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繼才 龔光耀 孫磊明
摘 要:近年來玄武巖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但玄武巖纖維在大規(guī)模推廣過程中,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嘗試采用不同的微米級改性顆粒,來完成對玄武巖纖維的改性附著處理,改善纖維表面粗糙度,對比不同改性粒子的改性效果,選擇最佳的玄武巖改性顆粒。
關(guān)鍵詞:玄武巖纖維改性處理;硅炭黑;硅藻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1.030
1 研究背景
玄武巖纖維自法國人于1923年獲得拉制相關(guān)的纖維專利以來,距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1]。近年來,玄武巖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玄武巖纖維(Basalt Fiber,BF)的生產(chǎn)極具特色,原料十分簡單,只需要由火山噴發(fā)冷卻形成的玄武巖礦石,經(jīng)過高溫加熱處理,重新回歸熔融狀態(tài),隨后通過拉絲合金漏板,即可獲得玄武巖纖維[2]。這一生產(chǎn)過程中,沒有多余的高污染產(chǎn)物,符合當今的綠色發(fā)展理念[3]。同時,玄武巖纖維也具備較好的物理、化學性能,絕緣性好,力學性能優(yōu)異,且高溫穩(wěn)定性遠高于玻璃纖維和碳纖維[4]。關(guān)于玄武巖纖維的相關(guān)研究由來已久,取得了不錯的纖維改性成果。在纖維改性領(lǐng)域較為常用的方法,有硅烷偶聯(lián)劑改性、高能激光改性、納米粒子改性、酸堿腐蝕處理等。本文對比兩種主成分為二氧化硅的微米級粒子——硅炭黑和硅藻土,硅藻土為特殊的多孔結(jié)構(gòu),硅炭黑為硅炭兩相材質(zhì),探究其在玄武巖纖維改性上的應用效果。
2 實驗研究
2.1 改性粒子處理及分析
本文采用的改性方法為懸濁液附著吸附處理,利用偶聯(lián)劑的枝接作用,來完成顆粒對纖維表面的粗糙化處理過程。
鑒于硅炭黑的硅炭雙相結(jié)構(gòu),對硅炭黑顆粒進行熱重分析,分析結(jié)果如圖2.1所示。
由熱重分析可知,硅炭黑兩相材料中含有約60%的生物碳成分,其余成分為無定型二氧化硅。生物質(zhì)碳這一成分有利于其余樹脂的結(jié)合。
首先對兩種改性粒子球磨處理,細化顆粒,使得顆粒均勻性更好,對球磨前后的粒子進行粒徑分析。球磨前后的硅藻土如圖2.2所示。
球磨處理前的硅藻土如圖2.2(左),粒徑范圍大,平均粒徑約為37 μm,遠大于顆粒附著要求,其中4.5 μm以下的顆粒僅占2.6%左右。球磨后如圖2.2(右),10 μm以下的顆粒占比大幅提高,但仍有較多大顆粒存在,平均粒徑24 μm,滿足附著需求的4.5 μm以下的顆粒約占35%。
硅炭黑顆粒球磨前的尺寸分布如圖2.3(左)所示,其粒徑分布相比于硅藻土均勻性更好,平均粒徑11 μm,其中滿足粒徑需要的(小于4.5 μm)占比為27%,也需要進一步細化。球磨細化處理后的粒徑分布如圖2.3(右),粒徑大幅減小,平均粒徑達5.2 μm,其中54.6%的尺寸小于4.5 μm,可滿足附著需要。
2.2 玄武巖纖維改性及表征
用分別用硅藻土和硅炭黑作為改性粒子,配制懸濁液,將水解后的硅烷偶聯(lián)劑與懸濁液混合,配制改性硅炭黑懸濁液。采用懸濁液流動附著的方式,對玄武巖纖維完成枝接改性處理,改性處理后的纖維烘干保存。
3 結(jié)語
通過實驗對比,硅藻土和硅炭黑都需要經(jīng)過球磨處理,才能滿足附著改性的粒徑需要,且硅炭黑的粒徑分布更均勻,滿足需求的顆粒量更多。對比改性后的纖維表面效果,可見硅炭黑用于玄武巖纖維改性的效果更好,能夠滿足提高纖維表面粗糙度的改性目標。同時,硅炭黑顆??刹扇∵M一步細化措施,來提高可用的改性顆粒占比。
參考文獻:
[1]郭歡,麻巖,陳姝娜.連續(xù)玄武巖纖維的發(fā)展及應用前景[J]. 中國纖檢,2010(05):76-79.
[2]JAMSHAID H,MISHRA R.A green material from rock:basalt fiber-a review[J].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Proceedings and Abstracts,2016,107(07):15.
[3]LARRINAGA P,Chastre C,Biscaia H C,et al.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basalt textile reinforce[J].Materials Design,2014,55(06):66-74.
[4]郭昌盛,楊建忠,姚一軍.連續(xù)玄武巖纖維改性方法的研究[J]. 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15,40(01):24-28.
基金項目:車用結(jié)構(gòu)件玄武巖纖維復合材料改性及成型工藝開發(fā)(20170204017GX)
課題來源:吉林省科技廳重點科技攻關(guān)項目
作者簡介:梁繼才(1960-),男,吉林長春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材料加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