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懵懂童年(連載一)

      2019-08-27 01:28:54張玉清
      東方少年·快樂文學 2019年8期
      關(guān)鍵詞:姑奶奶狐仙小姑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玉清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懵懂童年》以主人公“我”小時候的記憶片段為主線,講述了“我”童年時期經(jīng)歷的有趣事情,作品充滿童真、童心與童趣,小讀者閱讀起來既輕松又能引發(fā)一些思考。從本期開始連載,以饗讀者。

      1? 最初的記憶

      我人生最初的記憶是在五歲的時候,我坐在院子里,和大我一歲的兩個本家哥哥一起玩泥巴。我們把泥巴捏成一個小碗的形狀,舉起來,倒扣著往地上一摔,空氣會在碗底沖破一個洞,看誰摔出的洞最大,誰就贏了,這個游戲我們叫“摔破鍋”。現(xiàn)在能夠模糊記起來的印象是,我到了十一歲還在玩,而那時候我們一起玩的孩子當中,有比我大三歲的,也就是說已經(jīng)十四歲了。

      我還記得那場面,十幾個孩子一起玩“摔破鍋”, 先是到坑邊挖泥,然后是摔泥,把泥摔好了再做“破鍋”,最后是比賽“摔破鍋”,一玩兒就是半天。年齡最大的孩子,總是摔得最棒,一直贏。我的一個本家哥哥,學習不好,但是“摔破鍋”總是能贏我。

      這個記憶,寫到文學作品里還是有意義的。它能讓將來不知道“摔破鍋”的孩子了解我們那時候的游戲,如果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還在玩“摔破鍋”的話,那至少說明了他沒有更好更高級的游戲可玩。這個真實的記憶,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走過的腳印。

      另一個記憶也是五歲的時候,一天早晨,天氣有些涼,我從夢中被推醒,爸爸在給我穿衣服,我站在炕沿上,因此跟爸爸差不多高。記在心里的情景是:爸爸已經(jīng)把衣服給我穿上了,正給我扣扣子,扣好后,就單手抱著我往屋外走,送我去姥姥家。

      媽媽因為跟爸爸吵架,生氣回姥姥家去了,所以爸爸要把我也送去姥姥家。那時候我不知道爸爸和媽媽吵架的原因,但在我懂事之后,從媽媽的言談里知道,他們那時候吵架,大多是因為經(jīng)濟上的問題。爸爸收入低,為了這一點兒錢在過日子當中怎么用而產(chǎn)生了分歧。

      這是我人生的另一個早期記憶,這一次,因為媽媽不在我感到了害怕。

      2? 老姑奶奶家的干果子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媽媽經(jīng)常帶我到老姑奶奶家去串門。老姑奶奶是個梳著長發(fā)的小腳老太太,矮矮的小小的,額頭看上去又平又光,現(xiàn)在想起來,其實她那時候也就不到五十歲。她的人緣極好,所以每天都有好多人到她家去串門。

      老姑奶奶有四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和我同歲,我管她叫小姑。老姑奶奶的丈夫是木匠,我叫老姑爺。老姑爺去給別人家做木匠活,完工后總能帶回一包點心,點心就放在他家外屋掛起來的柳條籃子里,我們當?shù)亟谢\筐,從頂棚上垂下一根繩子,上面拴一個掛鉤,籃子就掛在這個掛鉤上,這個籃子一般用來盛干糧,通風好不愛壞,老鼠也上不去,沒法偷。

      老姑奶奶經(jīng)常從籃子里拿出點心給我和小姑吃。有時候小姑不在,我也能吃到點心,這時候一般是老姑爺先說話:“給他拿那個干果子吃?!崩瞎脿敼茳c心叫干果子。這時老姑奶奶就會從籃子里拿出一塊點心來給我。過一會兒,小姑從外面玩回來了,見我在吃點心,就會吵著跟老姑奶奶要。

      老姑奶奶的三女兒,我叫三姑,只比我大兩歲,小時候?qū)ξ液芎?,肯把好吃的給我。我們兩家的房子離得很近,只隔了三四戶人家,兩個院子到現(xiàn)在還在,但三姑自從出嫁以后,我再也沒見過她,三姑只是嫁到了二里遠的鄰村。小姑嫁到了十幾里遠的村子,她出嫁以后,我也只見過她一次面。自從她們出嫁,一晃已經(jīng)三十年過去了,想一想,人生是多么簡單多么快?。?/p>

      有時候趁老姑奶奶不在,三姑和小姑會自作主張去拿點心吃?;@子掛得高,但她們有一個很好玩的辦法,把很大的一個矮桌立起來,然后脫下鞋子,光著腳踩著桌面小心翼翼走上去,這真是像演雜技一樣,這時候的桌面呈六十度角立起,靠兩條桌腿和一側(cè)的桌沿三角支撐,并不穩(wěn)定。

      但無論是三姑還是小姑,都能靈巧地站到立起的桌沿上,伸手夠到籃子,拿到籃子里的點心。對這兩個姑姑的身手,我每次都看得目瞪口呆,并且羨慕得不得了,但我從來不敢嘗試,那立起來的桌沿離地面很高的,摔下來可不得了。

      長大了以后,偶爾我還會想:她倆這樣的身手是怎么練成的呢?肯定不會是大人教的,也不會是跟哥哥姐姐學的,因為那時候大姑姑已經(jīng)出嫁,而排行老二的叔叔已經(jīng)十七八歲了,他要是想拿點心,是用不著踩桌子的,那么肯定是三姑或小姑最早發(fā)明的,她們無師自通,而且技藝精湛,我從沒見她們摔下來過。

      就我小時候所觀察到的,兄弟姐妹之間年齡差兩三歲,很少有像書上寫得那么友愛,而是經(jīng)常吵鬧打架。三姑很少帶小姑出去玩兒,小姑有著一張小噘嘴兒,其實挺俏皮可愛的,但小姑最怕別人說她小噘嘴兒,一有人說她,她就大哭大鬧。

      有一次,三姑領(lǐng)著我在街上玩,遠遠地看見小姑走過來,三姑拉著我躲在拐角,大叫一聲:“小豬子!”意思是說小姑的噘嘴像小豬一樣,小姑立刻大哭著跑回了家。后來小姑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出落的很漂亮,她的小噘嘴也成了她漂亮的特征,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別人一說她小噘嘴她就哭的事情。

      3? 神奇的小燈籠

      對于我來說,老姑奶奶最大的貢獻是下面這件事。有一天,老姑奶奶跟前來串門的人講一件過去發(fā)生的事,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也是老姑奶奶看在眼里的真事。

      那件事發(fā)生在1948年,我們這里已經(jīng)解放了。忽然有一天,在村東頭的東大洼鬧起了“小燈籠” 人們看見無數(shù)個閃爍的火紅小燈籠,在東大洼的夜空上飛舞,有的是幾只“小燈籠”湊在一起互相逗弄沖撞閃躲;有的互相追逐嬉戲,就像孩子們在游戲打鬧;有的則天馬行空般的從大洼的西南角“唰”地滑向東北角,像流星一樣快;有的又從東北角流星一樣由遠及近地滑過來。

      人們不知道這些小燈籠是什么,它們上下跳動著歡舞,漫天遍野都是,多得數(shù)不過來。那是初冬的時候,田野里的莊稼都已經(jīng)收了,地面干凈了,因此望出去一馬平川,從我們村到臨村大青莊塢有一千五百米,這之間是平平展展毫無遮攔的田野,這一大片的空間全被小燈籠占領(lǐng)了,中間地帶最為密集,它們在離地面一丈多高的空中肆意飛舞狂歡,那場面既神奇又嚇人。一些最大膽的小燈籠,甚至侵擾到了村邊,離觀看的人群也就二三百米,它們上下跳動著挑逗一會兒,又唰地向遠處滑走。

      人們驚奇地看著,誰也不知道這些小燈籠究竟是什么東西,因為誰都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這種事兒古往今來從未發(fā)生過。有人猜是狐仙,說那閃爍的小燈籠是狐仙吐出的狐寶,這顯然很不科學。但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人能解釋出這些小燈籠是什么。

      老姑奶奶講這件事的時候,眼睛瞪得大大的,表情嚴肅,還帶著一種神秘的恐懼。當時除了媽媽,還有另外兩三個串門的人一起聽,她們也都感到了恐懼。我因為小,當時并不是十分明白,但我清晰地記住了這些內(nèi)容。

      老姑奶奶雙手握成拳頭,用兩只拳頭比畫著那些小燈籠是怎樣上下跳動和左右閃躲,并且說:“就跟電燈泡這么大?!?/p>

      老姑奶奶說小燈籠們鬧了三天,之后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老姑奶奶瞪著眼睛、握著拳頭講述這件事時的情形,一直清晰地印在我心里。那時候人們來她家串門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聊天,但我只記住了這一件事。我無法說出這件事的意義,我只是記住了它,并且認為它是真的,我是無神論者,而且從不迷信,但是我也解釋不出這些小燈籠究竟是什么。

      這將是我永遠也想不出的一個謎,我在這里把它寫出來,它也就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一個謎,但我覺得這個謎不會有人能解開。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老姑奶奶瞎編的,那么我告訴你,我還聽別人說過,有一次爸爸和本家的五伯伯聊天,他們也說起了這些小燈籠,他們也親眼見到的,他們所描述的情形和老姑奶奶所說的一樣。我堅定地認為,爸爸和五伯伯在這件事上是不會說假話的。我了解他們,如果這件事只是個傳說,他們絕對不會把傳說說成是真的,更不會說是自己親眼所見。

      爸爸和五伯伯都是無神論者,他們也像我一樣不明白這些小燈籠是怎么回事。2007年,我想把這件事寫成一篇小說,那時候我已經(jīng)四十一歲了,但我的心里仍然不能對童年里聽到的小燈籠的事釋懷。我再一次鄭重其事地向爸爸求證,我問他小燈籠的事是不是確實是真的,我們父子間有了如下的對話:

      “是真的?!卑职终f,一點兒也沒有猶豫。這時候爸爸已經(jīng)六十七歲了,身體不太好。

      “怎么可能是真的呢?真是不可思議,那些小燈籠究竟是什么東西呢?”我問道。

      “是真的?!卑职终f,“也許是狐仙。”

      “不會吧,”我說,“這個世界上哪會有狐仙呢?”

      “都說有狐仙?!卑职终f。

      “那都是傳說呀,誰真的見過狐仙?”我說。

      “有人見過黃鼠狼搬家?!卑职终f,“我一個同事說的,有一次他在棒子地里的小道上騎車,碰上了一大群黃鼠狼,有上百只,它們好像排著隊伍行進一樣走得井然有序,其中有一個首領(lǐng),跳到了玉米尖兒上查看路線,吱吱地叫著發(fā)布命令。它們遇見他時,并沒有驚慌害怕,也沒有攻擊他,也沒有逃跑,就像井水不犯河水一樣,繼續(xù)行進,一會兒就遠去了,消失了。他說他一生當中只有這一次看到了那么多的黃鼠狼?!?/p>

      “這既不能證明世界上有狐仙,也不能證明那些小燈籠就是狐仙。”我說。

      “小燈籠不是狐仙,那我就不知道它們是什么了。”

      “那些小燈籠是您親眼見到的嗎?”我繼續(xù)問。

      “是?!?/p>

      “您那時候多大呀?”

      “八九歲?!?/p>

      “我五伯伯也親眼見到了?”

      “他也親眼見到了。”

      “我五伯伯那時候多大?”

      “他十一二歲?!?/p>

      “當時還有多少人看見呢?”

      “也沒有多少人,二三十個人吧,有大人也有孩子,都是在咱們家附近,住得遠的沒有來看?!?/p>

      “最初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呢?”

      “第一天是有孩子先看見,那時候這里就是村邊,大東坑的東邊就是田野,連著東大洼,有孩子在大東坑邊玩兒,太陽落山了,天一擦黑,就看見了東大洼那邊的小燈籠。孩子又招來別的孩子看,有大人也出來看,但是第一天來看的人不多,小燈籠的數(shù)量也不是特別多。第二天小燈籠就多了,漫天遍野都是,來看的人也多了。第三天看的人里有民兵,那時候剛解放,民兵都有槍,有一個民兵拿槍照著東大洼上邊開了兩槍,小燈籠就散伙了,不是一下子就沒了,是慢慢地越來越少。第四天只有很少的小燈籠出現(xiàn),我們再去看,都覺得沒意思了。第五天小燈籠沒有出現(xiàn),一個也沒有,從此再沒有出現(xiàn)。”

      “怎么小燈籠還怕槍?小燈籠那么神奇還怕槍?”

      “怕槍,槍一響就散了,頭兩天小燈籠都是到了半夜還在鬧,看的人都走了,它們還在鬧,那天槍響后小燈籠就漸漸散了。”

      “小燈籠有多大呢?”

      “跟電燈泡那么大?!?/p>

      “有多亮呢?”

      “跟燈籠一樣亮,要不怎么叫小燈籠呢?”

      是的,所有的人說起這件事,都管它們叫小燈籠。

      “那您想想,在看的人里都有誰呢?”

      “有你伯伯,還有你五伯伯,還有牛德龍,那時候我還小,是跟著大孩子去的?!边@里說的伯伯,是爸爸的親哥哥。我們當?shù)毓懿墙小按鬆敗钡?,這里面寫到的所有伯伯,爸爸說的時候都是說成“大爺”,我是怕引起歧義,才在字面上寫成了“伯伯”。

      “我老姑奶奶去看了嗎?”

      “可能去看了吧,咱們都住得近,但說不好,她那時候是大人,我記不住大人誰去看了?!?/p>

      “那民兵里是誰打的槍呢?”

      “說不好了,好像是老韓家的吧。”

      我后來為這事,又求證過我老叔,爸爸的親弟弟,老叔說有這事,但不是他親眼所見,當時他太小,爸爸他們不帶他去看,但爸爸他們回來之后都跟老叔說了。

      “那三天里,那些小燈籠是在干什么呢?是跳舞嗎?是狂歡游戲嗎?是像小孩子的玩鬧還是像大人的聚會?為什么在那之前它們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呢?”

      “當時的老人們說,那是狐仙搬家。只有搬家才能說得通,咱們東大洼不會有那么多的狐仙,那都是從別處來的,它們聚在一起,往遠處搬家,就像燕子搬家一樣?!?/p>

      “燕子搬家?燕子搬家我們都看見過,年年看見,可這世界上誰看見過什么狐仙呢?”

      “反正要不是狐仙,就是別的東西,這說不清了?!?/p>

      “遠處是哪里呢?”

      “那誰知道?”

      “搬家就搬家,還鬧騰三天干什么呢?”

      “它們在告別,表明不回來了?!?/p>

      “現(xiàn)在咱們也不管那些小燈籠是什么,也不管它們在干什么,只要是您和我五伯伯他們親眼見到的就行了?!?/p>

      “那是親眼見到的,是真的。”

      我也堅信這是真的,并且認為,爸爸和老姑奶奶看見了小燈籠,記住了小燈籠,并且說給我聽,這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

      那天在我和父親的整個對話里,父親說到的那個小燈籠是在告別的說法,對于講述小燈籠這件事既有文學的味道又有渲染的效果。“它們是在告別”,要這樣說,就像文學了,像童話,但是我不愿沿著這個方向多寫,哪怕一句話,因為對于這些真實存在的小燈籠,如果把它們寫成文學,把它們陷入了虛構(gòu),那就糟蹋了它們存在的意義。

      那些神奇的小燈籠,它的意義就在于它們是真的,它們存在過,這種事情存在過,就是它們的意義。

      這些小燈籠!每次想到它們,我都會感到巨大的遺憾:我們永遠無法解開這個謎團,永遠無法企及它們的真相……

      4? 妹妹來了

      我八歲的時候,妹妹出生了。那時剛過春節(jié),還在正月里,那個年代村里人生小孩兒不是去醫(yī)院,而是找接生婆來家里接生,我們當?shù)毓芙由沤欣夏锲拧?/p>

      我還記得當時的情形,老娘婆坐在我家的炕中央,她剛剛完成了她的工作,我的妹妹出生得很順利,全家都喜氣洋洋的,媽媽安靜地躺在炕上,妹妹在被子里,所以我沒有看到她。我看到老娘婆的面前擺了一碗熱騰騰的大米粥,還有幾個煮熟的雞蛋。我們當?shù)氐囊?guī)矩是這樣的,老娘婆給誰家的孩子接生完,要犒勞一碗大米粥和幾個煮雞蛋,這在當時是高檔的食物。老娘婆高聲大氣地和家里人說著話,這時候家里人對她是十分尊重和感謝的,老娘婆的臉上滿是大功告成的自豪。

      半夜里妹妹降生最緊張的時候,我也被吵醒了,我有些慌,想爬起來,馬上有大人來按住我安慰我,因為太困了,所以我就又睡著了,等到我再醒來,已經(jīng)是早晨了,但那時天還沒亮,只是電燈亮著。老娘婆喝著大米粥,吃著煮雞蛋,見我醒來了,順手拿起一個煮雞蛋塞給了我。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媽媽要坐月子了,媽媽坐月子的待遇是除了平時吃的飯菜之外,還有一大碗炒熟并研碎加了鹽的芝麻,我們當?shù)亟兄ヂ辂}兒,再加上每頓都有煮熟的雞蛋。媽媽把雞蛋皮剝了,蘸著香噴噴的芝麻鹽兒吃,這是我們當?shù)剞r(nóng)村坐月子的婦女的標準待遇。據(jù)說芝麻鹽兒最能幫助母親產(chǎn)奶,而雞蛋則既有營養(yǎng)又是農(nóng)村那時候能拿得出來的東西,那大多都是在孕婦懷孕期間婆家和娘家就給攢下的。那時候的芝麻鹽兒更金貴,雞蛋一般家庭還是不限量的,可一大碗芝麻鹽兒一般是要吃一個月的。

      我家的條件比別人家稍稍好一點,所以那一大碗芝麻鹽兒也是不限量的,在那一個月里媽媽吃完了一碗,中間又給炒了一碗。不再炒一碗也不夠吃,因為我每天跟著吃,我還能每天跟著吃到雞蛋,我也學著媽媽那樣把雞蛋蘸著芝麻鹽兒吃。在我的記憶中,這是妹妹出生給我?guī)淼牡谝粋€好處。

      妹妹給我?guī)淼牡诙€好處是我吃到了甜煉乳。媽媽身體弱,妹妹出生不久奶水就不夠吃了,爸爸只好買來了奶粉和甜煉乳,給妹妹沖奶喝。奶粉一點兒味也沒有,還膻,我不愛吃,但是那甜煉乳卻是太甜美了,我總是忍不住去偷吃。那時候,甜煉乳是很貴的東西,如果不是因為妹妹,我的童年里是不可能吃到甜煉乳的。當然,我小時候很懂事,知道甜煉乳這樣珍貴的東西是給妹妹買的,所以每次我只是偷吃一點點。

      妹妹雖然出生很順利,卻不會哭,所以她剛剛出生三天,家里就請了好幾個老太太來給她看病。這些老太太據(jù)說都會給小孩治病,她們坐了我家一屋子,總共有七八個人,討論了兩天也沒有結(jié)果,她們誰都沒見過不會哭的小孩。后來有一個老太太以試探的口氣說:“是不是這孩子比別人多了個系兒啊,咱們把這系兒給她用針扎斷了,可能就會哭了?!眲e的老太太點頭表示同意。于是她們找來針,準備扎。這時候,爸爸把手指放到舌頭下面摸了一下,又到鏡子前看一眼,說了句:“哼,誰都有!”老太太們才停下了沒有扎。那個老太太說的系兒,指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舌系帶,要是真的扎斷了,那妹妹就不光是不會哭了,恐怕連說話也不會了。

      老太太們更加無計可施,好在這時候又請來了另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太太叫何姥姥。何姥姥長得瘦小精干,聲音響亮,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她徑直過去看了一眼妹妹,說了聲:“不礙事,這好治!”然后,她拿出一根小小的繡花針,在妹妹的胸口處一扎,只扎了一下,妹妹就“哇”的一聲哭了出來。何姥姥說:“好了,沒事兒了?!比胰说男亩挤畔铝?,疑云散盡,皆大歡喜,吃了兩天大米粥和煮雞蛋的老太太們也紛紛告辭撤退了。

      后來提起這事兒,媽媽總是說:“怎么當初就沒想到先去請何姥姥呢?”何姥姥在我們當?shù)亟o小孩治病是很有名氣的,好多小孩的疑難雜癥她都能手到病除。后來妹妹長到五六歲的時候,得了一種拉肚子的病,總不好,媽媽又去找了何姥姥。何姥姥讓媽媽到野地里去找一種叫作花兜兜的野菜,剁成餡兒不要放油鹽,包餃子給妹妹吃,妹妹吃了就好了。因為不放油鹽,所以那餃子特別不好吃,妹妹很不愿意吃,媽媽只強迫她吃了幾個,遷延多日的拉肚子居然就好了!

      可惜的是,何姥姥在前幾年去世了,我們偶爾還會提起她。有一次我跟同事聊天,說到有這么一個神奇的會給小孩治病的老太太,同事居然說這個老太太就是他們家的遠房親戚。我們都很遺憾并唏噓老太太的醫(yī)術(shù)沒有傳下來。

      妹妹除了生下來不會哭,小時候還不會爬。一般的小孩幾個月就會爬了,可是妹妹直到會走路也不會爬。她在會走路之前,是用手坐著撐起身體往前顛,用這個代替了爬,倒是比一般的孩子爬還快。

      妹妹會說話也有點兒晚,別的一般大的孩子都會說話了,她還不會。在會說話之前,她喜歡在喉嚨里發(fā)出“啊——”的聲音,聽起來有點兒像蛤蟆叫。這個是我最先發(fā)現(xiàn)的,我就經(jīng)常逗她,問她:“大蛤蟆咋叫呀?”妹妹就叫:“啊——”妹妹很聰明,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你說什么她都懂,后來也有大人喜歡逗她:“大蛤蟆咋叫呀?”妹妹就叫:“啊——”我覺得很好玩,但是爸爸媽媽那時候肯定已經(jīng)有些擔心了,怕妹妹是個啞巴。

      妹妹開口說話,來得卻有點兒神奇。那是妹妹“種花”以后,“種花”就是種牛痘,她的手臂上結(jié)了痂,媽媽多次囑咐她這個痂不能碰。我們當?shù)毓莛杞懈戆?,媽媽說:“你不能碰這個疙疤,碰掉了就麻煩了,會落疤?!泵妹貌徽f話,但是妹妹懂了,記在心里,平時玩的時候總是注意保護著那個痂,從來不敢碰。

      那個痂快要好了的時候,有一天夜里,妹妹突然說了話:“媽,疙疤掉了!媽,疙疤掉了!”

      我和媽媽都在睡夢中,妹妹說了兩三遍我們才醒。媽媽趕緊拉開燈,查看妹妹手臂上的痂,已經(jīng)好了。之后,媽媽才猛然醒悟:“這孩子會說話了!”

      我也很驚喜:“妹妹會說話了!”

      豈止是會說話,還說出了完整的句子,表意準確,并且我還能感覺到妹妹語氣里的惶恐,因為她知道自己把痂碰掉了。

      從此妹妹就會說話了,這以后,妹妹身上再也沒有表現(xiàn)出與別的孩子不同的地方。按說妹妹出生時不會哭,然后是不會爬、不會說話,最后是第一句就說出了完整的句子,這些應該能算是天生異稟的。據(jù)說天生異稟的人都會有些特殊的才能,或是在某些方面是天才,或是有非常高的藝術(shù)天賦,或是將來干出大事業(yè)成為大人物,有不少的文學作品里都是這么寫的。

      但妹妹從會說話了之后就一直是一個平凡的孩子,長大了也成為了一個平凡的人,如今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年女人,也看不出將來會變成不普通的跡象。

      5? 上學了,一·三班

      我九歲上學。

      1973年,春節(jié)過后我就九歲了。寒假開學,我就上學了,那時候的新學年是從寒假開學開始的。

      過年之前的一兩個月,我就已經(jīng)跟二黑子說好了,上學的第一天我跟著他去。在此之前,我從來沒去過學校,也不認識去學校的路,所以必須有人帶著去。

      那時候家長并不接送孩子上學,我們那次新生入學一共有八九個孩子,我印象中沒有見到任何一個家長來送。入學之前也不需要登記,也不需要報名,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我是開學那天早晨直接就去了學校。

      上學第一天的情形,是我從小到大一直記在心里的,印象非常深刻,一想起來就會活靈活現(xiàn)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一清早我就整裝待發(fā)了,挎上一個解放軍背的那種綠帆布書包,跟別的孩子比這個書包算是高級的,別的孩子大多是用普通的提兜做的書包。外屋的鍋灶里,放著媽媽已經(jīng)做好的飯,可我還沒有吃,二黑子就在門外喊我了,讓我快走,說再不走就晚了。媽媽匆匆忙忙地揭開鍋蓋,拿了一塊年糕給我,我手托著年糕出了門,跟著二黑子往學校走。二黑子之所以肯帶我,是因為這些日子我們倆關(guān)系特別好,總在一起玩兒。爸爸從單位給我拿來了幾個鋼珠子,是從廢棄軸承里砸出來的,嶄新锃亮的,別的孩子手里的那些鋼珠都是舊的。二黑子貪圖玩我的鋼珠,所以跟我特別好。

      二黑子個子比我高,走得很快,我不得不緊邁大步跟著他。年糕很熱,我一直托在手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手托著熱年糕噌噌走路的這個場景。年糕肯定是在涼下來之后,被我在路上吃掉了。

      到了學校,一進校門“當當當”就打鐘了。二黑子扔下我就往教室跑,我眼看著他跑進教室里去了,那應該是三年級的教室,我知道他這時候是三年級學生了。等我回過神來,院子里已經(jīng)沒有人了,空蕩蕩的。我不知道自己該進哪個教室,孤單忐忑地穿過院子,走到了最后一排房,見有一個教室的門開著,我就鼓起勇氣走到門前,往里面探著頭,大聲問道:“我哪班?”

      講臺上是一個高大的男老師,他一眼就看出了我是新來的,他說:“一年級的教室在南面,你自己找去吧。”整個教室的學生都哄地笑了。

      我抽身回來,又往南走,走回到二黑子和我分手時的那個院子,忽然看見一個教室里跑出來好多學生,正在排隊,隊列里一個孩子大聲地喊我:“過來,快過來,就是這兒!”我一看,是小渣子,他是我家附近的,也是今年入學。

      我趕緊跑過去,組織排隊的女老師讓我站在最前排,因為我個子矮。站到了隊列里,我就算是正式完成了入學的手續(xù)。排好隊之后,老師又把我們帶進教室,按高矮個分好了座位,我的同桌叫高金山。

      我不記得是當天上午就發(fā)了課本,還是下午發(fā)的,一人發(fā)一份,就兩本書,語文、算術(shù)。我很欣喜,書嶄新嶄新的,散發(fā)著油墨味,特別好聞。日后我在很多的文章里都讀過這樣的句子,說書本散發(fā)著油墨香,我一向認為很多的文章在寫到什么東西好的時候總?cè)菀卓鋸垼@句我是認同的,書本真的是有“油墨香”的。

      我十分清楚地記得,語文書的第一頁上寫的是毛主席語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但當時我并不認識這八個字,老師在前面提問:“誰認識,舉手?”

      我第一個舉起手來。

      老師說:“你讀一下?!?/p>

      我站起來,卻瞪著眼說不出來,我根本不認識呀!我到現(xiàn)在也說不出,我明明不認得為什么還要舉手!

      老師說:“你坐下,還有誰?”

      我的同桌高金山舉起了手,老師說:“你來讀?!?/p>

      高金山站起來,相當流利地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老師表揚他:“好,對了!你坐下?!?/p>

      我望著高金山,心里佩服得不得了,他真棒啊,一定是個好學生。

      但沒幾天我就知道了他一點兒也不棒,他有個哥哥上三年級了,跟二黑子一個班,“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他哥哥教他的。他學習可笨了,總在班里的后幾名,念完小學以后,他連初中也沒考上。那時候還沒有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上初中還要考試。我記得我小學畢業(yè)的時候,我們班一共40名左右同學,大約有五六個沒有考上初中。

      雖然上學后的第一次亮相很丟人,但我很快就顯露出了聰明,老師上課教的我都會,做題也都對,很快就成了好學生,老師越來越喜歡我。

      我上學之前,有一天爸爸教我背小九九(乘法口訣),只在睡覺之前躺在炕上教了教我,第二天我就會背了。還有就是口算,我早在上學之前就會了,而且算得快,正確率高。上學第一天要是老師提問的是誰會背乘法口訣,那我可就風光了!

      那時候不是應試教育,教育注重的是培養(yǎng)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學校也不怎么追考試成績,但是老師們還是喜歡學習好的聰明學生,哪個學生學習好,別的班的老師也知道的。好像沒過多久,連我們的音樂老師都知道了我學習好,但我唱歌一點兒也不好聽,五音不全,老跑調(diào),但是這個音樂老師卻特別喜歡我。

      那時候我們上學時,每人都帶一塊小石板和一個小板擦,因為要用石板練習寫字和算數(shù),我的那個小板擦是用舊布做的,很破。有一天音樂老師來給我們代了半天課,她看見我那個小板擦不好使,居然當時就回了辦公室,拿來了一個商店賣的那種小板擦,走到我桌前給了我。我至今仍然記得那個小板擦是橘紅色的,嶄新嶄新的,我心愛了好久,也對音樂老師感恩了好久。

      回想起來,我在小學、初中和師范(相當于高中),在班里和學校都算是聰明的學生。我上師范時的同學,都是從初中考上來的尖子生,都是聰明好學的,那時候我因為貪玩,在班里學習已經(jīng)不算好,我想說的是,自以為很聰明這一點一直讓我沾沾自喜,直到后來,讀書多了,接觸的人也多了,我才知道這世界上比我聰明的人太多了。有的人思維敏捷,有的人記憶力驚人過目不忘,還有的人大腦怎么工作都不累,每一點都比我強得太多太多了。一個人不要倚仗自己聰明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天賦比別人高而沾沾自喜,因為這將會影響你將來的成就。

      (作者上了小學之后,又有哪些趣事跟我們分享呢?精彩請看下期?。?/p>

      猜你喜歡
      姑奶奶狐仙小姑
      班上來了“大姑”“小姑”
      洪陽洞尋友
      小姑家的鸚鵡
      趣味(語文)(2020年5期)2020-11-16 01:34:58
      這讓我難以拒絕
      小姑臉紅了
      一件難忘的小事
      姑奶奶的智能生活
      世有白狐仙,一笑百媚生
      姑奶奶
      少年文藝(2014年11期)2014-11-25 17:34:02
      小狐仙操縱的愛情
      通俗小說報(2009年8期)2009-12-21 10:00:56
      信阳市| 尚义县| 光山县| 神农架林区| 莱西市| 诸城市| 东乡| 永登县| 富宁县| 类乌齐县| 淳化县| 红安县| 肇源县| 尉氏县| 宜丰县| 锦州市| 阿勒泰市| 会同县| 仙桃市| 梁山县| 江安县| 闽清县| 台湾省| 渑池县| 清水县| 曲麻莱县| 志丹县| 应用必备| 丹东市| 德钦县| 尤溪县| 台中市| 兴国县| 道孚县| 双辽市| 白山市| 奉新县| 江都市| 襄汾县| 依安县|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