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倉,王宏強,郭國濤
(漢中西北有色711總隊有限公司測試中心,陜西 漢中 724012)
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方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確立了較多有色金屬、貴金屬分析測定方法,金元素的分析通過不同的溶解、富集方法,利用原子吸收法測定金元素方法很多,結合我們測試中心實際、以及礦山選礦廠生產要求,試驗并確立了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原子吸收測定法
據資料介紹:金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極低,地殼中豐度值僅為1ng/g.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自然金產出,也能和銀、銅及鉑族元素形成合金,亦可與碲、銻形成化合物存在,地質邊界品位一般為1g/T,自然金有很大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金不溶于任何單獨的氧化性酸而溶于王水,也可溶于含鹵素的鹽酸溶液及含氧的氰化物溶液中;金在溶液中以一價或三價狀態(tài)存在,一價金很不穩(wěn)定,易發(fā)生歧化反應形成金單質及三價金離子;金較易于被還原,在水浴時,只有氯金酸鉀較穩(wěn)定。自然金、嵌布極不均勻,決定了采樣、加工、化驗重現(xiàn)性極差,保證取樣量、取樣規(guī)范,加工中除微細粒級型金礦外,樣品縮分不應該采用切喬特公式,每一礦區(qū)的樣品,應經試驗確定金粒度級別后,再確定其縮分程序。從而保證采樣,加工樣品質量。為報出準確數據提供基礎[1-3]。
為增加新的,快速、金元素測定方法,便于分析結果比對,滿足生產工作需要,特此試驗本分析方法,經試驗確立的分析方法,靈敏度,準確度符合要求,操作簡便省時,不受樣品數量限制,所用試劑低、微毒害,較環(huán)保,經過大量試樣檢測,外驗合格率95%以上,滿足地質找礦、選礦車間等分析測試要求,方法快速、準確。
本部分除非另外說明,在分析中均使用分析純試劑和符合GB/T6682規(guī)定的二級以上蒸餾水或純度相當的水。
1.1.1 CAAM-200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儀器工作條件:波長,242.8nm;燈電流,2.5mA狹縫帶寬0.3nm、助燃氣流量8L/min燃氣流量0.25L/min、燃燒器高度10.0cm。
1.1.2 TD系列電子天平
TD5002/(Ⅲ)級,最大稱量max=500g;實際分度值d=0.01g。
1.1.3 馬弗爐
1.1.4 鹽酸 (ρ1.19g/ml)
1.1.5 硝酸 (ρ1.42g/ml)
1.1.6 氯酸鉀 (分析純)
1.1.7 王水
鹽酸+硝酸(v+v)=3+1,現(xiàn)用現(xiàn)配。
1.1.8 1+1王水
王水+水(v+v)=1+1,現(xiàn)用現(xiàn)配。
1.1.9 1+3王水
王水+水(v+v)=1+3,現(xiàn)用現(xiàn)配。
1.1.10 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劑
稱取1.00g二苯硫脲與500ml乙酸丁酯試劑中溶解,放置過夜,期間搖動數次,(有的資料介紹需二苯硫脲先溶于丙酮中,再加入二苯硫脲中;本試驗認為可以直接加入。)
1.1.11 金標準貯備溶液[ρ(Au)=100.00ug/ml]
金標準貯存溶液:稱取0.1000g金標樣,置于100ml燒杯中,加入20ml王水(1.1.7),低溫加熱至完全溶解,取下冷卻至室溫,移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以20ml王水(1.1.8)洗滌燒杯,再用水洗燒杯,合并于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此溶液1 ml含100.00ug金,外加黑色塑料袋避光保存。
1.1.12 金標準溶液[ρ(Au)=1.00ug/ml]
移取10.00ml金標準貯存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用(1+3)王水稀釋至刻度,混勻。此溶液1ml含1.00ug金,介質(1+3)王水。
1.1.13 明膠
稱取1.0g明膠于200毫升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浸泡30-50分鐘,加入100毫升沸水,攪拌溶解至清亮。
分析方法:稱取制備好的,試樣10.00g于75ml的瓷坩堝中,攪勻,置于馬弗爐中,從低溫升至650℃,計時,焙燒1-2小時,期間攪動多次,取出,冷卻,將焙燒之后的試樣掃入150毫升燒杯中,用適量水潤濕試樣并吹洗杯壁,現(xiàn)配1+1王水,加入50.0ml(1+1)王水,加入玻璃棒攪拌均勻,加蓋表面皿,置于低溫電爐盤上,微沸后計時,保溫1.5小時(期間攪拌多次),溶樣后,王水酸度可能對有機試劑萃取產生影響;溶樣后可溶性硅以及加入明膠對有機相澄清、霧化效率可能產生影響;冷卻至室溫,洗入100.0ml容量瓶中,洗150ml燒杯數次,定容、搖勻,取清液20.00ml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1.1.10)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劑5.00ml,乙酸乙酯中二苯硫脲的加入量對數據是否有影響;蓋好比色管塞,于電動康氏振蕩器上,震蕩萃取時間對萃取效率產生影響;取下至有機相澄清,按(1.1.1):CAAM-200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工作條件要求,提前半小時預熱儀器,以(1.1.10):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劑調零點進行測定。為此進行如下試驗:
1.2.1 方法選擇(表1)
結果表明:當用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劑時,靈敏度很高,0.05%吸光度最低可測金元素的量為0.13ug;MIBK+雙硫腙亦可,但空白零點不穩(wěn),萃取劑不穩(wěn)定。
1.2.2 乙酸丁酯中二苯硫脲量的影響(表2)
結果表明:二苯硫脲/乙酸丁酯%(g/ml)二苯硫脲的量在0.05---0.80%對吸光度值影響不大,本方法選擇0.20%的二苯硫脲。
1.2.3 萃取時溶液中王水酸度的影響(表3)
結果表明:當王水酸度在10.0---30.0%之間時,吸光度幾乎不變,因此控制王水酸度在某一范圍內,即視為不影響。本方法選擇王水酸度為25%。
1.2.4 萃取時間試驗(表4)
本方法萃取時,若溶液渾濁時,經萃取后為膠凍狀物,無法噴霧,震蕩萃取時間過長,也會有部分形成膠凍狀物。
結果表明:萃取1.0—5.0分鐘,吸光度沒有變化,不影響萃取率,本方法選擇震蕩萃取2.0分鐘。
表1 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計量表
表2 二苯硫脲/乙酸丁酯二苯硫脲對吸光量的影響
表3 萃取時溶液中王水酸度及吸光度影響
表4 萃取時間表
表5 試樣中加入明膠量
表6 二苯硫脲替代物試驗表
1.2.5 明膠加入量的影響
據資料介紹:金離子在5.0----40%的王水很穩(wěn)定,密封狀態(tài)時1小時—10天金離子保持不變,試樣溶液定容搖勻后,半小時到1小時澄清,1—3天內,分幾次萃取測定無影響,據資料介紹,試樣溶解后由于可溶性硅等進入溶液,試樣渾濁,趁熱加入1.0%明膠幾滴,攪拌即可澄清,為此試驗明膠加入量的影響。(表5)
結果表明:可溶性硅、加入1.0%明膠1.0-5.0ml不影響試樣吸光度,不加明膠時萃取后為膠凍狀,需要用脫脂棉檫有機相,或靜置豎搖使有機相澄清,加入1.0%明膠超過3.5ml時,萃取后也會出現(xiàn)膠凍狀,同樣需要脫脂棉檫有機相,或靜置豎搖使有機相澄清,本方法選擇加入1.0%,明膠2.0ml.
1.2.6 二苯硫脲替代試驗(表6)
結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鈉、溴代十六烷基吡啶靈敏度基本符合要求,可以替代二苯硫脲。以備不時之需。
稱取制備好的,粒度不大于0.074mm的試樣(硅酸鹽、碳酸鹽、氧化礦試樣可不經焙燒)10.00g-25.00g于75ml的瓷坩堝中,攪勻,置于馬弗爐中,從低溫升至650℃,計時,焙燒1-2小時,以除去硫、砷及有機物等(工作中某選礦廠化驗人員,因未完全焙燒金精粉試樣,王水分解試樣至使單質硫析出包裹試樣,使結果W(Au)=120.0/10-6,只化驗出13.6/10-6的錯誤數據),期間攪動多次,取出,冷卻,將焙燒之后的試樣掃入150毫升燒杯中,同時作空白試驗,(對于急樣可不焙燒試樣,直接稱樣于150毫升燒杯中,加1+1王水后,視含硫量及有機質量加入1-2克氯酸鉀至反應平穩(wěn),不足時補加氯酸鉀。),用適量水潤濕試樣并吹洗杯壁,現(xiàn)配1+1王水,以每件樣品加入50毫升計,加入50.0ml(1+1)王水,加入玻璃棒攪拌均勻,加蓋表面皿,置于低溫電爐盤上,微沸后計時,保溫1.5小時(期間攪拌多次),避免高溫蒸煮,降低酸度,取下趁熱加入1.0%的明膠1-2ml(視可溶性硅膠量),攪拌均勻,冷卻至室溫,洗入100.0ml容量瓶中,洗150ml燒杯數次,定容、搖勻,取清液20.00ml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1.1.10)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劑5.00ml,蓋好比色管塞,于電動康氏振蕩器上,震蕩萃取2.0分鐘,取下至有機相澄清,按(1.1.1):CAAM-200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工作條件要求,提前半小時預熱儀器,以(1.1.10):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劑調零點進行測定。
表8 試驗擬確定的分析方法測定結果
?。?.1.12)金標準溶液,0.00 ml、0.50 ml、1.00 ml、2.00 ml、4.00 ml、6.00 ml.…12.00 ml于25毫升比色管中,用(1+3)王水稀釋到20毫升,加(1.1.10)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劑5.00毫升,振蕩萃取2分鐘,澄清,以(1.1.10)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劑調儀器零點,按儀器工作條件同試樣一起測定。
波長,242.8nm;燈電流,2.5mA狹縫帶寬0.3nm、助燃氣流量8L/min燃氣流量0.25L/min、燃燒器高度10.0cm。
W(Au)=C1V1(E2-E0)V2.1V/E1mV1.1V2
式中:
①C1—金標準系列的Au濃度ug/ml;
②E1-金標準的吸光度;
③V1—分取金標準系列的體積 mL;
④V1.1—金標準系列加入萃取劑的體積mL;
⑤E2—試樣的吸光度;
⑥E0—試樣空白的吸光度;
⑦V2—分取試樣溶液體積mL;.
⑧V2.1—分取試樣溶液加入萃取劑的體積mL;
⑨V—試樣定容體積mL;
⑩m—試料量g。
試驗擬確定的分析方法測定標準樣品,結果如下。(表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身的特點是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金元素時,K、Na、Ca、Mg、Ai、V、Ti、Fe、Mn、Co、Ni、Cr、Cd、Bi、Si等均不干擾,尤其經過有機試劑萃取后上述無法萃取進有機相,不干擾金元素測定;S、As及部分有機質經過650℃焙燒完全后可以不考慮其干擾;測定精礦粉時,考慮到浮選藥劑有機質的影響,一定要從低溫起升至400℃(鉛礦粉燒樣容易粘結、結塊溫度應從低溫在200℃、300℃、400℃、650℃、分段燒樣并不斷攪拌)燒30分鐘左右并不斷攪拌,使硫、砷、銻及有機質充分氧化揮發(fā)或加硝酸后加氯酸鉀處理;據資料介紹:銅元素 干擾金的原子吸收測定:經試驗,20%左右的銅礦粉不干擾金元素的王水相、以及有機相測定。
金元素的分析方法很多,可分為:火試金法,借助固體試劑于試樣混合,熔融狀態(tài)下,貴金屬與捕集劑形成比重大的合金,下降形成鉛扣,賤金屬的氧化物與硅、硼、碳酸鈉等熔劑形成熔渣,特點是取樣量大,方法快速,分解完全,被多個國家列為國家標準方法;氯化法,新發(fā)展來試樣分解方法,試樣先與少量氯化鈉混合,在特制爐中580℃下通入氯氣,然后用稀鹽酸溶解并過濾,特點是分析空白特別低,取樣量大,需要專門設備,不適用批量分析;堿熔融法;冷浸分析法,通過取大量樣品、用氰化鈉提取液分析化探試樣中的金元素降低分析檢出限;酸分解法,分解前需經過焙燒,以除去硫、砷、銻、有機質,消除對試樣分解及測定的影響,但經焙燒的碳酸鹽反應劇烈易造成損失,分離富集方法可分為:活性炭吸附法,在1-30%王水或1-3mol/L的鹽酸中以[AuCl4]-形式牢固地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與大量的砷、碲、硒、錳、鉻、釩等分離,少量的鐵、銅、鉛等需要進一步分離或掩蔽,但活性炭質量好壞不齊,需要用3mol/L 鹽酸煮沸;及20g/L氟化氫銨浸泡7天以上洗凈氟離子后使用;溶劑萃取法,具有簡便、快速和選擇性高等特點,使分離效果好、選擇性強,亦可不限數量的批量生產[4,5]。
本方法屬于酸分解法中的有機試劑萃取-原子吸收測定的方法,需經過焙燒,以除去硫、砷、銻、有機質,消除對試樣分解及測定的影響,碳酸鹽焙燒后反應劇烈,能確定的硅酸鹽、碳酸鹽、氧化礦試樣可不經焙燒,方法具有簡便、快速和選擇性高等特點,使分離效果好、選擇性強,亦可不限數量的批量生產,但隨著環(huán)保要求的提高,廢酸,有機相廢物需要集中無害處理,有機相廢物只有集中分離回收較困難,且部分選礦廠生產分析不能(或不需要)配置較大型的原子吸收儀器,本方法不能滿足其要求,活性炭(或泡沫塑料)富集---碘量法(或光度法)依然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