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叢束
加強生命教育,保護在校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責無旁貸。我們應當反思悲劇產(chǎn)生的根源,建立積極的預防對策,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
一、生命教育的內容
(一)認識生命是熱愛和珍惜生命的前提
對生命的熱愛始于認識生命。對生命認識愈深,就愈能把握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通過認識生命教育使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生命具有不可逆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認識到輕賤生命對自己、對親人的倫理后果,自覺養(yǎng)成珍惜和尊重自己及他人生命的責任感;認識到掌握自我心理調整、自我控制的方法,從而增強對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意義。
(二)尊重生命就是尊重生命的主體
尊重生命是發(fā)展生命的基礎。只有尊重生命,才能讓生命在自我體驗、自我認知中主動成長與發(fā)展。教育之“育”要求高度尊重生命教育,喚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使人向善,胸襟開闊。
自尊和尊重他人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首要條件。人能否積極、主動發(fā)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關鍵是生命的主體能否得到尊重,只有被尊重,才能獲得自尊,進而尊重別人。青少年的自尊心還處于稚嫩期,自我保護能力很弱,極易受到傷害。因此,教師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學生的獨立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大自然里一切生命。
(三)形成師生共識的保護生命理念
首先,要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保護他人、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傷害生命、暴力事件的發(fā)生,除心理因素、家庭學校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外,還在于青少年尚未形成明晰的生命意識,缺少保護生命的能力。自我保護是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只有廣大青少年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校保護、家庭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等措施才會更具實效性。
其次,提高教育者生命教育的理念。保護生命教育也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傳統(tǒng)工作之外更加關注青少年作為個體的生命存在和心路歷程,因此,生命教育的對象首先應該是教師。只有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為生的理念,掌握先進、豐富而全面的教育教學技術和藝術,才能擔負起把生命之花培養(yǎng)成參天大樹的重任。
(四)熱愛生命讓一切生命和諧發(fā)展
熱愛生命不僅僅是熱愛自己的生命,也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弗洛姆說:“愛主要是一種對世界和對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是一個人生命態(tài)度的基礎,它決定了一個人與世界的聯(lián)系模式,愛包括關懷、責任、尊重,既包括對自己的關懷、責任和尊重,也包括對他人生命以及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關懷、責任和尊重。”因此,對中小學生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就是讓他們從小就明白要愛護自己、珍惜他人、保護一切生命的道理。
二、生命教育的方法途徑
(一)知識教育和生命教育并重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至少具備八種智能,這八種智能包括語言智能、數(shù)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肢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只追求知識技能是不科學的。只有關注學生完整生命的教育,讓生命和諧發(fā)展才是民主、個性化的教育。每個孩子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需要我們善于挖掘。我們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這是他們成長的根,是生命和諧發(fā)展的基石。
哲學家狄爾泰說:“知識與生命的脫節(jié),理論與生活的分離,產(chǎn)生了許多無思想的生命和無生命的思想。生命意識淡薄、生命意義的迷失讓生活富裕起來的人們并不感到幸福快樂,反而嘆息活著沒意思?!敝挥邪褜W生的知識教育和學生的生命教育聯(lián)系起來,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生的美妙和獲得知識的愉悅。
知識的學習不是一個“占有或復制”的過程,而是一個“創(chuàng)造和生成”的過程;知識學習本身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促進生命完善與發(fā)展的手段。無論是未待定的自然生命,還是超自然的精神生命、社會生命,其發(fā)展都離不開教育。生命教育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而是師生的生命交融,用生命去教育,用生命喚醒生命,用生命溝通生命,用生命引領生命,不斷豐富學生的生命內涵,不斷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chuàng)造的幸福。
(二)安全知識教育與體驗教育相結合
由于觀念的偏差,許多教師、學生都特別注重對“語、數(shù)、外”主課的學習,而對可能攸關他們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危的安全知識教育課重視不夠。學生感到生命教育好像離他們很遠,而教師的講解往往也是輕描淡寫一講了之,更別說什么體驗教育了。
學校生命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種直接觸及人的心靈、感染人的靈魂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必須通過安全知識教育和體驗教育相結合來實現(xiàn)。生命是一種主體內在體驗到的生命,而非外在的給予,生命教育應該給予青少年更多的體驗,著力培養(yǎng)他們的意識和技能,而不僅僅是認知。
(三)以德治校與依法治校雙管齊下
加強德治教育是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軟件保護措施。教師的職業(yè)決定了教師必須充當啟迪心智、潤澤靈魂、陶冶人性的工程師,所以教師應是學生人生追求的引領者、實踐體驗的組織者、健康成長的服務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者和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的營造者。道德啟迪給學生以理想追求和對生命的熱愛,是加強生命教育的靈魂。加強法治教育是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硬件保護措施。學校出現(xiàn)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實際上是對學生人格的侮辱,這不僅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而且也可能是造成學生無視、踐踏生命的誘因。廣大教職員工及學生應真正掌握教育法律法規(guī),站在法律的高度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恰當?shù)姆绞綄Υ耍M量避免各種侵權行為的發(fā)生。生命教育必須實現(xiàn)以德治校與依法治校相結合。
(四)親和教育與生命教育相結合
柏拉圖曾經(jīng)說過,“教育非它,乃是心靈的轉向”,他啟示我們在尊重學生生命教育的思想中,還要把親和教育與生命教育相結合,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情感世界。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要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情感上的需求。教師應以積極向上的人格親和力來影響和感染學生,關注學生情緒反應及精神世界,以平等、寬容、欣賞的目光看待學生。要知道,有時候教師的一個淺淺的微笑,就可能激發(fā)學生追求生存發(fā)展的動力。
(五)教學滲透和專題教育活動相結合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爐灶,單搞一套,而應是整合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以現(xiàn)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口與青春期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環(huán)保教育等為載體,滲透生命教育內容。學校的“生命教育”可以開設專門的課程,涵蓋探究生命起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等方面的內容。通過開展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等主題班會的形式,引導并教育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并熱愛生命,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正確的人生觀;還可以通過舉辦專題教育講座,使青年學生感受到生命的頑強,感悟生命的價值,活出精彩的人生,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六)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生命教育合力
學生的生命活動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生命教育要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機銜接。學校、家庭和社會對生命教育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學校、家庭和社會從不同的切入點進行生命教育,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被忽視的生命教育應是每個家庭的必修課,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子女健康的生活習慣,與人和睦相處的技能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梢猿浞掷蒙鐓^(qū)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區(qū)互動互補效應,為整體推進生命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單位: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