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愛英
摘要: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將科學技術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才能使社會向前飛速進步。馬鈴薯作為我國常見的農作物之一,對其優(yōu)良種植技術的研究也成為了科研的項目之一。本文主要對馬鈴薯種植與配方施肥技術進行研究探討,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馬鈴薯 種植配方 施肥技術 解決方案
引言:目前,馬鈴薯已經成為我國第四大糧食作物,馬鈴薯的生產與發(fā)展,有利于我國農業(yè)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提升我國農業(yè)生產的綜合實力,而如何運用相關的科學生產技術對其產量提升的研究成為了當下農業(yè)科研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馬鈴薯種植與配方施肥技術的概述
(一)馬鈴薯種植。馬鈴薯在進行種植時,需要考慮到當?shù)氐耐寥婪N植條件,其中尤以土質疏松、易于排水的平坦地勢為佳。對于馬鈴薯種植的相關應用技術,比較常見的幾種有:大壟種植技術、覆膜栽培技術、脫毒良種技術和配方施肥技術。
(二)配方施肥技術。配方施肥技術主要是對種植馬鈴薯的土地進行土質分析,對其中微量元素氮、鉀的含量進行分析,并根據(jù)種植時期相應施加對應肥料用以對土壤進行隨時的調整及改善以滿足馬鈴薯良好生長的土壤環(huán)境的一種技術,又稱測土配方施肥。這一技術的研究既可以使馬鈴薯的產量得以提高,又減少了肥料的多余浪費,從而在成本及產量雙方面增加了馬鈴薯種植的農業(yè)經濟價值。
二、馬鈴薯種植與配方施肥技術所遇問題及解決方案
(一)馬鈴薯良種的選擇。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作為種植馬鈴薯的基礎,良種的選擇成為了先決的必要條件。就目前我國的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來說,薯種的不當選擇成為了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沒有根據(jù)土壤條件進行選種以及種植之前未經拌種處理,不僅引發(fā)了種植前期的疫病,還影響了以后的種植過程及最終產量。
馬鈴薯在種植之前,應該先對當?shù)氐耐寥佬再|進行監(jiān)測,并考慮到當?shù)剞r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選擇相對應的作物優(yōu)良、高產量、適宜當?shù)貧夂蛏L環(huán)境的優(yōu)良薯種。例如:種植人員應該對薯種外觀進行觀察,選擇不存在凍傷或者斑痕外表完整不缺失的薯種:另外應確保薯種的薯芽應是較為粗壯的綠色,且芽長在1-2cm為佳。這樣才能確保以后的種植工作順利進行,并使馬鈴薯提高到一個滿意的產量。
(二)田間管理工作的落實。任何新技術的研究發(fā)展都需要實踐過程中的積極配合,在配方施肥技術的研究中,田間管理工作的能否及時落實執(zhí)行對于這一技術的最終研究結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例如:種植過程中的馬鈴薯如果發(fā)生了跑水現(xiàn)象,那么土壤的肥力就會受到影響,影響馬鈴薯后續(xù)的正常生長所需;此外,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蟲害也是經常遇到的問題,害蟲對農作物的蠶食,使農作物的品質及產量大大降低,種植戶也會遭受額外的經濟損失。
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應該根據(jù)氣候環(huán)境及種植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進行及時的調整與治理,加強土地的田間管理力度。農民應該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根據(jù)實際的情況,及時的對土地進行施肥、灌溉,在必要時應噴灑藥物對蟲害進行預防和治理。另外,農民在最后的收貨過程中應該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并做好相應的儲存工作,避免馬鈴薯在后續(xù)銷售階段因受潮發(fā)霉而影響其經濟價值。
相關科研人員在督促田間管理工作的同時也應該在種植過程中對土壤及時進行肥力分析,選擇定肥二分法,對相關情況進行跟進。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除了其所必須的氮磷鉀肥,還應該提供一些相應的有機成分。并且在對馬鈴薯的出苗期進行制定以后,還應該按照配方施肥的不同將試驗田分為三個不同的等級,這樣方便接下來結合馬鈴薯的實際生長規(guī)律進行相應的灌溉、培土與施肥,從而可以確保其生長所需的養(yǎng)分得以全面的補充,延長肥效及確保養(yǎng)分的平衡。
(三)配方施肥技術的完善與推廣??茖W合理地配方施肥技術可以為生產種植提供有力有效地支持,但是由于化學分析儀對土壤理論分析結果的不精確和不完善,一直以來都限制著其技術的發(fā)展。產量結果只建立在田間試驗階段,而不能從農戶的實際生產階段進行經濟的分析。這些存在的問題,間接導致了施肥的不合理,比如說:由于氮肥施加過多而造成的減產現(xiàn)象。
對于這一技術,研究人員應該根據(jù)實際的生產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并加以改良,以此來確保這一技術可以因地制宜的施行;并考慮到相關的經濟成本,使得種植過程中的經濟利益最大化。對于新技術的發(fā)展,相應的推廣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首先,相關研究人員應該因地制宜地選取相應的宣傳推廣制度對這一技術進行推廣,提高農民對這一技術的認知度;其次,應該選擇相關的技術人員從技術發(fā)展及經濟價值方面的優(yōu)勢對農民進行相關的宣傳推廣:最后,可以成立一個相應的技術顧問小組,對種植戶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相應問題進行及時的解答,并輔助其對這一技術進行實踐的種植認知,從而確保馬鈴薯的產量增加。
(四)經濟及生產技術水平方面存在差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農村種植戶對新技術的認知也逐漸增多,但是由于不同區(qū)域發(fā)展程度的不同,也就導致了經濟及技術水平存在差異,由于種植習慣及文化認知的不同,以致新技術推廣的效果參差不齊。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推廣相應的九年義務教育,使農民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使農民滯后的農業(yè)信息獲取手段得以改善,盡量減小文化認知的差距。
結束語:總體來說,馬鈴薯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對其高產的馬鈴薯種植與配方施肥技術的研究成為了農業(yè)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良好的溝通講解使種植戶對這一技術能夠更充分的了解,科學施肥、合理種植不僅可以實現(xiàn)馬鈴薯的高產,還可以為今后的研究提供相應的數(shù)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