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 王曉博 劉波
摘要:面對蓬勃發(fā)展的新媒體,傳統(tǒng)媒體需有效地占領新聞輿論制高點。邢臺廣播電視臺以寫好“記者感言”為抓手,著力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實踐給人們以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記者感言 講政治 真本領
如何讓主題宣傳、典型報道、民生新聞等這些新聞輿論工作中的重頭戲出新出彩?邢臺廣播電視臺推出的“記者感言”,讓人眼前一亮。這些在重點新聞之后播發(fā)的“記者感言”,有效地將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落到了實處。
言之有“理”
一篇好的“記者感言”,直面問題,針對性強,能讓人們對新聞事件更加關注,發(fā)揮著引領輿論的作用,因此,要言之有“理”。
令人遺憾的是,一些“記者感言”,有的文字平庸,說不到“理”上;有的分量不夠,“理”不足;有的沒有深度,“理”不到位。因此,一篇好的“記者感言”應凸顯特色,亮點紛呈,讓人喝彩。我們常??吹?,一篇并不顯眼的新聞,配上內涵豐富,結合口播特點的“記者感言”,會使新聞的“身價”陡增,迸發(fā)出新的活力,擴大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效果,這就是“記者感言”的魅力。
2018年是邢臺市正式開啟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新征程的開局之年。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對提高邢臺城市形象和綜合競爭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邢臺市各個行業(yè)和各個部門都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主動參與,以極大的政治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為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盡職盡責,貢獻著自己一份力量。然而,極少數(shù)部門卻熟視無睹,他們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不積極,拖了全市的后腿,這與全市廣大民眾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爭先恐后的氛圍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面對這種狀況,在有關部門配合下,邢臺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深入到一些單位明查暗訪,批評了他們在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存在的懶作為、不作為的人和事。為提升這些新聞的影響力,他們在每一篇新聞后面,都寫有言簡意賅,切中時弊的“記者感言”。
由于這些“記者感言”短小精悍、觀點鮮明,用簡短、生動、有力的語言對事件加以概括點評,用事實說話,與新聞相得益彰,因此,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增強了全市干部群眾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有力配合和促進了全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深入扎實的開展。
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的“記者感言”對弘揚主旋律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新聞實踐中我們常??吹剑械摹坝浾吒醒浴蔽淖植簧?,可說不到點上,有的本來不需要過長的文字,但為了所謂“隆重”些,以顯示對該新聞“重視”,卻非要寫上冗長且內容空虛的一大段話,結果成了新聞的累贅。有人形容說:“記者感言”成了“筐”,什么東西都往里邊裝,久而久之,“記者感言”形同虛設。
一篇過硬的“記者感言”,會成為新聞的“附加值”,增加新聞的“含金量”。因此,從業(yè)者應下苦功夫,錘煉筆力,把“記者感言”寫得豐富些,杜絕空洞無物,做到文字雖少但充滿可讀性,篇幅雖小有較強的指導性,力求讓思想性強、內容充實的“記者感言”在新聞輿論場上大顯身手,為傳播正能量“添磚加瓦”,發(fā)揮其獨特作用。
“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并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事跡,但她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卻一直深深印在學生們的腦海里。她像千千萬萬普通的人民教師一樣,在學生們心中播撒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用心血和汗水澆灌他們茁壯的成長。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她帶著對學生、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堅守,用滿腔熱忱的工作態(tài)度詮釋者為人師者的責任和意義”。
以上是新聞《辛陽: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中的“記者感言”。沒有華麗的言語,卻將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形象躍然紙上,贏得了人們?yōu)檫@位可敬的基層教師點贊。對此,有人評價說,這篇原本不起眼的新聞,之所以能引人注目,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言之有“物”的“記者感言”功不可沒。
典型人物宣傳是主流媒體中常見并被人們關注的新聞,過去千篇一律的表現(xiàn)手法,往往達不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如何將“陳”菜做出“鮮”味,使老題材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宣傳效果,應是記者用心琢磨的課題。上面這篇新聞,由于較好發(fā)揮了“記者感言”作用,走出了固有的宣傳思維,跳出了傳統(tǒng)新聞的窠臼,無疑給該新聞加了分。為此,邢臺廣播電視臺新聞欄目制片人還將此作為范例,組織編輯記者進行學習,舉一反三,使大家從中受到了啟示,只有創(chuàng)新手段,才能贏得宣傳新天地。鞭策著他們俯下身、沉下心,做新聞匠人,寫出更好更多的“記者感言”。
言之有“情”
言之有“情”的“記者感言”激勵人們向善向上,給予受眾有益啟迪和鼓舞。因此,如何把新聞內涵挖掘出來,將“記者感言”寫出味道,做到以“情”動人,引起大家共鳴,真正發(fā)揮它獨特的新聞輿論引導作用,是從業(yè)人員必須做好的一門功課。
“縱使前方晴日少,任風雨,路迢迢。這是白茹云曾寫下的一句話,正是這份豁達從容,使她魅力無限。對白茹云來說,所有能看到的美,都是暫時的、表面的,而這種表面上能看到的美,根本無所謂,也不重要。面對苦難的挑戰(zhàn)、死亡的威脅,她不慌不忙,無所畏懼,她的美不傾國傾城,但傾盡了全力。白茹云的動人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激勵人們要熱愛生活,在人生這個大舞臺上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p>
以上是新聞《白茹云:把苦日子過成“詩意人生”》中的“記者感言”。這一段有文采的“記者感言”,不僅升華了主人公形象,同時也深化了新聞主題。白茹云是邢臺人,她參加《中國詩詞大會》后,不少媒體對她進行了報道。作為家鄉(xiāng)媒體,邢臺廣播電視臺在宣傳白茹云事跡中沒有人云亦云,而是獨辟蹊徑,運用各種形式宣傳她的感人故事。僅以新聞欄目為例,他們以寫好“記者感言”為突破口,力求將新聞做得有特色、有亮點。試想,一篇備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新聞,后面播發(fā)的“記者感言”沒有分量,怎么能去打動人們的心?因此,記者要用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記者感言”去感染受眾,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
旗幟鮮明講政治
寫好“記者感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旗幟鮮明地講政治。只有這樣,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寫出高屋建瓴、思考深刻、影響面廣為受眾喜聞樂見的“記者感言”,使“記者感言”真正成為正確引導輿論,進一步提升新聞影響力的精神高地。
在媒體形勢發(fā)生深刻變化的今天,“記者感言”無疑是傳統(tǒng)媒體堅持內容為王和新聞競爭的重要手段,體現(xiàn)著新聞媒體的政治智慧和從業(yè)者的政治素質。因此,寫好“記者感言”要做到“頂天立地”?!绊斕臁本褪恰罢驹谔彀查T上想問題”,全面深刻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立地”就是 “站在田間地頭找感覺”,撲下身子,心系基層,吃透下情,了解民聲、民意。只有將“頂天”“立地”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寫出的“記者感言”才會既“高大上”又“接地氣”,既有“顏值”又有“內涵”,彰顯主流媒體的政治高度和思想厚度。
練就一身真本領
言論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好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沒有“兩把刷子”,寫不出高水準“記者感言”。
一篇新聞可能不受人們關注,但新聞后面有思想內涵,振聾發(fā)聵的“記者感言”,能起到給人啟迪、引人思考的作用。因為“記者感言”于作品有點睛之功,肩負著評論的重任,生動、深刻的“評”和“論”到位了,新聞輿論效果會有一個質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讓“記者感言”彰顯特色,精準引導輿論,更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應有強大的理論儲備。因此,從業(yè)者要發(fā)揚工匠精神,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勤于思考,積累多方面知識,打好業(yè)務功底,練就一身真本領,提高新聞評論的寫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叫得響的“記者感言”,一旦遇上“急就章”,也能夠高質量完成好任務。
學習永遠在路上
把學習作為自己進步的永遠追求,讓浮躁的心靜下來,自我加壓,奮發(fā)進取,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好地精品力作面世。寫好“記者感言”,應向央視“央視快評”等專欄學習,從中汲取營養(yǎng)。
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媒體產品和如火如荼的媒體競爭,廣播電視隊伍遠不能適應日新月異形勢發(fā)展的要求,其中文字水平就是一個弱項。一些記者不是潛心研究新聞業(yè)務,而是熱衷于趕場子、泡會場,要么向采訪對象要現(xiàn)成稿子,要么在網上復制別人現(xiàn)成的東西。久而久之的結果是,業(yè)務荒廢了,腦子空了,稿子不會寫了。多年來,《邢臺新聞聯(lián)播》欄目編輯記者們鍥而不舍,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學習、培訓、練兵等活動,并養(yǎng)成了這樣一個好習慣,每周六召開新聞業(yè)務研討會,研討會形式多樣、不拘一格,他們以如何寫好“記者感言”為切入點,對上一周播出的新聞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梳理和點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使他們從中受益匪淺,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達到了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單位:邢臺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