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從公元7世紀開始在自己的花園里修建噴泉,公元9世紀波斯著名占星師、天文學家以及發(fā)明家巴努·穆薩三兄弟總結了古代希臘和羅馬人的工程知識,寫了一本關于各種奇巧發(fā)明的書籍,其中就有關于三種不同形態(tài)的噴泉如何工作、建造的原理,甚至其中一部分還涉及到了利用風力制成水泵來進行工作。不過,這本著作中并沒有提到當時是否曾經(jīng)利用這種工作原理造出過噴泉。
波斯的統(tǒng)治者們也是在自己的花園里建造噴泉,然后用大理石雕刻出水口,刻有兩種裝飾品,而且在一些花園里還制造了各種盛水盆,不僅可以灌溉花園,甚至還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
波斯人擅長使用虹吸原理來制造噴泉。在現(xiàn)伊朗的卡尚地區(qū),有一處噴泉擁有171個泉眼,整個噴泉被稱作“沸騰噴泉”。
11世紀的伊朗詩人就曾經(jīng)這樣描述過一個波斯著名噴泉:
“一道浪花從金色的龍頭里涌出
比靈魂更加清澈
水池中綠色和銀色組成了絲帶
都來自這個金色的龍頭”
13世紀起,來自波斯的工程師們就開始建造各種各樣的水泵,來滿足建造噴泉的要求,也正是如此,阿拉伯世界的噴泉越來越機械化。
摩爾人的宮殿里,特別是在西班牙的格拉納達最著名的阿爾罕布拉宮的獅子庭院,有一座著名的噴泉。這座噴泉中央是一個大水池,旁邊有12只獅子造型的噴水孔,這座噴泉大約是14世紀的產(chǎn)物,但是獅子卻更早,要追溯到11世紀。
(摘自《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