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習梅
(福建省林業(yè)科技試驗中心,福建 南靖 363600)
辣木(Moringaoleifera)為辣木屬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原產(chǎn)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耐干旱、耐貧瘠、生長迅速、適應性強,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主要的速生樹種。在印度及東南亞地區(qū)辣木葉和嫩果可食用,種子富含油脂,有凈水功能[1-2]。辣木還具有保健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3-4],有“奇跡之樹”、“生命之樹”等稱號。近年來,我國辣木種植發(fā)展迅速,在云南、海南、廣東、四川、福建和貴州等地區(qū)已有較大面積種植,其中云南產(chǎn)量最大,占全國辣木種植面積一半以上[5],廣東、福建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在企業(yè)和科研機構的推動下,也已形成大規(guī)模的種植基地[6]。
辣木作為新型的保健食品被廣泛開發(fā)利用,對其化學成分、藥理活性、安全性及栽培等研究已見報道[2-4,7],但有關辣木耐寒性的研究鮮見報道。當前辣木約有13個種,其中較常食用的品種有:印度傳統(tǒng)辣木、印度改良種辣木和非洲辣木(M.stenopetala),印度改良種辣木種植比例最高的是印度改良辣木PKM1、PKM2兩個品種[5]。目前,福建省辣木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城市,包括福州、莆田、漳州等地。結合辣木在福建省的種植情況,本文以印度改良辣木PKM1、PKM2及印度傳統(tǒng)辣木葉片為研究對象,測定其在低溫脅迫下生理生化指標變化,并比較不同辣木品種的耐寒性,以期為辣木耐寒品種的選育提供參考。
供試辣木分別為印度傳統(tǒng)辣木、印度改良辣木PKM1和PKM2,為福建省林業(yè)科技試驗中心五板橋基地培育4個月的容器袋苗。育苗基質為純黃心土,點播,采用常規(guī)的育苗措施,及時拔草、噴水,保持基質濕潤無雜草,根據(jù)苗木生長情況噴施多菌靈、苯醚甲環(huán)唑等農(nóng)藥。選擇長勢一致(苗高50 cm,地徑0.30 cm)、無病蟲害的健康植株葉片作為研究材料,于2016年8月在福建農(nóng)林大學工業(yè)原料林研究所進行低溫脅迫及各項指標的測定。每個品種12盆,重復3次。
將3個辣木品種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中,設4個溫度梯度:25、5、0、-2 ℃,降溫速度為10 ℃·h-1。處理12 h后取出,備用。
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顯色法[8]測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9]測定;游離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采用酸性茚三酮比色法[8]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釆用氮藍四唑(NBT)光還原法[8]測定。
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抗逆性綜合評定法是模糊隸屬函數(shù)評價法[9-11]。本文采用模糊數(shù)學的隸屬度公式,計算各生理指標的隸屬函數(shù)值:若指標與耐寒性呈正相關,則X(u)=(X-Xmin)/(Xmax-Xmin);若呈負相關,則X(u)=1-(X-Xmin)/(Xmax-Xmin)。其中,X(u)為某一生理指標的耐寒性隸屬函數(shù)值;X為某一生理指標的測定值;Xmax、Xmin分別為各處理中指標的最大和最小測定值。根據(jù)MDA含量與抗逆性呈負相關,可溶性糖、Pro含量及SOD活性與抗逆性呈正相關[11],可計算各指標的隸屬函數(shù)值并取平均值。辣木品種隸屬度越大,抗性越強,則耐寒性越高。
采用Excel和SPSS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和分析。
MDA是植物在逆境脅迫下對細胞膜脂質過氧化水平的反映,能引起蛋白質、核酸和多糖的氧化破壞,導致細胞膜嚴重損傷,其含量反映了細胞膜脂過氧化和細胞受傷害的程度,且與耐寒性呈負相關[8,12]。由圖1可知,隨著溫度的降低,3個辣木品種MDA含量總體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在5~25 ℃之間,3個品種的MDA含量隨著溫度的降低不斷下降,變化幅度為:改良辣木PKM1<改良辣木PKM2<傳統(tǒng)辣木;在0~5 ℃之間,2個改良品種MDA含量有所升高,傳統(tǒng)辣木稍有下降;在-2~0 ℃之間,3個品種的MDA含量均隨著溫度的降低而上升,變化幅度為:改良辣木PKM2<改良辣木PKM1<傳統(tǒng)辣木。在25和-2 ℃時,傳統(tǒng)辣木MDA含量與改良辣木PKM1、PKM2差異顯著,改良辣木PKM1與PKM2間差異不顯著;在5和0 ℃時,3個辣木品種間MDA含量差異均不顯著。綜合來看,隨著溫度的降低,傳統(tǒng)辣木MDA含量提升較快。
圖1 不同溫度處理下辣木葉片MDA含量Figure 1 MDA content of M.oleifera leaves under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可溶性糖是冷害和凍害條件下細胞內的保護物質,其含量與多數(shù)植物的耐寒性呈正相關[9]。由圖2可知,隨著溫度的降低,3個辣木品種可溶性糖含量總體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不同品種間可溶性糖含量變化幅度不同,在0~5 ℃之間,改良辣木PKM1和PKM2變化明顯,變化幅度為22.47%和27.79%,傳統(tǒng)辣木變化幅度較低,僅14.74%;3個品種在5~25 ℃及-2~0 ℃之間變化幅度不大,均在10%以內。不同溫度處理下3個辣木品種可溶性糖含量差異均不顯著。
圖2 不同溫度處理下辣木葉片可溶性糖含量Figure 2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M.oleifera leaves under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Pro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正常情況下植物體內Pro含量不高,但在逆境脅迫時,其含量會迅速上升,從而增加細胞液濃度,對細胞器起保護作用[8-9]。由圖3可知,隨著溫度的降低,3個辣木品種Pro含量總體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不同品種間Pro含量變化幅度不同,在5~25 ℃之間,改良辣木PKM1和傳統(tǒng)辣木Pro含量均大幅度下降,變化幅度為52.71%和52.29%,改良辣木PKM2變化幅度不大,僅36.62%;在0~5 ℃間,3個辣木品種Pro含量變化幅度相近,分別為21.62%、21.24%、15.72%;在-2~0 ℃之間3個辣木品種Pro含量均大幅度上升,變化幅度為103.59%、125.96%和80.97%,變化比較明顯。綜合來看,改良辣木PKM2在-2 ℃時Pro含量最高,表明其受低溫的影響相對較小。在-2 ℃時,傳統(tǒng)辣木Pro含量與改良辣木PKM2、PKM1差異顯著,改良辣木PKM1與PKM2間差異不顯著;其他處理溫度下各辣木品種Pro含量差異均不顯著。
圖3 不同溫度處理下辣木葉片Pro含量Figure 3 Proline content of M.oleifera leaves under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逆境下植物可以通過激活活性氧產(chǎn)生系統(tǒng),降低保護酶活性,從而啟動植物自身的防御系統(tǒng),達到抗逆的效果。植物耐寒性與保護酶活性水平有關,即耐寒性強的品種SOD活性會相應升高[8]。由圖4可知,隨著溫度的降低,3個辣木品種SOD活性總體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在5 ℃時均最低??傮w來看,3個辣木品種SOD活性依次為:改良辣木PKM2>改良辣木PKM1>傳統(tǒng)辣木。在-2 ℃時,傳統(tǒng)辣木SOD活性與改良辣木PKM1、PKM2間差異顯著,改良辣木PKM1與PKM2之間差異不顯著;其他處理溫度下各辣木品種SOD活性差異均不顯著。
圖4 不同溫度處理下辣木葉片SOD活性Figure 4 SOD activity of M.oleifera leaves under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個辣木品種各生理指標隸屬度見表1。由表1可知,改良辣木PKM2平均隸屬度最大,為0.707 1;其次是改良辣木PKM1,為0.613 3;傳統(tǒng)辣木較小,僅0.558 4。綜合評價可溶性糖、Pro、MDA含量及SOD活性等生理指標,得出3個辣木品種耐寒性依次為:改良辣木PKM2>改良辣木PKM1>傳統(tǒng)辣木。
表1 3個辣木品種耐寒性綜合評價Table 1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ld resistance in three M.oleifera cultivars
本研究表明,隨著溫度的降低,3個辣木品種葉片MAD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這與白三葉[8]、裸仁南瓜[13]和油桃花[14]等低溫處理后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改良辣木PKM2變化幅度較小,傳統(tǒng)辣木則較大;可溶性糖含量總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這與崔帥[9]、吳繼林[15]、馬娟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改良辣木PKM2增幅較大;Pro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這與Asghari et al[7]、韓瑞超等[10]、李彩霞等[12]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其中改良辣木PKM2的Pro含量在-2 ℃時最高,說明其受低溫影響相對較小;SOD活性總體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這與高婷婷[8]、吳繼林[15]、馬娟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3個辣木品種SOD活性依次為:改良辣木PKM2>改良辣木PKM1>傳統(tǒng)辣木。處理溫度為-2 ℃時,傳統(tǒng)辣木MDA、Pro含量和SOD活性與改良辣木PKM1、PKM2差異顯著,改良辣木PKM1與PKM2間差異不顯著;可溶性糖含量不同溫度處理下各品種間差異均不顯著。相同處理溫度下,不同辣木品種生理指標差異不同,這可能與各樹種耐寒特異性表現(xiàn)有關。
綜上所述,通過對3個辣木品種葉片MAD、可溶性糖、Pro含量及SOD活性等耐寒性生理指標測定并結合綜合評價結果,認為3個辣木品種耐寒性為:改良辣木PKM2>改良辣木PKM1>傳統(tǒng)辣木。這與本課題組研究3個辣木品種室外越冬的耐寒性表現(xiàn)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