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林
活動背景
安仁板凳龍舞是以板凳為道具的一種漢族傳統(tǒng)舞蹈,由湖南籍移民攜帶入川,很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板凳龍舞是人們慶祝豐收時最為淳樸、簡單、直接的一種方式,也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傳統(tǒng)農業(yè)生活的藝術成果。2007年,安仁板凳龍舞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一次綜合實踐活動時,孩子們參觀博物館時對“安仁民間傳統(tǒng)文化——板凳龍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校以此為契機,積極開展了以板凳龍舞為載體的人文科技實踐活動。
活動內容
龍舞前奏——組織籌備(2017年10月1日-2017年11月15日)
本階段是活動的序曲,主要是學校和教師做好各種準備工作以保證活動順利開展。組建了教師小組、科技活動小組和活動指導小組,廣泛宣傳動員,成立了專門的小記者站,幾個層面的組織構架便于活動的開展。各層面組建完后,召開研討會,教師向參與的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開展方式、主題及意義,準備學習材料和活動所需資源。
初識龍舞——走進板凳龍舞(2017年11月16日-2018年2月28日)
◇學生自主初步探尋
翻一翻。同學們翻閱報紙朵志,到圖書館借閱與板凳龍舞有關的書籍及達州地方志等,了解安仁板凳龍舞的起源、發(fā)展和流派種類。
查一查。教師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和上網搜索,了解安仁板凳龍舞的資料,比較安仁板凳龍舞與中國其他龍舞在制作外形、工具、材料、結構、原理、工藝、表演形式上的異同之處。
收一收。收集有關安仁板凳龍舞來源的傳說、故事、詩歌、成語、對聯、歇后語、俗語等,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交流。
看一看。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實地走訪博物館、板凳龍舞發(fā)祥地等觀察與安仁板凳龍舞有關的物品,訪問熟悉安仁板凳龍舞的人士,了解安仁板凳龍舞的種類、數量、現狀與發(fā)展等。
比一比。用手機記錄下我們眼中的安仁板凳龍舞,并和其他的舞龍形式進行比較。
畫一畫。畫出心中的安仁板凳龍舞,加深對安仁板凳龍舞結構、特點的認識。
聽一聽。舉辦安仁板凳龍舞專題講座。向學生介紹安仁板凳龍舞的發(fā)展,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安仁板凳龍舞與經濟、文化、美學、藝術的關系,深化學生對安仁板凳龍舞的認識,激發(fā)學生進一步認識安仁板凳龍舞的興趣,以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決心。
報一報。開展主題班隊會。開展以“妄仁民間傳統(tǒng)文化——板凳龍舞”為主題的班隊會。通過小記者站和網絡、電視媒體等向全校、全社會交流活動初期的成果,為后續(xù)研究作好準備。
◇組織學生深入實地考察
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實地考察安仁板凳龍舞。學生與安仁板凳龍舞傳承人譚顯均老師面對面溝通、交流,譚老師為學生表演板凳龍舞并講解表演技巧,學生學習表演安仁板凳龍舞。同時讓學生思考,安仁板凳龍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能煥發(fā)新的光彩。
探究龍舞——實驗驗證(2018年3月-2018年5月)
◇確定探究內容,設計探究方案
組織學生觀看《走進安仁“板凳龍舞”》的活動視頻,分小組通過交流、討論提出探究主題,開展頭腦風暴以產生可能的解決方案。通過討論,形成統(tǒng)一觀點,探索、討論項目的可行性。各小組選擇一個探究項目,設計探究的實驗過程并進行完善。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本組初步設計的探究方案。
◇實驗探究——指導學生分組開展專題項目探究
探究一:內部形狀與穩(wěn)固性。通過設計不同形狀物品的對比實驗,驗證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和強度。學生上網查詢資料,了解板凳龍內部結構之間的穩(wěn)定性及其與強度的關系,根據了解的知識設計探究過程。
探究二:拱形的力量。通過查詢、實驗,驗證不同的形狀是否具有不同的承重力。查詢了解與拱形結構有關的物體和建筑實物、圖片和知識等資料;查找生活中、生物體中的拱形結構;了解仿生學與工程學之間的關系。
探究三:流線型結構與阻力。通過實驗,了解流線型結構在運動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體會古代勞動人民在創(chuàng)作板凳龍舞時的智慧。
◇匯報交流
各小組成員上臺展示專題探究項目活動的成果,包括PPT匯報、實驗成果、活動收獲等。安仁板凳龍舞傳承人譚顯均對學生的匯報提出見解,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傳承這一傳統(tǒng)文化。
◇主辦“安仁民間傳統(tǒng)文化——板凳龍舞”專刊
各組主辦以“我愛家鄉(xiāng)的安仁板凳龍舞”為主題的??榻B安仁板凳龍舞的有關知識,以及同學們在活動中的感受,為索鄉(xiāng)新農村旅游文化建設獻計獻策。
創(chuàng)新龍舞——想象創(chuàng)新(2018年6月-2018年8月)
◇科學想象
舉辦“心中的板凳龍”征文比賽及“紙上的板凳龍”科幻畫比賽,用語言和圖畫等多種形式描繪心中的安仁板凳龍。
◇科學創(chuàng)造
傳承和發(fā)揚安仁板凳龍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結合現代制作工藝,利用現代智能機器人制作原理,以及3D打印技術等創(chuàng)造出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的作品。
宣傳龍舞——普及科學(2018年9月1日-2018年10月30日)
◇參加學??萍脊?jié)展示活動
從同學們創(chuàng)作的與安仁板凳龍舞相關的作品中選取優(yōu)秀作品,重點打造,提升品質,在學??萍脊?jié)上展示。
◇通過校園櫥窗和校園公眾號向全校師生及家長宣傳
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為全校其他師生提供學習素材,營造全校師生與家長共同參與的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技的校園環(huán)境。
◇走出學校,向達州市民宣傳安仁板凳龍舞
在區(qū)市科技節(jié)活動中開展宣傳活動,擴大安仁板凳龍舞科學探究活動的影響力。根據學生的建議改科教展臺進創(chuàng)新作品,對達州市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傳統(tǒng)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傳承和發(fā)揚光大,為地方經濟建設出力。
活動評價
活動采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形戍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具體方法包括行為觀察法、問卷調查法、量化考核法、信息分析法、前后對比法和自我反思法。
該項目獲得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科技輔導員創(chuàng)新成果科技教育方案類一等獎。
專家評語
該方案依托板凳龍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從科學、技術、數學和藝術等多角度進行跨學科探索,體現出較好的完整性和可行性,示范效應明顯。希望繼續(xù)對該方案進行完善,以充分發(fā)揮其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