋子。我跟父親并肩走在菜市場,仿佛是來到一個異世界,擺在柜臺上琳瑯滿目的瓜果蔬菜,看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粗赃叺拇髬屄槔靥魭卟朔胚M自己的籃子同時還老練地與攤主討價還價,那叫一個服!我問不知所措的父親今晚吃什么,他一臉茫然,說買點白菜西紅柿之類的簡單炒幾個菜就行。他用粗糙的大手把柜臺上的西紅柿翻了個遍,最后拿了三四個裝進袋子,我知道其實他不會挑蔬菜,只是照貓畫虎學個樣子而已。此后的一個月我的味蕾遭受了慘絕人寰的虐待,每天吃著沒有炒熟的胡蘿卜,還有恒久不變的主菜西紅柿炒雞蛋。
我跟父親就像是兩個新生兒,開始學習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共同學習怎樣做飯怎樣洗衣服,怎樣把日子過得像是那么一回事。漸漸地父親做的米飯開始變得香糯可口,西紅柿炒雞蛋也成了他的拿手招牌菜?!蔼毺帯睂τ谖覀儊碚f也變得不再難熬,我們倆開始慢慢相互了解。父親曾經希望我學習法律或有關經濟的專業(yè),對于我的文學類專業(yè)不甚滿意,但他竟安靜地聽我講述文學界大咖的奇聞異事,讀我寫的小說,有時甚至還會評論一番,雖然對于他提出的意見我總是張牙舞爪地進行反駁,但我感覺到父親正在努力接近我的世界。
當然,在相處過程中我也在逐漸掌握父親的生活習慣,他不喜歡吃海帶,口頭禪是“慌什么”,他不喜歡我做事慌慌張張、毛毛躁躁,在他看來再緊急的事情都要有條不紊地做才對。閑暇時間,父親喜歡炒股。母親是保守派,認為銀行才是家中積蓄最好的容身之所,股票風險太大,尤其對于父親這個外行人來說,因此對父親投資股票一直持反對意見。但在相處中我發(fā)現父親炒股并不是跟風之舉,每天他都會關注發(fā)生在國內國外的大事小情,研究他關注的公司的政策以及活動,沉浸在我一看就眼花繚亂的股票走勢圖等數據中。而只要談論起股市他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話莫名就會多起來,而且每天他都會接到很多來自朋友的電話,咨詢他對最近股市行情的看法。
我意識到自己此前判斷的偏執(zhí)之處,任何人都不是出身就自帶技能,大家都是在學習中慢慢積累知識與經驗的,父親對經濟感興趣,自然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較多,他買了很多關于投資和股票的書籍,每天都看財經新聞,他不是盲目炒股而是理性投資。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也開始關注國家的經濟形勢,發(fā)現國家頒布的政策其實對股市或多或少會有影響,而各公司的經營情況也與其股票密切相關,慢慢地我與父親也常一起討論股市行情。
基因這種東西是真的會遺傳的。父親自小就對機械感興趣,聽奶奶說他常常會把家里的小家電拆得零七八碎,但是也能原樣裝回去。自我有記憶以來,家里的電視或是冰箱壞了都是爸爸修好的。爸爸不僅車開得好,對修車也頗為擅長,親朋好友的車有什么問題總是要向他請教一二。
他看我在家閑著無聊,就決定送我去學車。常常說女孩學車慢,車感不好,向來執(zhí)拗的我從來不肯服輸,“誰說女子不如男”,況且我爸那么懂車,怎么說我也不能給他丟臉,所以在教練講解時總是聽得格外認真。等真正上車時,我手握方向盤,感覺車子的緩緩移動,這一切都帶來一種成就感。起初教練只是讓我們在極緩慢的速度下“倒庫”、“側方位停車”、“過S彎”等,在逐漸熟練后,開始帶我們上路。當教練讓我不斷踩油門加速加檔時,我第一次感覺到開車帶來的快感。我很順利地就拿到了駕駛證,每個科目都是一次性過。我總是開玩笑地跟爸爸說:“你看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車夫的女兒會開車。”而他也會露出一臉的洋洋得意。
我總是聽母親說父親是這個家的頂梁柱,給了她莫大的安全感。過去我對母親的這一番話頗為不屑,認為這是封建大男子主義的殘留思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你永遠的依靠?,F在我剛參加完研究生考試,成績還沒有出來,但我感覺自己發(fā)揮得并不理想。父親并沒有多問什么,他說:“只要你還想讀書,爸爸就會支持你,再準備一年完全沒有問題?!?/p>
我瞬間被擊中淚腺,好像有了他這番話,什么困難都不在話下了。在畢業(yè)這個關節(jié)點同學們都是多管齊下,既會關注招聘信息精心準備簡歷,也會參加公務員考試,為的就是達到畢業(yè)與就業(yè)的無縫銜接。而我可以說是一門心思全都撲在了考研上,錯過了很多機會,我的內心是焦慮的,擔心考研失敗,擔心畢業(yè)后沒有一個合適的去處。
父親的話讓我焦躁不安的心沉靜下來,我想人難得發(fā)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果不為了自己所愛而努力,那還要為了什么而奮斗呢?父親的話是對我的安撫,也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也許父親對我并不是“冷酷”的,只是我們給彼此的時間太少,缺少深入了解的機會。我們總是依仗著天然的血親聯系,認為父母與孩子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是不需要花時間進行過多經營的,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其實并不容易。我愿意給自己與父親更多的時間,我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重新認識這個給我生命的人,也愿意讓他來我的世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