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雨后初晴的早晨,走在被雨水沖刷一新的步道上,心情格外美麗。葉兒綠了,花兒艷了,連蝸牛都不知從哪里鉆了出來。因為平時很少能見到鉆出殼的蝸牛,我便蹲下仔細觀察起來。它趴在那里,探出頭部,伸著觸角,好像在動,又好像沒動?;蛟S是身上有黏液的緣故,它的身后留下一串清晰的“足跡”,似乎在昭示它的功勛。是啊,對于蝸牛來說,那大約5厘米的“足跡”或許真是值得炫耀的功績。我不知道走出這樣一段距離耗費了它多長時間,但就我觀察的那刻來看,它用柔軟的身體馱著堅硬的殼慢慢蠕動,走出了不到自己身體長度三分之一的距離?;蛟S,對于蝸牛來說,走出自己身體的距離,本身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蝸牛很慢,一指長的路好像要走一個世紀,軍艦鳥很快,能以每小時150多千米的速度飛行;毛竹生長迅速,平均每分鐘可以長高2毫米,而多肉植物生長緩慢,有些養(yǎng)了幾年好像也沒有太大變化;烏龜很慢,兔子很快;樹懶遲緩,獵豹迅捷……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人也一樣。
網(wǎng)上有一首很火的小詩:“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3個小時,但加州時間并沒有變慢;有人22歲就畢業(yè)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50歲才當上CEO,然后活到90歲。有人依然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奧巴馬55歲就退休,特朗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tǒng)?!泵總€人都有自己的發(fā)展時區(qū),在自己的時區(qū)里沒有快或慢,一切都準時。
其實,生活在什么時區(qū),是一個涉及個人選擇和個人追求的問題。北京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許多人以擠地鐵開啟忙碌的一天,鎮(zhèn)江人步調(diào)緩慢,悠閑的一天從吃早茶開始;有些職業(yè)需要長期在外奔波,有些職業(yè)需要整天伏案工作;有人喜歡旅行,把腳印留在路上,有人鐘情閱讀,讓心靈遨游書海;有人喜歡熱鬧,有人選擇安靜;有人喜歡跑步,有人習慣散步……擇一城,擇一業(yè),擇一生活方式,所有的選擇構(gòu)建了屬于我們自己的時區(qū)。
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是做得越快越好。有些事可以徐徐圖之,有些事不必汲汲以求??旎蛘呗瑢蛘咤e,領(lǐng)先還是落后,往往沒有絕對的區(qū)分。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把握自己的節(jié)奏,遵從內(nèi)心的選擇,如此而已。
我們沒有落后,我們也沒有領(lǐng)先,在自己的時區(qū)里一切都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