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謝祥鋒,鐘廣榮,羅良儀,李小剛,鄭述權,卓 云
(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川東鉆探公司)
角探1井是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平緩構造區(qū)的龍女寺構造北斜坡八角場構造的一口探井,設計井深7 555 m,目的層是龍王廟組、燈影組四段。設計6開井,?914.4 mm鉆頭一開,?165 mm鉆頭完鉆。一開30 m,二開用?660.4 mm鉆頭鉆進至902 m下?508 mm表層套管。?660.4 mm井眼長,鉆具環(huán)空間隙大,井眼穩(wěn)定性差,鉆具受力復雜,失效在所難免。斷鉆具后面臨井徑大、魚頭小,魚頭靠邊、嵌入大肚子等情況。角探1井在?660.4 mm大井眼鉆進至143.33 m發(fā)生了2次鉆具故障,在?660.4 mm井眼內(nèi)打撈鉆具尚屬首次。
2018年9月25日采用?660.4 mm PDC鉆進至井深143.33 m,?203.2 mm鉆鋌距母扣端12 cm處失效斷裂。
落魚長度68.91 m,理論魚頂深度74.42 m;層位:蓬萊鎮(zhèn);巖性:泥巖夾泥質粉砂巖及粉砂巖;鉆井液性能:密度1.19 g/cm3,黏度44 s,濾餅0.5 mm,失水4.8 mL,切力1.5/4,含砂0.4%,pH:8;鉆井液體系:有機鹽KCl聚合物;?720 mm導管下深30 m。
該井2018年9月21日在井深104.61 m斷?228.6 mm減震器時,采用常規(guī)的?286 mm卡瓦撈筒+鉆鋌+加重鉆桿的打撈組合,吊開375轉盤大圓瓦,使用定滑輪+氣動絞車調(diào)整工具方位摸魚頭的非常規(guī)方法完成落魚打撈。故25日?203.2 mm鉆鋌故障仍然采用?286 mm卡瓦打撈筒的常規(guī)工具,吊開轉盤大方瓦、使用定向滑輪+氣動絞車組合的非常規(guī)方法進行打撈。
第一次采用?286 mm卡瓦打撈筒+?203.2 mm鉆鋌3根+631×520接頭+?139.7 mm加重鉆桿的打撈,吊開轉盤大方瓦,使用定向滑輪+氣動絞車組合調(diào)整鉆具方位進行反復觸摸,在轉盤圓周上靠大鼠洞方向100 mm圓弧范圍能夠觸碰魚頂,但卡瓦撈筒無法套入魚頭導致打撈未獲。
第二次采用?286 mm卡瓦打撈筒+偏心距430 mm ?139.7 mm彎鉆桿+?139.7 mm加重鉆桿的打撈,吊開轉盤大方瓦,同樣使用定向滑輪+氣動絞車組合調(diào)整鉆具在井眼圓周的位置進行觸摸,觸摸到魚頂后進行撥動、修整魚頂、快速下壓等方式打撈,泵壓始終沒有變化,以未獲告終。
9月21日?228.6 mm減震器故障處理時,?286 mm卡瓦撈筒下探至77.6 m(過魚頂4.6 m,過落魚扶正器2.7 m)無遇阻顯示,估算該段井徑超?936 mm;該魚頭以下0.4 m就有?650 mm扶正器支撐,使得落魚居中度較好,采用常規(guī)工具和非常規(guī)方法完成了打撈。而25日這次?203.2 mm鉆鋌魚頂在井深74.42 m,恰好處于“大肚子”井段,而且沒有扶正器支撐,形成“藏頭魚”。常規(guī)工具無法撥出魚頭,使用偏心距430 mm彎鉆桿能夠使打撈工具套入魚頭,但無法壓入卡瓦而導致打撈失敗。
(1)井眼直徑達660.4 mm,魚頂重合在大于?936 mm超大井徑段,觸摸魚頂困難。
(2)即使用大管子套入魚頭后,落魚也難于進入小工具打撈范圍,目前沒有現(xiàn)成的引導工具。
(3)井眼大、落魚短、魚頂井深不到75 m,水眼造扣打撈困難。
設計引導式工具,套魚頭入卡瓦打撈筒打撈。用一段小于井徑的大直徑管材,上端與大直徑接頭外表面焊接,下端做撥勾、撥套魚頭;大直徑接頭下端連接打撈工具串,置于大直徑管材內(nèi);大管材導入魚頭后,帶錐度引導塊引導魚頭進入卡瓦打撈筒。大管材與大接頭間的間隙用管材割塊來堆焊[1]。
根據(jù)管體直徑,設計10~12個加強斜拉筋,加強斜拉筋與管體軸線夾角度不大于45°避免工具在起鉆過程中出現(xiàn)井下、井口裝置掛卡;引導扶正塊與軸線的夾角為45°~60°(見圖1)。
圖1 D473引導式打撈工具設計圖
1內(nèi)外加強悍口 2外圓焊口 3?280 mm接頭411×410 4加強斜拉筋 5加強焊孔 6五層包裹焊接 7轉換接頭 8?473 mm×14.3管材 9?286 mm卡瓦撈筒 10引導扶正塊 11引導式自鎖鉤
(1)基礎構件:?280 mm接頭、?473 mm套管1根均探傷合格。
(2)輔助材料:?473 mm套管本體割塊,圓弧長?250 mm~?300 mm、圓弧寬度250~350 mm的塊狀,根據(jù)不同圓周的需要數(shù)量進行割取。
(3)加工方式及目的。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決定采用手工電弧焊接方式進行,在?280 mm接頭上逐層包裹套管本體圓弧塊,將?280 mm接頭外徑增加到?435 mm~?445 mm。
(4)內(nèi)置打撈工具串:轉換接頭+卡瓦撈筒(引鞋底端沿圓周面設置自動引導塊)。
(1)?280 mm特殊接頭升溫200℃以上進行焊接。
(2)?473 mm圓弧塊中心點焊后加熱后敲擊改變弧度,逐層、逐一貼合焊接,加大接頭外徑。包裹層數(shù)5層,外徑達435~445 mm。逐層測量外徑,及時調(diào)整圓弧塊厚度。所有焊縫均采用高碳鋼焊接2遍,用挖孔方式完成抗扭能力的加強焊接。
(3)卡瓦打撈筒引鞋外焊接60°扶正引導塊6個。注意徑向高度一致。
(4)在接頭下端連接轉換接頭和?286 mm卡瓦打撈筒,內(nèi)裝?203 mm卡瓦以滿足抓撈落魚尺寸要求。
(5)套入?473 mm筒體,焊接加強斜拉筋、加強焊口,實現(xiàn)引筒和打撈工具的連接。注意調(diào)節(jié)居中度,頂部做斜面,避免起鉆時外筒掛井壁,也提高外筒抗拉能力。
(6)按外筒尺寸?473 mm×5.50 m割斷套管,并在下端做壁勾。
(7)晝夜加工防止應力開裂,加工完成后逐步降溫冷卻。
打撈鉆具結構:?473 mm引導式打撈工具+?139.7 mm短鉆桿+630×411接頭+?203.2 mm鉆鋌+631×520接頭+?139.7 mm加重鉆桿。
9月28日18 ∶30組合鉆具,下鉆完開泵懸重370 kN、開泵泵壓1 MPa,利用氣動絞車+定滑輪改變鉆具方位探得魚頂,方入2.4 m魚頭進入外筒引鞋,方入4 m魚頭進入卡瓦打撈筒,繼續(xù)下壓落魚進入內(nèi)筒打撈筒58 cm時泵壓1↑8 MPa↓6 MPa、懸重370↓270 kN,上提鉆具懸重270↑580 kN,上提2 m無掛卡現(xiàn)象,猛剎3次懸重無變化,起鉆完全獲落魚 。
該工具在角探1井一次打撈成功,實現(xiàn)了設計功能,達到了預期效果。該工具對大井眼、“大肚子”井段內(nèi)的“藏頭魚”打撈具有獨特效果。不足之處在于工具制作過程繁瑣,需要的時間長,且起出的落魚不好倒出來。
(1)引導式打撈工具的現(xiàn)場設計制作,拓寬了大井眼打撈工具的設計制作思路,該工具的制作方法可應用到類似工具的制作中。
(2)針對沉砂較多、落魚較長、魚頂藏頭的情況,可利用引導式工具抓住魚頂?shù)箍郏倥浜咸讚埔惑w化技術完成故障處理。推廣應用引導式打撈技術+套撈一體技術,加快故障的處理進度。
(3)隨著超深井的增多,長段大井眼的設計肯定會越來越多,而大井眼鉆具故障的處理工具還有很大欠缺。建議規(guī)范制作該類打撈工具,形成系列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