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我的鄰居是一對60多歲的夫妻。有一次,我去串門時,看到阿姨戴著老花鏡翻看一本舊影集,里面多是他們夫妻年輕時的照片。奇怪的是,他們有許多單人照片,分明是在不同的地方拍攝的,背景卻基本相同:比如都在圖書館看書,在草地上休息,在餐館吃飯。更有意思的是,他們拍照時身上穿的衣服大多顏色相同,類似情侶裝,就連細節(jié)方面也有呼應(yīng),比如他戴著紅領(lǐng)帶,她就系了紅色的圍巾……
面對我的好奇,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們是高中同學,當年上大學時考到了不同的城市,苦于沒有辦法像別的情侶那樣經(jīng)常相處,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時常相約在固定的時間做同樣的事情,比如去圖書館看書,去校園散步,就好像對方一直陪著自己……還有,在方便的時候拍下照片,將來做一本特別的合影集……”
阿姨真是有心人,居然能夠想出這么浪漫而美好的創(chuàng)意!
歲月荏苒,這對夫妻的臉上早就沒有了青春時的模樣,這樣一本別出心裁的影集,卻讓他們散落在光陰中的記憶依然芬芳而美麗。
我有一位朋友,平時不怎么愛說話,自從升級當了爸爸,便把滿腔深情都用在兒子身上,孩子的一言一笑,在他眼里都是詩意的。特別是兒子開口學說話之后,嘴里常蹦出一些充滿童趣的詞句,他便把它們記錄下來,沒想到一寫就是10年,寫滿了厚厚的幾大本。
兒子在中學遇到了一個愛逃學的同桌,原本成績不錯的他,經(jīng)常和同桌一起撒謊請假,還偷偷從家里拿錢去網(wǎng)吧。有一天,當這個孩子又一次在家里翻箱倒柜找錢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爸爸寫的日記,他一頁一頁翻看,發(fā)現(xiàn)每一行字都和自己有關(guān),原來從小到大,在爸爸的眼里,自己都是那么優(yōu)秀的一個孩子!
他瞬間覺得無比羞愧,放下爸爸的日記本倉皇逃走,從此再也不逃學了!
直到多年之后,父子之間一次閑聊,才讓朋友明白了當年兒子突然轉(zhuǎn)變的根本原因,竟然是那些日記的功勞。后來,他曾這樣跟我說:“我當初寫那些日記,其實沒有別的奢望,只是覺得父子一場,不愿意讓我們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光陰白白流逝……”
孩子總會慢慢長大,總有一天,他將背起遠去的行囊,而那些散碎在筆尖的光陰,每一次重讀,都會品味出不一樣的歡喜。
關(guān)于光陰,作家張麗均寫過一個特別感人的故事:
一對鄰居舉辦金婚慶典,70多歲的女主人梳著別致的發(fā)式,那是巧手梳成的美麗云髻,蓬松卻不凌亂。有人悄悄質(zhì)疑她戴了假發(fā),有人卻趁著敬酒之機仔細觀察,斷定絕對是真頭發(fā)!
就在大家悄悄議論時,女主人微笑著說出了頭發(fā)的秘密:它不全是真的,也不全是假的!原來,她年輕時就知道自己的家族有一種遺傳病,女人到了40歲頭發(fā)就會大片脫落,外婆、母親都是這樣。
想到自己也要面臨這樣一天,她在難過之余就琢磨著提前做些什么,于是把每天梳頭掉下來的頭發(fā)都整理好,存放到一個布袋子里,天長日久,竟然擁有了一大袋頭發(fā)。多年之后,當她的頭發(fā)也開始脫落時,就把從前收藏的頭發(fā)精心編織起來當發(fā)髻……
對于這位女士來說,光陰能改變她的容顏,卻改變不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和深情,她針尖挑土般地貯存青絲,就是在貯存美妙的光陰啊。
白落梅曾說過,我們不求水月在手,不求花香滿衣,只愿光陰簡約美好,平淡素凈。是啊,就算我們奮力伸出雙手,仍然抓不住流逝的歲月,不如做生活的有心人,懷著詩意行走,不管身處何種環(huán)境,心中都有朗月清風相伴,美好也會填滿光陰的行囊。
摘自《河北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