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杰
每逢出診日,青海省藏醫(yī)院首席專家、國醫(yī)大師尼瑪?shù)膶<议T診前總是排起長隊,很多省外患者都慕名而來。雖已85歲高齡,尼瑪仍滿面紅光、目光如炬、思路清晰。尼瑪分享了藏醫(yī)的養(yǎng)生內(nèi)涵——防衰老欲長壽,須身體健壯、五官靈利、心意敏銳、語聲柔和、保養(yǎng)滋補、行善積德。
尼瑪,在藏語里是太陽的意思,象征著光芒與希望。每到出診日,尼瑪都起得特別早,提前到門診為患者看病。
尼瑪最擅長治消化系統(tǒng)疾病,藏醫(yī)用藥多取自于普通食材,“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能用于治病養(yǎng)生”。尼瑪說,如有積食難消、胃寒癥狀的老年朋友,可取生姜一塊,切成碎丁或研磨成粉,每日早晚各一次,敷于胃部,見效很快。
此外,食鹽、白酒也能用于保健養(yǎng)生?;加嘘P節(jié)炎的人,可在戶外空地燒柴加熱青磚一塊,用食鹽及少許酒澆于青磚之上,利用余熱加溫,待其降至人體能適應的溫度(40度左右),以青磚接觸關節(jié)處,能驅(qū)逐關節(jié)中的寒氣,對緩解關節(jié)疼痛有一定幫助。而用食鹽、陳醋、白酒三者搭配,能治療皮膚疾病——每日取食鹽10克,陳醋一勺,白酒二兩,加入溫水泡腳能治腳氣,擦浴身體瘙癢處能改善皮膚瘙癢、干燥等癥狀。
關于養(yǎng)胃,漢族講究飲食七分飽,藏族也有類似的說法。
尼瑪說,藏醫(yī)將人的胃分成四份,最佳進食狀態(tài)是兩份食物、一份飲料和一份留空。為了促進消化、給腸胃減負,尼瑪每晚睡前有喝酸奶的習慣。
在尼瑪?shù)娘嬍持?,肉食必不可少,他習慣在晚飯時吃上幾口羊肉,“烹飪方法主要是水煮,這樣能去油脂,也不會因其他佐料增加腎臟負擔”。尼瑪認為,肉類是重要的食物,其中羊肉具有助消化、增體力等功效,而牛肉具有增胃火、治療寒性疾病的功效,“但無論多好吃的食物,我都不會多吃”。
雖已85歲高齡,尼瑪卻沒有關節(jié)、血管等方面的毛病。他說,這得益于藏族特有的虔誠的拜佛儀式。尼瑪每日在家中都會原地叩拜百次,雖然叩拜行為是出于宗教信仰,但他從醫(yī)學角度來分析,這套動作對人體健康也大有裨益。
尼瑪說,老年朋友隨年齡增長,身體素質(zhì)下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人體各部位的活動鍛煉?,F(xiàn)代人慣于久坐少行,這極易造成頸部僵硬、四肢血脈不暢,使身體機能下降,從而引發(fā)疾病。對于常居室內(nèi)、很少外出者,他認為將叩拜動作當成鍛煉方法能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兩足并立,正身合掌,雙手伸直,由兩側(cè)慢畫圓圈上舉到頭頂合十,雙臂內(nèi)側(cè)貼于耳部,達到伸筋拔骨、拉長四肢,使肌肉有力、筋有彈性,骨質(zhì)強壯的目標。
雙手向兩側(cè)前方攤開,掌心向上,俯首,身體下跪前仆,腰、膝、腿這些彎曲動作,能刺激丹田部位,收減腹部肚腩,治愈因氣郁引起的心慌、煩躁等癥狀。
接著兩肘著地,兩掌舒張伸過額頭,頭頂著地,雙臂內(nèi)側(cè)盡量貼近耳部,這個動作可拉動肩關節(jié),對肩周炎的康復有顯著療效。
離地起身,尾骨帶動臀部撅起,身體前部離地返回跪姿,再站立回到預備姿勢,以上動作重復100次,可拉伸背部肌肉,使整個椎體得到鍛煉,有效緩解脊椎相關疾病。
為保持良好的睡眠,尼瑪還會在臨睡前打坐閉目養(yǎng)神半小時,腦海中幻想草原美景,“讓大腦放松下來,才能一晚安睡到天明”。
采訪中,尼瑪還特意推薦用藏藥養(yǎng)生。高原地帶因為氣候嚴寒,植物生長周期緩慢,因而藥材的效用也更為明顯。尼瑪分享了三個藏藥茶飲方,針對于老年朋友常見的高血脂、高尿酸、肝功能異常等有很好的調(diào)理功效。
紅花綠葉茶:取綠茶10克、藏紅花5克,泡水晨飲,連喝半個月,對尿酸高有一定調(diào)理效果。
紅花茵陳茶:取藏紅花、決明子、藏茵陳各5克,泡水,中午及晚上各飲用一次,連喝7~15日,對慢性肝炎患者有一定幫助。
茵陳枸杞茶:取紅景天3克,藏茵陳1克,枸杞5克,泡水日常飲用,對于缺氧、肥胖、血脂高的老年朋友,能起到強身健體、調(diào)整呼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