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上凍了!”奶奶說這話時,我便知道,哈爾濱的冬天真的來了??窗?,天凍裂了,漏下朵朵晶瑩的雪花;地凍厚了,上面的新雪蓋著下面的舊雪;松花江凍硬了,流動的河流結(jié)成了锃亮的冰場,連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蘆也凍得“嘎嘣脆”了。
這時候,奶奶也要忙著凍年貨了。奶奶有七兒一女,一大家人,雖不富裕,但生活從不單調(diào),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總能變成美味。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
聽到女兒唱這童謠,我便會想起奶奶的棗饅頭。每到年前,奶奶都會悄聲早起,把一大盆雪花面粉和成面團(tuán),接著把面盆放在炕頭,蓋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靜靜地等待了。等到面團(tuán)漲得胖鼓鼓,奶奶便鋪開案板,端來洗凈的紅棗,開始做棗饅頭。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團(tuán)在她手里揉搓、翻轉(zhuǎn)、按壓,一會兒變成美麗的玫瑰花,一會兒變成盤旋的飛龍,一會兒變成層層疊疊的寶塔,一會兒又變成“呆萌”的小刺猬……讓人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當(dāng)清新的麥香伴著棗子的甜香飄來,我們便知道饅頭蒸好了,團(tuán)團(tuán)地圍著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給我們嘗鮮,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凍起來,留著過年吃,也取個“蒸蒸日上”的好彩頭。
過去,哈爾濱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運(yùn)不進(jìn)來,想要過個豐盛年,是要動些腦筋的。凍水果便是一個簡單又實(shí)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還是海棠果兒,只要天一上凍,奶奶便趕緊去早市買了,一股腦兒地凍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們天然的大冰箱。還別說,當(dāng)嬌嫩的果子經(jīng)住了冰雪的考驗(yàn),凝聚了天地的靈氣,吃起來,味道更鮮美,也更獨(dú)特。
當(dāng)然,凍水果也是有些講究的,比如凍梨,奶奶首選花蓋梨。這是我們當(dāng)?shù)禺a(chǎn)的梨,據(jù)說它耐旱,又耐寒,開花時,花白如雪,很合哈爾濱人的心意。說來奇怪,一提到花蓋梨,我也會“腦補(bǔ)”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些詩意的畫面。
出門一看,花蓋梨黃色的果皮已經(jīng)凍得烏黑透亮,摸上去也是硬邦邦了,這便是凍好了。想吃時,提前拿進(jìn)屋,放到?jīng)鏊枥锝鈨觯覀兎Q之為“緩”,緩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層透明的冰殼,敲碎冰殼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燒得暖暖的炕上,吃上一口清冽彈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個爽!過年時,爺爺和爸爸他們總要喝上幾盅,酒過幾巡,奶奶便會端來凍梨,既幫著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這些凍出來的美味,在別處是吃不到的。長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試過用冰箱做,可怎么也凍不出老家的味道。幸運(yùn)的是,如今九十多歲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一聽到我們過年回家,她又開始張羅凍年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