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春倫 攝影◎Stéphane Barbery
日本京都有三大祭:5 月 15 葵祭、7月 17 祇園祭、10 月 22 日時代祭,其中葵祭發(fā)源時間最早??溃钤绫环Q為賀茂祭,起源于距今1400年的欽明天皇時期。據(jù)說,欽明天皇在位的某年,國內(nèi)風雨交加,五谷不豐,于是天皇指派賀茂神社的神官舉行祭典,祈求神之保佑,此后便風調(diào)雨順了。819年,隨著日本朝廷定立律令制度,賀茂祭也成為國家祭典的一環(huán)。賀茂祭之所以又被稱為葵祭,則是因為1694年,德川幕府在重振葵祭(之前因戰(zhàn)亂而中斷)時使用了大量葵葉。眾所周知,德川家紋即是三葉葵紋。葵祭又是賀茂御祖神社及賀茂別雷神社的例祭,此二神社是京都的保護神。《山城國風土記》有個傳說,賀茂建角身命的女兒玉依媛命在川邊玩耍的時候,撿回丹涂矢(箭尖涂紅丹的箭)放在床邊,懷孕產(chǎn)下男兒。賀茂建角身命設宴問:“汝當讓父飲其酒”,男兒仰天奉獻酒杯,升天而去。其子稱為賀茂別雷大神,為賀茂別雷神社的主神,而賀茂御祖神社祭奉賀茂建角身命及玉依媛命。相對于祇園祭的庶民性,發(fā)展千年以上的葵祭則代表的是京都王公貴族文化。(圖片來源:Flickr.com,版權歸原攝影師所有)
葵祭由宮廷之儀、街頭之儀和神社之儀三部分組成。其中最受人關注的是街頭之儀。
街頭之儀分為上、下午兩場。上午場從京都御所出發(fā),到達賀茂御祖神社,下午場再從賀茂御祖神社到達上賀茂神社,參與祭典的人們皆著平安時代后期的服飾。
隊伍以天皇的勅使為中心,其他還有檢非違使、內(nèi)蔵使、山城使、齋王代等陣列,總共約有500多人、36匹馬、4頭牛、2臺牛車、輿一臺。其中,早年用來給大官乘坐的牛車叫“御所車”,車外掛滿紫藤花;很吸引人的大傘叫做“風流傘”,傘面上裝飾有華麗的牡丹等季節(jié)性花飾。
齋王代是葵祭女子隊列里的焦點,有著高貴的地位。齋王代列包括命婦、女嬬、童女、騎女、女別當、采女等等。在古時候,齋王代通常由天皇的女兒擔任,后來則開放,從未婚的京東貴族女子中遴選。有家族三代、姊妹都為齋王代的例子,呈現(xiàn)了葵祭的上層文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