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飛
[摘要]在黨報新聞宣傳中,人物報道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要想寫好人物報道卻并不容易。在文中就寫好典型人物采寫報道中的著力點進行了介紹,以期為人物報道的采寫提供借鑒。
[關鍵詞]人物報道 采寫 新聞宣傳
人物報道是黨報新聞宣傳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黨報宣傳報道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份額,在不同歷史時期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并成功塑造了一大批經(jīng)久流傳,感人至深的人物。以阿拉善日報為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阿拉善報創(chuàng)刊以來,每個時代的重大典型人物和時代精英都能在第一時間見諸報道。
如何把人物寫“活”、寫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耐人尋味,還原人物的真實面貌,是我們許多黨報記者不容回避的問題。如果不在這些方面尋求新的突破,就很可能影響報道質量、弱化宣傳效果。在多年從事新聞報道中筆者認為在人物報道中要想出彩,把人物寫活,讓讀者耐看,需在以下幾著力點上下功夫:
一是事先做足功課,事中扎實采訪,事后寫好個性。好多記者接到采訪任務后,事先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更沒有對典型人物的家庭、職業(yè)、人生歷程進行認真地了解,直接就去采訪。結果采訪時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問些什么,了解些什么。而且在采訪中缺乏扎實認真的態(tài)度,有時跑了幾十公里、幾百公里去,前后采訪時間卻不超過一兩個小時,往往是蜻蜓點水式的了解一下。這樣寫出來的人物怎么可能有深度、有情感、有個性,怎么可能打動讀者呢。因此,在采訪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課,列好采寫提綱;采訪中更要撲下身子,沉下心去,和被采訪人交朋友,交心,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光要挖掘感人的事跡,更要深入了解被采訪人的人生歷程,失敗挫折,個人情感,以及人物性格與命運的關系。這樣才可能寫出接地氣、有情感、有溫度、能夠打動人心的好作品。
二是寫活人物,成功典型塑造人物,關鍵是要寫好人物的個性。一個人之所以與其它人有著完全迥異的區(qū)別,就是因為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個性,典型人物更是如此。一些典型人物之所以做成功,恰恰是這個人和別人有著不一樣的個性在起作用。一篇成功的寫人物的報道,很關鍵的一條就是塑造出了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而我們許多記者在采寫中恰恰忽視了個性特點。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很樸素的個性底色。只有在有限的篇幅里,抓住這個人的底色展開,才能刻畫出具有鮮明特點,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三是處理好典型人物與地域環(huán)境,典型人物與周圍群眾的關系。每個人都離不開他所處的地域環(huán)境,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與他生活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并深深地烙印在人物的性格和外貌上。人物和環(huán)境相互映襯,缺一不可。
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最西部,這里地域遼闊,人口分散,風大沙多,干旱少雨,環(huán)境艱苦,這里民風淳樸,民眾熱情好客,豪放豁達。只有抓住了這些地域特征和風土人情,才能塑造出獨具地域特點的人物。比如,阿拉善日報記者采寫的《退休干部圖布巴圖植樹防沙15年》中的主人公一一圖布巴圖,他出生在額濟納旗,退休后又在額濟納旗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古日乃植樹,由于常年在沙漠中植樹,風吹日曬,平時又很少見到人。使得他皮膚粗糙,臉色黝黑,沉默寡言、步履蹣跚。記者正是抓住了大漠、風沙、烈日和圖布巴圖的頭上總是圍著一個花頭巾這些特征,才成功地塑造出了這個常年在烈日與風沙中植樹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是社會中的一員,更是普通人中的先行者,他的成長必然與周圍的人們發(fā)生這樣那樣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在報道典型人物時,一定要正確處理典型人物與周圍群眾的關系,正確揭示典型人物取得成績的內因和外因,表明紅花有綠葉扶持。絕不能把典型與普通群眾截然分開甚至對立起來。更不能為了突出典型人物而貶低他人。
四是用真實打動人,用生動的故事和細節(jié)刻畫典型人物。許多典型人物來源于基層群眾之中,只是在某些方面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就人性而言,他們和普通群眾一樣,有喜怒哀樂,有缺點錯誤。因此,在典型人物報道,要摒棄“高大上”的包裝,沖破主題先行的框框,讓典型人物回歸常人,既要表現(xiàn)典型人物突出的事跡,也應不回避他常人的一面,甚至一些缺點,這樣才能讓典型人物更加有血有肉,讓報道使讀者愛看想看,進而觸及心靈、引發(fā)共鳴。
重細節(jié),講故事,說人性,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和生活狀態(tài)的細致描寫,來挖掘人性的崇高與美好,贊美人間的真誠與善良,是典型人物報道中常用的方法。
好的細節(jié)描寫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質的性狀鮮明而又逼真的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從而增強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但有的記者在人物報道中,大量采用敘述的方式,記者像一個旁觀者和攝像機,只是冷冰冰地將鏡頭掃向報道對象和客觀事實,缺乏對人物外貌、言行、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無法看到一個全面立體、有血有肉、與眾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