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美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網站2019年5月24日消息,美國教育科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IES)于當日發(fā)布了《利用技術支持大學生學習:適用于高校管理者、導師和教職工的實踐指南》(Us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 Postsecondary Student Learning: A Practice Guide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dvisors, and Faculty)。該實踐指南側重于加強與大學生學習成果相關的技術應用,為高校教師、教學設計者、管理者和其他教職員工提供有效使用技術支持學習的具體建議。具體而言,實踐指南提出了五大建議。
第一,關注技術如何使用而非技術本身。由于技術發(fā)展迅速,特定的技術在將來可能會不斷發(fā)生變化,理解技術如何增強和支持學習成果尤為重要。第二,技術應該與特定的學習目標相一致。技術可以促進學生深入參與學習內容,激活學習過程,并提供在大學內外取得成功的關鍵社會聯(lián)系。將技術提供與學習成果和教學目標相結合,對于成功的學習設計至關重要。第三,關注潛在挑戰(zhàn)?;ヂ?lián)網無處不在,但許多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家庭、新移民家庭、農村社區(qū)——可能負擔不起或無法訪問數(shù)字通信網絡,因此,那些有賴于互聯(lián)網的課程材料可能會使這些學生處于不利地位。此外,教學設計者還須確保課程網站和課程/學習管理系統(tǒng)上的學習材料能夠包容視力和/或聽力受損等有特殊需求的學生。第四,為技術的部署開展大量的投資和協(xié)調工作。實施任何新的干預措施都需要學校管理層及教學中心的培訓和支持,需要做好全面、協(xié)作、持續(xù)的規(guī)劃。尤其是在資源稀缺的環(huán)境中。第五,需要開展更多更嚴謹?shù)目茖W研究。盡管技術在大學環(huán)境中無處不在,但技術干預對學生成果的影響研究仍然有限。教學設計/教育技術領域的研究一直專注于技術、理論、過程等方面,而非應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新技術如何與教育有效融合、如何以技術有效支持教師和管理員等問題亟待研究。
(上海師范大學國際比較與教育研究中心周維編譯)