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
太陽城建于南非的叢林之中。離太陽城不遠處 , 便是比林斯(又音譯為畢林斯堡、比鄰斯堡)。那里是著名的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所在地,又稱比林斯堡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太陽城純粹是人工建造的,而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則是純天然的,充滿野趣,與太陽城感覺全然不同。太陽城的大門,如同城堡,而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的大門,則是茅草蓋頂。
從大門進去之后,我只被允許坐在汽車里游覽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這個野生動物園建在火山口噴出熔巖形成的土地上,到處是一叢叢灌木,還有草原、湖泊和樹林,適合野生動物生活。游客在這里是不能下車的。一條水泥公路鋪在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里,汽車沿著這條公路前進。
我到過許多野生動物園,也經(jīng)歷過這樣乘車游覽。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與眾不同的有兩點:一是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很大,達5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要趕上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的面積!所以比林斯堡野生動物保護區(qū)這名字比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更加妥切些。二是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乃真正的“野生”動物園。我看到有很多野生動物園只是把動物放養(yǎng)在野外而已,卻要依靠人工不斷送肉以及各種飼料養(yǎng)活。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卻規(guī)定,在園里喂食動物是違法行為!在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所有的野生動物必須自力更生,自己去尋覓食物,過的完全是野外生活。
我問工作人員,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 里的野生動物是怎么來的?
答曰:大部分野生動物都是從別的地方遷入的。
問:找不到食物,餓死怎么辦?
答曰:餓死就餓死,病死就病死,就像它們原先生活在野外一樣。
又問:猛獸逃出去怎么辦?
答曰: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是用鐵絲網(wǎng)圍起來的,這鐵絲網(wǎng)長達上千公里,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參觀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能夠看到多少野生動物,完全靠運氣。這是因為汽車按照固定路線行駛,而野生動物肯不肯賞臉,誰也管不著。誰都期望見到非洲五霸,即獅子、大象、豹、犀牛和野牛??墒沁@“非洲五霸”往往離開公路遠遠的,很多游客連一霸也未曾見到。我的運氣算是不錯的,看到了非洲五霸中的三霸,即大象、 犀牛和野牛。
在汽車行進之中,司機的眼睛最尖。大約他經(jīng)常在這里開車,所以知道什么動物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往往是他最先喊了起來,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終于有所發(fā)現(xiàn),發(fā)出了驚嘆聲。
記得最先進入視野的是野豬,一身的泥漿,臟兮兮的。接著看到的是羚羊、河馬和鴕鳥。最容易發(fā)現(xiàn)的是斑馬,那黑白相間的條紋在草地上、在樹叢中一眼就能看見。先是看到一匹斑馬,然后是兩匹、三匹,后來是一群、兩群。另一個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是長頸鹿,伸著長長的頭頸,在那里悠閑地吃著樹葉。大象那龐大的身軀,也容易被發(fā)現(xiàn)。大象似乎也很悠閑,在那里散步,慢慢移動那沉重的腳。
角馬是非洲特有的野生動物。角馬除了長長的鬃須像馬,那粗大的頭以及頭上的彎角,看上去像牛。在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我像孩子一樣不時為發(fā)現(xiàn)灌木叢中的野生動物而歡呼雀躍。那些野生動物大約已經(jīng)習慣了水泥公路上汽車的轟鳴聲,對于我們的汽車愛理不理的。
南非很重視野生動物的保護。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已經(jīng)夠大的了, 在南非還只是排名第四的野生動物園。內(nèi)中最大的野生動物園,是克魯格國家公園。我從香港飛往約翰內(nèi)斯堡時,飛越了寬闊的印度洋,剛剛進入非洲大陸,進入南非,便看見機翼下出現(xiàn)一大片綠地,飛行路線圖上顯示那是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梢哉f,我曾經(jīng)在空中看過克魯格國家公園。
克魯格國家公園位于南非東北部,毗鄰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兩國邊境,從1893年辟為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克魯格國家公園的面積達2萬多平方公里,不僅是南非最大的野生動物園,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園。在克魯格國家公園生活著眾多的大象、獅子、犀牛、羚羊、長頸鹿、野水牛、斑馬、鱷魚、河馬、豹、牛羚、黑斑羚以及許多珍稀鳥類。
我在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游覽時,注意到兩個細節(jié):一是當我走進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管理處辦公室,看到墻上掛著管理處負責人以及管理員們的照片,清一色都是黑人。二是當我走進比林斯堡野生動物園的廁所,發(fā)覺在男女廁所的標志下,都掛著一個紅絲巾標志——世界防治艾滋病組織的標志圖像。
我結(jié)束了約翰內(nèi)斯堡之旅,便向北進發(fā),前往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 約翰內(nèi)斯堡距比勒陀利亞僅58公里,所以從約翰內(nèi)斯堡行車四五十分鐘便可以到達。沿途滿目綠樹茵草,風光秀麗。
汽車駛近比勒陀利亞市區(qū)的時候,在比勒陀利亞南部,在綠蔭覆蓋的小山之巔,醒目地矗立著一座褐黃色的方形宏偉建筑物。在我看來,那幢用花崗巖砌成的建筑物,是到訪比勒陀利亞之前必須先去細細觀看的,因為這是一把了解南非歷史、了解比勒陀利亞歷史的鑰匙。這座花崗巖建筑物叫“Voortrekker Monument”,通常意譯為“先民紀念館”。也有音譯為“沃爾特克紀念館”。
“先民”是誰? 其實,“Voortrekkers”的英文原意是移民先驅(qū)之意?!癡oortrekker Monument”直譯,就是“移民先驅(qū)紀念館”。在南非,原住民是黑人。移民先驅(qū),理所當然是指歐洲白人。然而,這“移民先驅(qū)”究竟又是指哪個歐洲國家的移民?前已述及:給南非歷史烙上深刻印記的,先是葡萄牙人,接著是荷蘭人,然后是英國人。在南非,夠得上“移民先驅(qū)”資格的,無非就是葡萄牙、荷蘭、英國這3個國家。
先民紀念館所謂的先民,所謂的移民先驅(qū),不是指葡萄牙,也不是指英國,而是指荷蘭。先民紀念館是荷蘭人在南非的后裔建造的,用以紀念他們的先民。荷蘭人在南非的后裔叫布爾人,又稱阿非利卡人 (Afrikaner,又音譯為阿非利堪人)。布爾人,更準確地說,是居住于南非的荷蘭、法國和德國白人移民后裔形成的混合民族的稱呼,其中以荷蘭人的后裔為多。
為什么這是荷蘭人的先民紀念館?為什么建造在這個地方?荷蘭人跟比勒陀利亞有著什么樣的緊密關(guān)系?我在先民紀念館里仔細參觀,這才逐一解開心中的疑惑。那座小山,坐落在比勒陀利亞的自然保護區(qū)之中,仿佛是綠色海洋的一個小島。這臺階總共117級。我后來在先民紀念館里參觀時,才明白這數(shù)字都有著特殊的含義。方形的先民紀念館,高達41米,像一座巨大的紀念碑似的,矗立在小山之巔。 我拾級而上。在走近先民紀念館時,在紀念館方形基座的四角,都見到用褐黃色花崗巖雕刻的手持火槍的男人雕像。這四個男人形象各不相同,但是都目視正前方,仿佛眼前就是戰(zhàn)斗的第一線。在正面基座中央,亦即正對臺階之處,是一母親和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組成的青銅雕像。一對兒女用惶恐的目光仰首望著母親,悲傷之情寫在母親的臉上??吹贸觯@是表達丈夫在戰(zhàn)斗中犧牲之后,妻子凝重的表情。所有這些男子、女子、孩子,都是歐洲白人形象。這禮堂,意即空墓穴、紀念塔。禮堂厚重的柚木大門敞開著。走進高大寬敞的先民紀念館禮堂,那是一個25米見方的正方形大廳上方是41米高的圓形穹頂。我看到禮堂四壁,各有一扇圓拱形的大窗,光透過淺黃色的比利時玻璃柔和地照亮大廳,給人以神圣殿堂之感。禮堂的地面鋪著灰白相間的大理石,禮堂中央是一個用灰色大理石砌成的直徑約10米的圓形圍欄。
我注意到,除了山腳下停車場的收費員是黑人之外,先民紀念館所工作人員都是白人。經(jīng)過一位白人——布爾人的講解,終于使我這個來自東方的旅客,領(lǐng)悟先民紀念館深刻的內(nèi)涵,明白南非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激烈紛爭……
編輯: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