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伏以來,全國各地進入了高溫暑熱天氣。全國各大城市用電負荷連連爆表,各家都是空調(diào)不停吹,宅在屋里啃西瓜,倒也涼快??墒窃谶b遠的古代,他們沒空調(diào),也沒風扇,避暑怎么辦呢?魯小班從古詩里歸納出古人避暑神器,看看古人們是如何暑熱不忘風雅吧。
唐·唐彥謙
夜合庭前花正開,輕羅小扇為誰裁。
多情驚起雙蝴蝶,飛入巫山夢里來。
古代最早的消暑用具,必然是扇子?!傲_扇輕搖,徐徐清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炎炎夏季,借用植物葉或禽羽遮陽扇風,所以扇子也被稱為“障日”,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最初是被統(tǒng)治階級用來彰顯權(quán)力的執(zhí)杖扇,多見于皇宮中,所以扇子又叫“宮扇”。隋唐之后,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xiàn),文人墨客將扇子視為“懷袖雅物”,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可消暑,又添情趣。古人還給它取了非常有雅趣的名字,如“搖風”和“涼友”。
宋·張耒
黃簾翠幕斷飛蠅,午影當軒睡未興。
枕穩(wěn)海魚鐫紫石,扇涼山雪畫青繒。
這短短的四句詩中,就包含了三樣夏日“神器”:蚊帳、石枕、涼扇。
古人夏天除了用詩中所提到的石枕,還有就是瓷枕,這種枕頭的表面有一層釉,冰冰涼涼的,在炎熱的夏季,人們枕在上面非常清爽,睡起來也自然舒適。所謂“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應(yīng)該是古人對瓷枕最好的謳歌。
夏季除了悶熱的天氣,對于惱人的蚊蟲同樣也是一大難題,當今人們有100種殺死蚊蟲的辦法,但古代可沒有那么多殺蚊方法。因此如何躲避蚊蟲,同樣是夏季面臨的一大難題。當然,這也難不倒聰明的古人,一般古人都會躲在蚊帳里睡覺,但久而久之便有了新的花樣,人們會在蚊帳內(nèi)懸掛茉莉、珠蘭等香花,夜帳中沁人心脾,香飄四溢。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夏簟,便是竹席,蘇舜欽詩中所謂的“夏席”是也。夏席不僅可在午睡時使用,在出游納涼的時候攜帶也是一個好選擇。它鋪開的時候占用的地方大,完全可供一人躺臥,席卷起來之后卻只有一個小筒,攜帶起來非常方便。黃庭堅有一首《息暑巖》,中間兩句“石囊嵌空自宮室,六月卷簟來曲肱”描寫的就是夏日卷席出游的情形。在詠夏詩中,夏簟更是常常出現(xiàn)的事物,可見古人確實認為它是夏日里不可缺少的“神器”。
宋·劉攽
火流漸近桑榆上,秋氣新從閶闔來。
每歲長安猶暑熱,內(nèi)官相屬賜冰回。
在先秦時代,古人便利用天然冰來制冷,給食物保鮮、做冷飲。一般來說,官府在頭年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來時,便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或者白雪,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fā)涼氣,其制冷效果絲毫不遜色于今天的空調(diào)。
冰雖然是避暑良品,但在古代這可不是一般人消受得起的。只有王室或者達官貴人才能在夏天享受到儲藏在冰窖里的冰。王室會將冰塊賞賜給身邊人,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的,只有相當于今高級干部的人才能分到,“內(nèi)官相屬賜冰回”這詩句說明,這位劉先生就是皇上給賜的冰呢。
魏晉·無名氏
暑盛靜無風,夏云薄暮起。
攜手密葉下,浮瓜沈朱李。
夏季避暑不僅局限于外部舒適的氣溫,還有便是消暑的美食。
沈李浮瓜,這是流傳至今的消暑妙計,也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西瓜往往被井水浸潤得又脆又涼,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綠皮紅瓤,透著絲絲的涼意,咬上幾口,暑氣頓消。
中國人自古就是吃貨,早在魏晉時期就懂得用涼水浸著瓜李,以做解暑之佳品。到了南北朝時,民間便有自制的“湯餅”,而到了宋代,避暑食品種類更加繁多,如瓜、李、荷葉、綠豆湯、新蓮等,而其中以西瓜最受民眾歡迎,宋代詩人方回《秋熟》詩中便有記在,“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的贊美。
人們還發(fā)明了另一種夏日解暑佳品——冷飲。瓜果等食材經(jīng)過加工,就成冷飲。
南宋時期,街上賣的冷飲有十多種: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楊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縮皮飲、杏酥飲、紫蘇飲、香薷飲、梅花酒、皂兒水、沆瀣漿、漉梨漿、鹵梅水、姜蜜水、綠豆水、椰子水、甘蔗汁、木瓜汁、五苓大順散、乳糖真雪、金橘團、甘豆湯……
古時飲料也分不同檔次,據(jù)《西湖老人繁勝錄》所記,“藥冰水”便是當時土豪、富二代才常喝的解暑飲料。
宋·白玉蟾
避暑白云鄉(xiāng),茶甘齒頰香。
海城悲暮角,煙樹淡斜陽。
暑天正是喝茶的時節(jié)。天氣熱得人懶散散的,又不能到處蹓跶。這個時候,泡上一壺好茶,慢慢細品,一來解困,二來靜心,何樂而不為?
宋·陸游
半闔朱門見綠苔,幽花仍傍小山開。
劍南七月暑未退,明日更攜棋簟來。
《紅樓夢》里有一句“幽窗棋罷指猶涼”。下完棋了,手指還是涼的。在夏日窗前樹蔭下,開一盤棋,兩個人互相切磋,必然會忘了暑氣的存在,所謂心靜自然涼也。
唐·寒山
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誰歡。
雜雜排山果,疏疏圍酒樽。
蘆莦將代席,蕉葉且充盤。
醉后支頤坐,須彌小彈丸。
古人夏天喝酒解暑?沒有啤酒,而白酒不是暖胃嗎?其實,古人喝的酒不是我們現(xiàn)在用糧食釀造后蒸餾而成的白酒,而是使用甜曲進行低程度發(fā)酵釀造的酒,叫米酒或甜米酒,這種酒實際上就是一種酒精飲料。這樣的酒自然是可以解渴,又可以解暑氣了。
天那么熱,找個涼快的地方喝喝酒,談?wù)勌?,消磨時間,轉(zhuǎn)移注意力,確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宋·鄭剛中
信緣移老竹,觸暑種瓜根。
小雨回生意,蒼苔覆斸痕。
影還隨舊葉,涼已到清尊。
相對如佳友,何妨盡閉門。
竹子以“幽”而名。古人有“獨坐幽篁里”的句子。也正如詩里所說,影還隨舊葉,涼已到清尊。近竹而居,暑氣便被趕走了。
宋·李洪
山顛怪石如蹲獸,波底危磯似化羊。
卻憶鑒湖明月里,綠荷紅芰暑風涼。
荷花是夏天的代表。然而,因其在水中,荷花卻是以清涼著稱。暑熱難耐,去賞一下荷花,感受那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之氣,不自然間就覺得暑氣減少了不少,心情也平靜多了。
唐·皎然
暑氣當宵盡,裴回坐月前。
靜依山堞近,涼入水扉偏。
久是棲林客,初逢佐幕賢。
愛君高野意,烹茗釣淪漣。
因為暑熱,在夏天里賞月別有一番風情。夏夜的暑氣比白天消散不少,聽著百蟲之鳴,看著月色如洗,涼意頓生心底。
唐·張仲素
江果瑤池實,金盤露井冰。
甘泉將避暑,臺殿曉光凝。
在炎炎的夏日,如果院子里有一池清泉,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避暑神器了。泉從地底來,自帶地下冷。不但可以涼浸瓜果,還可以帶來涼風。
南北朝·蕭綱
斜日晚骎骎,池塘生半陰。
避暑高梧側(cè),輕風時入襟。
樹陰下,涼風起,是在夏日里多么愜意的一件事情啊。什么都不用做,坐在那里靜靜地感受風把熱氣從身上帶走。開心極了。
宋·劉子翚
茅舍蕭蕭暑雨馀,
夜涼清若在冰壺。
一窗月上杉篁影,
便是人間水墨圖。
一場雨過,把暑熱的氣氛從大地上帶走,留給我們的是暫時的清涼。趁著雨后這短暫的舒爽時間,古人們自然也是趕緊享受生活了。
看了古人的這些避暑神器,魯小班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啊,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在酷暑難耐的夏日里活出了風雅與愜意呢,值得我們狠狠地學習哦,低碳,環(huán)保,還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