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琦琪
X線檢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之一,很多疾病的診斷都離不開它。比如當我們出現高熱、咯血等癥狀,醫(yī)生懷疑有肺部感染時,就常常會通過胸部X線攝片來進行確診;比如,當我們因急性創(chuàng)傷而導致脫臼,通常也需要進行X線攝片來判斷受傷部位的狀況。此外,在用人單位的入職體檢當中,一般也會把胸部X線透視列入常規(guī)項目。X線檢查的應用范圍是很廣泛的。
但是,X線檢查對于身體會造成一定的潛在傷害,因此不能頻繁進行。一般來說,普通人至多每隔三個月只能進行一次X線檢查,兒童更是間隔時間不能少于半年。而孕婦尤其要盡可能避免進行X線檢查,以免傷及腹中的胎兒。
那么,X線檢查對于身體具有哪些潛在的傷害?為什么不能頻繁進行X線檢查?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X線檢查的三種類別:
俗稱“拍片子”或“平片檢查”,是現階段最常用的一種X線檢查手段。它是把X線穿透人體,并通過感光產生一定的影像再進行診斷的檢查手段。X線攝片檢查的好處是:圖像比較清晰,且能夠對檢查結果進行保存并實行異地調取等。缺點在于:難以多角度地對病灶進行檢查,無法對器官的運動狀況進行檢查等。
也就是將X線穿透人體,將病灶的狀況呈現在熒光屏上,再由醫(yī)生對病灶進行診斷。優(yōu)點是:價格便宜,檢查所需的時間短,可以通過讓受檢者轉動身體,而實現對病灶的多角度檢查,可觀察器官的運動狀況等。缺點在于:圖像不夠清晰,患者“吃”的射線劑量較大(約為X線攝片檢查的20倍以上),無法對檢查結果進行保存等。這導致其運用程度遠不及X線攝片檢查。
CT檢查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用X線束對人體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由探測器接收透過該層面的X線,轉變?yōu)榭梢姽夂?,由光電轉換變?yōu)殡娦盘?,再經模擬/數字轉換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轉為數字,輸入計算機處理。又分平掃CT、增強CT掃描和腦池造影CT。
與前兩種檢查相比,CT檢查具有密度分辨力較高、圖像清晰且解剖關系明確、病變顯示好、診斷準確率高等優(yōu)勢,是一種相對先進的檢查方式。其不足之處則在于,價格相對昂貴,患者“吃”的射線劑量較大等,以及小兒不易配合等。
盡管X線檢查本身是一種無創(chuàng)檢查手段,但不代表X線就對人體沒有傷害。事實上,X線的輻射對于人體是具有“無聲的傷害”的,頻繁使用可引發(fā)細胞變異和骨髓系統(tǒng)的抑制等不良后果。比如,X線對人體血液當中的白細胞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它會使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下降,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受到破壞,使人體難以抵擋病原體的侵入而發(fā)生疾病。一般來說,頻繁接受較大劑量的X線輻射,容易引起癌癥、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特別是小孩子由于本身處于身體發(fā)育的時期,其抵抗力不如成人,頻繁接受X線檢查更是對身體不利。而孕婦如果接受X線的輻射,其受到的傷害則會更大,不僅對孕婦本人的身體不利,還可引發(fā)胎兒的畸形以及影響新生兒的智力發(fā)育,這顯然違背了優(yōu)生優(yōu)育的原則。因此,女性在備孕或者懷孕期間應當避免該檢查項目。而X線對人體的照射量同它給人體帶來的傷害又是成正比的,照射量越大,則人體受到的傷害就越大。一旦短期內反復接受X線的輻射,那么這些輻射也就會存留在身體當中而短期內較難徹底排出,對身體帶來的傷害就此形成。
所以,不可以頻繁進行X線檢查。除了如前文所述,X線檢查的間隔時間至少要在三個月以上(兒童至少要在半年以上),以及孕婦要盡可能地不做X線檢查之外,女性在月經后兩個星期之內也不能進行腹部X線檢查,因為這個階段正值排卵期,X線的輻射很容易對受精卵造成傷害,造成不孕不育等嚴重后果?;颊呙看螜z查不得超過10分鐘(胃腸檢查不得超過5分鐘)。在患者進行檢查時,其家屬或陪伴人必須避開檢查室,以免身體受到X線的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