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
【摘要】對于國家經濟關系的調整和規(guī)范具有重要作用,雖然各界對經濟法的價值理念和基本原則的定義不同,但是本質上還是一樣的,都強調經濟的自由、公平和秩序,都是對經濟法理論內容的補充。經濟法的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正確理解經濟法的價值理念是正確把握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基礎,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又可體現價值理念。對于兩者的理解和把握,可以不斷豐富我國的經濟法體系,推動我國經濟持續(xù)向前發(fā)展。
【關鍵詞】經濟法;基本原則;問題分析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問題,目前學術界針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說法不一,沒能達成一致的觀點。本文通過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概念進行了大致界定,并基于此對經濟法基本原則所應有的標準提供了參照系,然后提出了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希望能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點理論基礎,為我國經濟法的健全發(fā)展盡一點綿薄之力。
一、經濟法的價值理念
(一)具有法律的價值理念
經濟法屬于我國法律體系的一員,具有法律的共性,也應當具備相似的價值理念。法律理念是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法律的價值是對法律理念的進一步解釋和豐富。經濟法的價值理念跟法律一樣可以分開去理解,兩者在含義上也具有很多相似點。雖然經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特定的經濟關系,而不是其他法律所涉及的政治關系、人身關系等其他關系,但最終目的都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公平、自由、有序。和法律強調的公平正義一樣,經濟法所要求的就是堅持社會經濟效益的平均分配,以此來實現每個公民的基本利益和權利。法律價值涉及法律主體與法律之間特定關系的范疇,在法律所追求的一定目標里,包含著人們的需要和理想成分。因此,法律的價值內容具有比較濃重的道德色彩,即具有倫理性。法律所追求的自由是有限制的,它追求肯定的自由,反對局限性的自由。
(二)保證公平競爭、自由秩序的原則
經濟法是針對特定經濟關系的調節(jié)而制定的,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同樣也是根據法律的基本價值理念制定和調整的。經濟法主要的作用體現在它的調整作用,通過調整特定對象的經濟關系來實現國家對經濟的協調。經濟法對保證社會的公平競爭、自由秩序與法律的價值觀念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經濟法對自由的價值追求是建立在公平有序的基礎上,在理性維護社會市場自由秩序的同時對經濟主體的發(fā)展還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法律實現的自由不是片面上無序的自由,是在一定條件下的相對自由,經濟法在實現市場自由的方面與法律是符合的。市場的自由秩序靠社會的個體或者某個群體的努力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國家來對經濟進行干預和調控。經濟法對市場自由秩序的實現主要通過國家協調組織管理關系和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這兩種方法,這都是經濟法在法律層面上對價值理念的體現。
二、確立標準
(一)高度標準
法律原則的權威性決定其必然具備一定的“高度”,即法律原則需達到詳細說明相關法律規(guī)則和制度目的功能。經濟法基本原則同樣如此,在匯聚經濟法法律規(guī)則和經濟法基本價值取向下,既要表現出經濟法立法宗旨,又要在內容上統(tǒng)領所有具體規(guī)則,且制定的經濟法具體規(guī)則不得違背基本原則,與其相抵觸,簡而言之,經濟法中相關具體規(guī)則就是基本原則衍生出來的。因此,在確立經濟法基本原則就必須遵循一定高度標準,保證基本原則高度概括性,且與經濟法法律地位相適應性。
(二)普遍標準
經濟法基本原則是貫穿于立法、司法、執(zhí)法全過程的指導思想,其應當與經濟法各制度切合,具有基礎性地位。確立經濟法基本原則就必須考慮到普遍適用性問題,不能僅僅只是在某些法律環(huán)節(jié)起作用,否則就不能稱為經濟法基本原則。例如貨幣發(fā)行原則、稅收公平原則等,在特定法律適用時其指導,只是單純的貨幣法原則、稅法原則,達不到經濟法基本原則適用范圍標準。
(三)特色標準
經濟法基本原則,顧名思義,其所指導的內容是經濟法所特有,不是在所有部門法中通用的基本原則。在體現出經濟法特色同時又滿足其某些特殊需要,但又不排除其與一般法律原則具有共通之處。不能對經濟法領域起指導作用,或是不屬于法律原則的通通不能作為經濟法基本原則,不管純粹經濟原則、社會原則,對經濟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都不屬于經濟法基本原則。
三、確立經濟法根本準則的根據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研究幾位經濟法學的專家的言論,進行了思考,然后把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作為參照系,最終認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高度性
根據“高度”,是經濟法的實質、高度抽象的對象和調節(jié)的根本價值取向;經濟法的根本準則應當有一定的高度,因為法律的根本準則展現了法律的根本精神、價值和性質,它與一般法律規(guī)則不同,擁有一般性和抽象性,作為經濟法的根本準則也應當有這個屬性,擁有一定的高度。然而,經濟法的根本準則,主張高度的同時,我們要注意兩個方面:首先是不太“高準則”,不是最高的法律準則(公平和效率準則等)。作為經濟法的根本準則?!案叨刃浴痹谝欢ǔ潭壬鲜怯邢薜?,很難歸納出經濟法的根本準則;二是不太準則低,不能把經濟的一些特殊的法律,立法準則的根本準則是經濟法,使量原理太復雜,沒有準則,對經濟法的根本準則應當是原理準則從所有經濟部門法提取。
(二)普遍性
根據作為經濟法的根本準則,都應擁有基礎性的地位。也應當能夠出現在整個經濟法體制的各項制度中,并貫穿于整個經濟法體制。所以,“普適性”要求準則能夠規(guī)劃經濟立法、指導經濟守法、規(guī)范經濟司法、監(jiān)督經濟執(zhí)法和經濟法學的探究,而不僅適用于經濟法領域,經濟法根本準則的經濟關系的各個方面都要調節(jié)到經濟法和全過程擁有普遍意義。這與各經濟部門的準則不同。
(三)特色性
根據經濟法根本準則應當擁有經濟法特色應當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一個對經濟法根本準則的根本準則是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門的法律。與經濟法的具體法律規(guī)定相比,經濟法的根本準則應當更多地側重于經濟法調節(jié)中社會關系的實質特點。經濟法作為一門新興的部門法,是一個典型的現代法律代表,其根本準則也應當特點可以反應經濟法。所以,“特點”需要遵循經濟法的根本準則,避免與經濟準則、社會準則、其他部門準則以及整個法律準則相一致的準則。如公平、自愿、有償的準則等價;罪刑法定準則;在法律和其他法律準則或其他部門經濟法的準則和普通法不能反應經濟法的實質特點的平等準則,不能適用于經濟法。經濟法的根本準則應當能夠集中在經濟法所規(guī)定的社會關系的實質特點上。
四、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對我國經濟法制建設的促進作用
(一)順應時代潮流,豐富經濟法的價值觀
就目前我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來說,新經濟政策逐漸引導潮流,經濟發(fā)展既要創(chuàng)造財富,又要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合理使用資源,使資源可以循環(huán)利用以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但是,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生產、消費習慣,對資源的節(jié)約利用重視度不夠,這就需要把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引入經濟法中,通過法律的形式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保駕護航,不僅為經濟法引入了適應時代方向的價值觀,也有利于發(fā)揮法律的引導作用,提高人們踐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二)回歸本質目標,服務社會的整體利益
我國目前經濟建設把實現社會的經濟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既是符合我國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也符合追求實現效益與公平兼顧的目標。經濟法產生的伊始即把整體利益的最大化作為追求的價值目標,只是過去經濟法所追求的整體利益最大化更傾向于單純的國家、集體經濟利益,環(huán)境、資源等所占比重較小,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彌補了這一不足之處,使經濟法為社會整體利益服務的片面化現象得以改變。既堅持了經濟法的本質目標不動搖,又為經濟法的價值取向注入了新鮮的生命力,使經濟法緊跟時代步伐,為社會乃至全人類服務。
(三)開辟別樣路徑,完善經濟法律體系
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尤其是在當今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更新換代速度加快,落后即意味著淘汰,調整市場經濟運行的經濟法亦不可避免。經濟法唯有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查缺補漏,去陳迎新,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其作用。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列入經濟法基本原則之中,是與經濟法原則中的效益、公平、效率等價值觀相契合的,是對經濟法體系中傾向于著眼于經濟利益、眼前利益,而忽視生態(tài)利益,長遠利益的彌補與完善。為經濟法如何在當今環(huán)境、資源形式嚴峻的情況下為社會整體利益服務提供了良好的方向指引,使得經濟法律體系更“人性化”,追求的價值目標亦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不再局限于“金錢利益”的小角落,提高了經濟法服務目標的定位,同時也為其他法律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方向,具有借鑒意義。
五、結論
總之,我國經濟法的三項根本準則明確體現了我國經濟法存在的價值宗旨。我國經濟法的三大根本準則的關系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三項根本準則和整個國家、集體和個人權益的分配有關,通過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全過程的控制,對國家的直接權益和長遠權益起著決定性影響。經濟法提出了三個根本準則,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國經濟法理念體制,另一方面對我國的經濟法律法規(guī)給予的基礎和起點,對我國經濟的新法規(guī)的制定擁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鄧俊.再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基于現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提煉[J].商,2016(30):234235.
[2]鄧林.基于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考量——漫談經濟法的社會責任原則[J].中國市場,2016(29):2627.
[3]方安琪.海外投資保險制度與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J].法制博覽,2016(20):223.
[4]高雅.淺析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為何基本原則“眾說紛紜”[J].商,2015(49):248.
[5]王喻程.論經濟全球化對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影響[J].法制博覽,2015(10):25.
[6]強薔.公平互利原則: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選擇——兼與平等互利原則比較[J].宜賓學院學報,2014,14(11):7277.
[7]張紅寬.試論國家責任原則作為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新補充[J].知識經濟,201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