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馳
如果將一支艦艇編隊比作足球隊伍的話,導彈驅逐艦無疑是最能彰顯其戰(zhàn)斗力的“前鋒球員”,正因如此,導彈驅逐艦在國際軍事競爭中的地位,絲毫不亞于航空母艦。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近海駛向深藍,人民海軍走過了近70年劈波斬浪航程,艱難而壯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01所研究員潘鏡芙,就是人民海軍發(fā)展壯大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是我國兩代四型導彈驅逐艦的總設計師,不僅被外國同行稱為“中國第一個全武器系統(tǒng)專家”,也被譽為“中國導彈驅逐艦之父”。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海軍建設,使國產(chǎn)驅逐艦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
1930年 1月,潘鏡芙出生在浙江湖州的南潯古鎮(zhèn),從祖父到父親都是從事經(jīng)營職業(yè)的小業(yè)主家庭。“七·七”事變前,父親搞經(jīng)營,一家子生活過得很不錯。潘老的母親也是一位能識文斷字的新式婦女,有著很不錯的國文底子,寫得一手漂亮的字,外公還是當?shù)爻隽嗣男悴?。全家大人都盡心竭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然而,隨著抗戰(zhàn)爆發(fā),國難降臨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頭上。
1937年,戰(zhàn)火紛飛,年幼的潘鏡芙跟隨父親乘著小船行駛在黃浦江江面上,火光一片中,潘鏡芙看到的滿是列強軍艦和大船,積貧積弱的中國根本無力抗衡?!爱敃r雖然年紀很小,可是我想,如果長大以后能夠造軍艦多好啊!”一顆“鑄艦夢”的種子,就這樣種在了潘鏡芙的心中。
1948年,艦船設計專業(yè)在當時的中國仍是極小眾的學科,潘鏡芙最終進入了浙江大學電機系。在學校期間,他和同學們刻苦學習、團結互助,打下了扎實的專業(yè)基本功。大學畢業(yè)后,潘鏡芙被分配到華東電工局從事電氣設計。3年后,組織上安排潘鏡芙到船舶設計部門工作,兒時的夢想接近了。
驅逐艦,最早出現(xiàn)在19世紀90年代的英國,是一種速度很快、攻擊能力較強的中型水面艦艇,經(jīng)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實戰(zhàn)運用,逐漸發(fā)展成現(xiàn)代海軍最重要的艦種之一。正因如此,驅逐艦也成了我國海軍剛成立時夢寐以求的多用途軍艦。
上世紀 50年代初期,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尚不具備建造千噸級以上作戰(zhàn)艦艇的能力,只能向英法或前蘇聯(lián)等國家購買已經(jīng)退役的艦船,或者出高價定制。當時,中國如果要想從蘇聯(lián)買到一艘已經(jīng)淘汰的驅逐艦,就要花費整整 17噸的黃金。這種事,今天聽起來簡直匪夷所思,而在當時,即使你真的愿意出這個價格,人家還未必肯賣給你。
1954年,中央在財政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決定從蘇聯(lián)進口4艘07型驅逐艦,但購買驅逐艦的過程真是波折多多:當時,蘇聯(lián)人拒絕出售驅逐艦,即使其他一些愿意出售的裝備,價格也要比國際市場上高出好幾倍,經(jīng)過兩國長達一年多的交涉談判,中國最后購買了 4艘即將退役的 07型驅逐艦。在當時,每艘驅逐艦的價格相當于 17噸黃金,而這 4艘驅逐艦從20世紀 50到 60年代間,一直是中國海軍火力最強、噸位最大的作戰(zhàn)艦只,分別被命名為鞍山艦、撫順艦、長春艦和太原艦,被稱為中國海軍的“四大金剛”。
1954年 3月,中國驅逐艦部隊開始籌建,潘鏡芙聽到這個消息連續(xù)幾個晚上睡不著覺,這說明中國人終于可以揚眉吐氣地建造自己的軍艦了。后來,我國要自造五型艦艇,潘鏡芙成為了首個為掃雷艦設計電氣的負責人。
艦艇技術和圖紙主要是由蘇聯(lián)提供,即所謂的“技術轉讓”,什么叫“技術轉讓”呢?就是把圖紙轉給中國,我們第一個要做的事就是翻譯和校對,有問題就問蘇聯(lián)專家。圖紙是人家的,但是真要想把它建造出來,也絕非輕而易舉之事。建造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就必須由中國的技術人員自己解決。潘鏡芙來到研制掃雷艇基地的那天,心里就在暗想,一定要讓 17噸黃金買一艘艦艇的歷史,從此不再上演!
剛參加掃雷艇設計時,蘇聯(lián)專家的一句褒獎,對他不啻于莫大鼓勵,這事直到今天談起,他的眼中依然閃現(xiàn)著興奮的光芒。那位名叫別科夫的蘇聯(lián)專家說:“你是設計部門唯一一個從設計、建造到跟船試航,整個過程都參與的人,這對你一生搞造船,一定很有好處!”
這個“唯一”的評價,讓日后經(jīng)??兄诿娓C頭搞造船設計的潘鏡芙,品嘗出了冰凍窩頭的無限甜美。
1955年,大批蘇聯(lián)船舶專家已經(jīng)來到中國,而那時的潘鏡芙才開始接觸造船技術。雖然事先看過不少資料,但對造船究竟是怎么回事還是摸不著頭緒,對于怎么安裝設備、龍骨和絎板等等東西更是一知半解。那年秋天,他被組織上派到武漢造船廠配合施工,當時掃雷艇正在建造當中。掃雷艇的兩個重要問題,一是必須消磁,即消除船上的一切電磁場,二是電磁掃雷具的制造。為了搞懂這兩個重要問題,潘鏡芙開始發(fā)瘋一樣埋頭研究,很快就掌握了掃雷艇電氣部分的基礎知識。
在此期間,潘鏡芙從圖紙下發(fā)到翻譯校對,再到發(fā)往造船廠制造,從造出來后的陸地試驗到航海試驗,從“圖紙”到“實物”,潘鏡芙從頭到尾跟著,一步也不肯落下,一直盯著我國第一艘掃雷艇建造完成。1956年夏天,我國第一艘掃雷艇在浙江定海試航,他也跟到艦上一起參與試航,直到最后交船。這一連串的“盯”與“跟”,讓潘鏡芙真正品嘗到了“欣喜若狂”的滋味。
上世紀50年代末,中蘇關系惡化,蘇聯(lián)撤走了全部專家。在“老大哥”的傲慢面前,不少人被激怒了。“中國人,什么時候怕過要挾?”帶著一份不服輸?shù)墓菤?,潘鏡芙和同事們一定要自力更生,開始設計制造自己的艦艇了。
潘鏡芙和同事們開始自己的設計工作,凡能找到有關驅逐艦資料的地方,他就不惜一切前去尋找,并且使勁往自己頭腦里灌,面對模型,細細地琢磨,并搞出了幾十個方案準備上報相關領導,“那時候國家太窮,老百姓飯都吃不飽,想擠出錢來搞艦艇,實在能力有限?!敝钡?1966年 6月,為了滿足洲際導彈全程試驗海上護航和警戒的需要,中央軍委批準自行研制第一代導彈驅逐艦,701所便承擔了總體的設計任務,而這個任務,再一次壓到了潘鏡芙的肩上。這時,潘鏡芙正在江蘇農(nóng)村參加“四清運動”,他被緊急調回研究所,直到 1971年艦艇下水為止,他再也沒有離開過正在研制的新型導彈驅逐艦一步。
隨著“旅大級”驅逐艦下水,該型艦先后制造了十幾艘,一躍成為我國上世紀 70年代海軍的主力戰(zhàn)艦。作為第一代驅逐艦,它是首次在國內將武器從單個裝備發(fā)展成完整系統(tǒng)的戰(zhàn)艦。有外電評價說,中國“旅大級”的航速與蘇制的“科特林級”的航速相當,但當時“科特林級”沒有裝彈,而“旅大級”卻是裝彈后負重進行的測試。
1983年,我國第二代新型驅逐艦開始研制,潘鏡芙再次擔任兩型驅逐艦的總設計師一職。經(jīng)過十幾年的努力,潘鏡芙設計的新型驅逐艦是我國首次將各種武器和電子設備組成作戰(zhàn)系統(tǒng),并成為當時排水量最大、技術最先進、作戰(zhàn)能力最強的水面艦艇。第二代驅逐艦一方面采用國內自行研制的先進設備,另一方面引進國外一些先進設備,提高了這一驅逐艦的技術起點。他大膽采用國內最新科研成果,建立陸上試驗場,親自主持武器系統(tǒng)的對接調試,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并在051型導彈驅逐艦的基礎上,繼續(xù)強調全艦各個系統(tǒng)間有機協(xié)同,最終使得艦上武器和電子系統(tǒng)、設備進一步成功組成作戰(zhàn)系統(tǒng),實現(xiàn)作戰(zhàn)指揮自動化。作戰(zhàn)系統(tǒng)的形成,標志著艦艇作戰(zhàn)指揮和控制的發(fā)展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1997年,潘鏡芙設計的新型驅逐艦“哈爾濱號”跨越太平洋,首訪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四國五港。這是我國軍艦首次到達美國本土,完成了環(huán)太平洋航行。2002年,他設計的“青島號”驅逐艦遨游三大洋,環(huán)繞地球一周,歷時 4個多月,航程3萬多海里,實現(xiàn)了中國海軍歷史上的首次環(huán)球航行!
但是,中國人民海軍的強軍夢絕不止步于此。
在潘鏡芙和幾代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第一代、第二代導彈驅逐艦的基礎上,第三代導彈驅逐艦等一系列新型驅逐艦相繼問世。40余年的嘔心瀝血,鑄就出藍色國土的鋼鐵衛(wèi)士,中國導彈驅逐艦真正跨進了國際先進行列。
在潘鏡芙的家里,最顯眼的便是客廳、餐廳和臥室里的三個書柜,里面珍藏著許多中外文豪的著作。不知情者看到這些藏書,以為他是一位專攻文史的學者。除了會被那些鐫刻在他生命中的光輝事跡震撼,你感受到最深刻的,便是他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氣質。年近90的他,每每講話,總是面帶笑意,倍感親切,面對小輩的提問也和顏悅色、傾囊相授,一絲不茍地回答每一個問題。
從無到有,艱難的科研登攀之路,不可謂不危乎高哉,但是潘鏡芙總是微笑面對生活,憑著強大的人格力量,戰(zhàn)勝了一道又一道的科技難題,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用創(chuàng)新書寫粲若星辰的求是人生。
2018年4月12日,一場規(guī)??涨暗暮I祥啽谀虾Ee行。48艘戰(zhàn)艦、76架戰(zhàn)機、萬余官兵接受習近平主席的檢閱;7個艦艇作戰(zhàn)群、10個空中梯隊參與演習。這場史無前例的海上軍演,讓全世界看到了正在崛起的威武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勁旅。這一壯美圖景,無聲地謳歌著一代又一代大國利器的設計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